丁思金
摘要:教學是一項工作,也是一門藝術,因為它需要花時間、費精力,還要用技巧,使方法,此外還涉及多個主體,關系方方面面,且影響深遠,其內部因素之間的排列組合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們小心謹慎、全力以赴,為做好本職工作做出努力,同時還要嚴格要求自己,為藝術而奉獻終身。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語文課程為例,嘗試探究打造藝術課堂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藝術;教學工作
語文作為三大主科之一,與英語、數學相比,它的經歷頗為坎坷,因為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到人們的忽視,導致教學觀念落后,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學大環境缺失,已經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好在遇到了新課程改革運動。在新課程改革運動的推動下,語文學科地位得以提升,價值得以凸顯,人們對其關注程度與日俱增,使其逐漸回到了正規,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值得肯定。在這一良好的發展背景下,教師們能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乘勝追擊,搭上“課改”的東風,竭盡全力追求教學的藝術。筆者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因此愿意付出努力,改善現狀,最終取得一定的成績,具體如下所示:
一、追求導入藝術,活躍課堂氣氛
導入環節是教學活動的開端,好的導入活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能節省課上時間,避免教師精力的分散;會優化教學環境,改善教學現狀,因此導入活動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課堂質量的好壞,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因為這個原因,教師們都十分重視導入環節,愿意為之花時間、費精力,但值得注意的,并不是每位教師都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有能力做好導入環節,部分教師就因為導入環節過于簡單或冗長,亦或是千篇一律而失去了學生的支持,產生了反效果,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追求導入藝術,不但要花時間準備導入活動,還要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實力,讓導入環節充滿藝術性,繼而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出導入環節應有的價值。
如,學習《阿Q正傳》這一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阿Q這一人物形象,掌握小說刻畫人物的基本方法,筆者決定花時間去設計導入環節,開個好頭,同時為了讓導入環節充滿藝術性,筆者特意咨詢了其他教師的意見,上網觀看了優秀教師的成功案例,大開眼界,收獲頗多,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教學實踐中,優化了導入環節,提升了教學質量:學生們不僅觀看了相關的影視作品,進行了課外閱讀活動,還借助教學情境與阿Q進行了深入地對話,豐富而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如,學到《蘭亭集序》這一篇文章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動人,值得細細品味,用心欣賞,但如何深入文本,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成為了教學難點之一,為此筆者設計了“繪畫導入環節”,即由筆者讀文本,學生發揮想象力繪制出具體的情景,一來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二來可以發揮學生的優勢,第三點就是讓課堂變得新穎、有趣起來。果然,之后的成績驗證了筆者的猜想,課堂氣氛熱鬧而有序。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認識到了導入環節的重要性并進行了藝術上的追求,具體做法就是學習借鑒了很多優秀的案例,更新了理念,創新了手法,實現了自身素養的提升,且作用于課堂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值得肯定。
二、追求反饋藝術,明確教學方向
教學是師生合作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且作為主體之一的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已經取代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導者,占據了重要地位,此時學生的想法、訴求、意見成為了教師們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參考意見,即教師要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教學幫助,而如何獲悉學生的想法,得到學生的建議成為了教師們思考的問題。基于這一事實,筆者認為要發揮反饋的作用,即教師要追求反饋的藝術。
反饋的形式有很多,如書面檢測、演講、講故事、小先生制等等,在諸多反饋方式中,書面檢測效果最佳,它可以是對某段文字的默寫,可以是對某句話的解讀,還可以是對剛剛所學知識的一種綜合測試,考驗學生的熟練度與準確性,對學生要求較高;而演講、講故事則可以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膽識;至于小先生制,則是通過師生聯合管理的方式,借助學生之手了解大部分學生,層層管理,層層反饋,從而獲取準確信息。通過多種形式的反饋,教師就能深入了解學生,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并進行積極地改善。如,在學習《祝福》這一篇文章時,筆者認為文章故事性強,充滿哲理與深意,會吸引學生的目光,卻沒有想到,學生根本沒有閱讀的興致,連基本的故事情節都不熟悉,自然無法靜下心來體會文本的深意,因此筆者不得不借助小先生制來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獲得學生的及時反饋,繼而改善教學行為,明確之后的教學方向。學到《歸去來兮辭并序》這一則文章時,筆者早早布置了課前背誦任務,且借助書面檢測的形式檢驗了作業完成率,對學生有了一個清晰地了解,也明確了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掌握了多種反饋手段,且能結合實際合理應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追求著反饋的藝術,行為與做法值得肯定。
三、追求組織藝術,維護課堂秩序
組織藝術彰顯著教師的實力,這是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了獨立學習能力,但依然離不開教師,還需要教師提供正確、耐心的引導,尤其對那些自控能力差,缺少學習主動性的學生而言,教師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師們不能因為學生地位的提升而忽視自己地位與價值,而是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在組織形式上下功夫,爭取能借助外在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且能維護課堂正常秩序。
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內容時,因為這是一則文言文文章,本身學習難度大,如果按著以往的講授方式,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繼而讓其喪失學習熱情,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因此筆者想要從形式上創新,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一番思考后,筆者認為情境教學模式值得一試,因此筆者讓學生自由結組,在自讀文本的基礎上確定表演內容、選擇參演人員,制作表演道具,用“演”的形式展示“讀”的成果。這一新穎的任務讓學生眼前一亮,情緒異常興奮,甚至有些“失控”。見此情景,筆者能做的就是暫停大家的行為,調節大家的情緒,強調任務的重要性,讓大家不再過于興奮,維護了課堂正常秩序。再如,學到《庖丁解牛》這一課內容時,筆者直接將課堂主導權讓與了學生,由他們自己閱讀文本,與同桌展開討論,解答課后問題,總而言之,就是要學生發揮自身能力,憑借自己的力量完成新課的學習,是一種新的組織形式。當然,擔憂學生“偷懶”或“失控”,筆者也會積極履行自身職責,隨時監督學生的行為,維護著課堂正常秩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積極履行自身職責,不但創新教法,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還努力維持課堂正常秩序,追求組織藝術。
綜上,與其他階段相比,高中階段的學生更需要語文課程的正確引導,即借助語文課堂習得人生智慧、獲得生活啟迪、掌握生存技巧、繼承傳統文化等等,因此需要提升語文課程的地位,發揮語文課程的價值,當然,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教師們也應該付諸努力,即發揮自身素養,追求教學藝術,做好本職工作。基于此,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上述幾條建議,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幫助,為教育教學事業做出貢獻。當然,除了上述幾個方面外,教師們還有很多方向去追求教學的藝術性,期待著教師們有新的發現。
參考文獻:
[1]胡光明.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3).
[2]黃積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利與弊[J].語文學刊,2016(06).
[3]秦培玲.試論語文課堂的“供給側”改革——以《師說》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之友,2018(06).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實驗學校, 江蘇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