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淮揚菜的印象,總離不開詩情畫意的情愫。一葉扁舟,一盞清茶,唯有配上淮揚菜,好像才是不枉一番美景。江南水鄉孕育的菜色,總透著獨特的別致和清雅的細節。
能調眾口的“文人菜”
可別小看這淮揚菜,這可是周總理都欽點的國宴菜系。而早在清代,康熙、乾隆頻頻南巡,逗留淮安、揚州,淮揚菜就受到帝王“推崇”,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紅樓夢》中的大多驚艷菜品,也都是來自淮揚菜。1949年的開國第一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國慶宴也都是淮揚菜。
中國菜系這么多,為什么淮揚菜成為國宴用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能調眾口”,能同時滿足“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口味要求。“平和”的淮揚菜能滿足多數人入口和吸收消化的要求。“川菜相對比較辣,魯菜濃油赤醬,口味重,北方菜燒烤多,對牙齒和腸胃要求高,廣東菜多生猛海鮮,腸胃難適應,這樣一比較,淮揚菜就很容易“勝出”了。
淮揚菜,除了重刀工、講火候、食時令,它的擺盤極為精致,極其講究意境,充滿了濃厚的文化底蘊,所以也被叫做“文人菜”。就拿蘇州柏悅酒店西洲軒中餐廳的那一道松茸豆腐湯,用雞湯燉燒數十小時不停撇去浮沫,等出清澄如水的一碗湯底,加入松茸吊出清新氣息,再放入菊花豆腐,整碗湯清雅出塵。而菊花豆腐,是展現淮揚菜刀工的代表作,將豆腐用刀切成細絲,放入湯中宛如一朵菊花。如此優雅的一道菜,在下口之前,更是值得細細欣賞一番這巧奪天工。因此喜歡吃淮揚菜的,不乏愛好雅趣生活的文人墨客,也有人說,似乎淮揚菜是略微年長些的成熟之人聚會尤其鐘意的。
同屬“蘇菜”系,你更愛哪個?
蘇州人很喜歡下館子,炒幾個小菜,配一點小酒,無論是家庭團圓還是好友小聚,吃“桌菜”總是最多的選擇。在蘇州“桌菜”的比拼中,口味趨甜的蘇幫菜和清淡適口的淮揚菜,不分上下。真可謂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淮揚菜和蘇幫菜,都屬于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的江蘇菜。一個起源于揚州,一個以蘇州為代表,都是文化底蘊深厚、百姓會生活的地方,自然這兩個菜系,都有著自己的食文化。淮揚菜選料嚴謹,注意刀工和火工,強調本味,突出主料,色調淡雅,造型新穎,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蘇幫菜也同樣愛好保持菜的原汁,風味清甜,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松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曾經的淮揚菜被作為宮廷菜,甚至如今大部分國宴中的菜肴仍是淮揚菜。而蘇幫菜也不遜色,曾經乾隆帝南巡的時候,品嘗過蘇州老字號的得月樓后,便稱蘇州為天下第一食府。然而,到了現代,淮揚菜卻開始“自立門戶”,獨占現代中國人熟知的四大菜系之一。不過,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淮揚菜和蘇幫菜,都是我們蘇州人愛吃的菜!
細品每一道菜肴中的趣味
在蘇州如此文人氣息濃厚的城市,淮揚菜的餐廳也不少。說起蘇城的淮揚菜,不得不提蘇州柏悅酒店“城中獨家”的西洲軒中餐廳了。西洲軒的菜式,以淮揚菜為基調,在其底子上,來精細雕琢出更現代的蘇州味道。店里招牌的淮揚老鹵醬香肉,看著像硝肉,又像醬肉,吃著豐腴彈牙好似豬腳,原料其實是豬頭肉。江南市井人家愛吃豬頭肉,鹵豬頭切碎,作為下酒菜。特別是蘇州,市場中豬頭肉攤販經常排隊。豬頭肉好吃,但太過煙火氣,和高雅精致等等相去甚遠。西洲軒的做法,是用醬鹵豬頭肉拆碎,以皮凍形式制作上桌。
在蘇州火車站附近的四季淮揚宴,也是蘇州淮揚菜的最具代表性飯店之一。原汁原味,健康精致,從踏進四季淮揚宴的那一刻開始就,視覺就享受了一場關于美味的修行。招牌菜淮揚全家福,以雞湯和魚湯做底,用料十分豐富。有老人愛吃的軟糯,有年輕人喜愛的鮮美,有孩子鐘愛的香脆,各色的食材融合得恰到好處,尤其適合全家團圓的幸福時刻。來這還一定要嘗嘗,他家的國宴獅子頭,做出來的獅子頭紋理清晰,且鮮嫩十足。肉香有嚼勁又不會塞牙,特別添加在其中的蟹黃,為這道菜又添了些許鮮香,香酥軟糯,入口即化。
淮揚菜的經典代表小吃——蟹黃湯包,一定是不能錯過的美味。以老母雞和大骨頭吊湯,輕輕夾起一只,咬一小口,便能看見飽滿的餡里混合了肉眼可見的蟹肉和蟹黃,湯汁十足,吃蟹黃湯包的話,推薦可以去東園小館,這是一家老牌的淮揚菜連鎖店,主打淮淮揚菜系的小食類。這里的蟹黃湯包充斥著蟹黃的鮮美,面皮筋道不夾生,輕輕咬開便有汁水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