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民族的精華思想、增加民族認同感,同時能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 數學 傳統文化素養 教育創新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13
一、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分析
1.從小培養學生了解自身的傳統文化內涵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從小對學生進行熏陶和培養。傳統文化的教學是多樣化的,通過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加強自身文化信仰的堅定性,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愛國主義人才。
2.引導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諸多關于做人、做事的哲理性故事以及格言,而且很多寓言故事道理淺顯、通俗易懂。數學課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引導學生知善惡、辨美丑,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問題分析
1.注重基礎思維灌輸,忽視傳統文化培養
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形式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模式影響,忽略了文化的融合,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尤其小學生年齡小,本身對于文化理解就較為淺顯,教師單獨重視知識,卻忽略了文化培養,那么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就無法將數學文化向外部進行傳播。
2.沒能形成有效體系,文化教學內容較為零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校也正在嘗試通過教學課程融合傳統文化,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明顯,主要原因是教學沒有形成有效體系,同時小學數學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還不足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完整性的教學模式。
3.理論知識較多,小學數學文化實踐課程不足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注重學生語言思維運用能力,而忽略了小學生的成長規律。教學實踐中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較少,因此不能形成完整的具象思維,常常伴有學完就忘的困擾。
三、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實踐中滲透文化的具體策略
1.提升教師個人傳統文化修養,為數學教學做好基礎準備
小學數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果教師自身對傳統文化不深入了解,那么也無法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傳遞給學生,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正確教育和引導。首先教師通過課余時間進行自我文化修養提升,閱讀更多傳統文化的書籍。其次,教師要將專業能力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促使傳統文化通過更加精準的數學模式向學生傳遞。
2.設置傳統文化實踐課,為學生緊密接觸傳統文化提供路徑
首先,在數學課堂中要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提供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從學習的角度,增加文化認識程度。其次,教師要為學生開展將數學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實踐課程,由于小學生具有具象思維,因此親自動手的實踐過程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此獲得更多的知識與靈感。例如,端午節包粽子、過年時貼春聯與包餃子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實踐課內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氛圍,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
3.創新數學教學,促進學生雙向文化的交織融匯
創新數學教學,首先要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逐漸拓寬學生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只有將學生的數學基礎打牢,才能幫助學生對于不同文化進行更加廣泛深入地探討。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知識,需要有效引導學生用精準的數學思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養成正確的文化交流思想,為學生將來發展做好鋪墊。
4.開展閱讀教學,架設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橋梁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寓言故事,都符合當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例如,“黔驢技窮”“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建議教師可以將這些文化典故與數學題目結合在一起,以圖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知識文化,提升學生的數學文化感知力和數學知識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使命,注重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思想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巫玉梅《芻議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文化如何有效滲透》,《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