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技術的發展成就了媒體物質形態的變化過程,媒體物質形態從原本只有圖文的報紙形式轉變成具備圖文、音像全能的數字化形式。這使得連接在兩端的信息終端的媒介形式發生了變化,造就了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媒體融合也帶來了受眾對信息傳遞形式的需求的轉變,只有具備便捷化、多媒體功能服務的媒介形態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因此,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受眾的需求,新聞采集、制作、開發、傳播的模式都需要發生變化,逐漸形成融合媒體。基于此,本文簡要闡述融合新聞的內涵,并對其傳播效應和具體的傳播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媒體融合;融合新聞;傳播效應;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6-0003-02
一、媒體融合催生產物融合新聞的內涵
(一)什么是融合新聞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信息內容的生產流程和結構體系發生了巨大轉變。伴隨多媒體的介入和合作,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格局和生態環境。如今,新聞的類型、內容等變得越來越豐富化、立體化,我們將這種媒體融合催生的產物稱為“融合新聞”,也可以稱為“多樣化新聞”。它主要是指結合時代特征,新聞工作者利用多種合理的多媒體手段進行的新聞傳播[1]。筆者認為,融合新聞是媒體融合背景下的一種新型產物,在新聞的采集、制作、傳播過程中與傳統新聞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不僅能夠實現不同媒體優勢集成化生產,將多媒體資源共享、消息互通下的內容資源進行制作,得到完全不一樣的新聞內容,還能利用融合媒介的相互性、交叉性特點實現高效的新聞報道,從而提高信息傳播的分眾化和實效性。
(二)融合新聞的生成因素
在時代變革下產生的物質,一定同這個時代的經濟、技術、政策有著密切聯系。因而筆者認為,融合新聞的生成因素包含以下幾方面:
1.技術的驅動
科學技術被稱為第一生產力。技術的飛速發展成就了如今的媒介環境變革,使媒體領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數字壓縮技術使新聞的形式變得豐富化,不再僅僅是圖文這一種形式,還可以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不同形式進行合并,有利于實現新聞形式、內容的多樣化;其次,通訊技術將新聞內容轉譯成了數字形式,使其能夠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傳播,進而有效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和能力;最后,多媒體技術使新聞傳播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充分滿足更多受眾的需求。
2.經濟的誘因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想發展就必須要適應時代的需求。傳媒業也應遵循這一規律,實現大規模、集中化生產。而媒體融合恰巧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生產的要求,通過各媒體的分工協作降低生產成本,促使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可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生成的融合新聞,自然具備優化資源,減少生產成本的特點。
3.政策的促使
自我國提出了“三網”概念之后,“三網”融合走向了實現之路。不僅在技術、設施、資源上得到整合,也提出了媒體企業要向多媒體轉型和發展的要求,融合新聞就此誕生。
(三)融合新聞的特點
通過融合媒體的概念可知,其更注重不同類型媒體之間的協作關系,因此具備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
1.多樣化產品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不同媒體之間開始實現交流互動、分工合作,使原本明顯的媒介特征變得模糊化,資源實現了共享;使信息不會受不同媒介分割狀態的影響,兼容多種形式的內容,從而提高新聞資源的豐富化。如此,新聞工作者就可以從形式豐富的素材中選擇不同的內容,制作出多樣化、多角度的新聞產品,進一步提高媒體的實效性。
2.全介質傳播
傳播渠道是新聞傳播過程中最不能忽略的紐帶,會直接影響傳播者和受眾者之間的溝通效果。在傳統媒體背景下,傳播的渠道較為單一,很難實現信息橫縱向的流動,阻礙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溝通。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傳播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信息可以從多個層面、角度進行傳播,并且不同渠道聯合形成的全介質傳播,不僅會給受眾帶來更多的閱讀感受,增加新聞內容的匹配度,還能有效擴大新聞的傳播效果。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的傳播效應分析
(一)長尾效應
長尾效應的本質是指“個性化”,通過細小的市場獲得更持續的收益。傳統媒體時代,各媒體的新聞產品類型比較單一,并且只能通過與之適應的單一渠道進行傳播,這使受眾獲取的信息同質化,無法滿足更多受眾的內在需求。而媒體融合背景下生成的融合新聞,不僅能夠將以往單一形態的新聞生產模式變得聚合化,還能實現多種信息內容的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促使產品的異質化、個性化得到提升。這樣,受眾就擁有了更多選擇的空間,對媒體競爭力和傳播效應的提升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融合新聞的內容產出和傳播都應該立足于用戶,對受眾群體進行精細化的區分,總結出具有針對性、差異性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的多樣化,提升媒體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進而創造出更高的利潤[2]。
(二)疊加效應
疊加效應是指同時發揮兩種或兩種以上傳播技術的優勢。中國有句古話,“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句話在這里同樣適用。多種傳播技術的總和一定大于原來各個技術單獨的效果。在過去的傳播方式下,信息的傳播速度、容量受到了嚴重限制,導致傳播形式十分單一。但隨著數字壓縮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傳播不再僅僅是圖文這一種形式,還可以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不同形式進行合并,實現數字化的傳播。同時,通訊技術將新聞內容轉譯成了數字形式,使其能夠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傳播,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和能力。可見,這些技術的融合產生了非常良好的效益,有利于新聞產品內容的增值。
(三)窗口效應
窗口效應是指同一種內容的新聞產品可以從多個“窗口”進行輸出,這對產業鏈的擴充非常有益。融合新聞的出現,不僅突破了傳統媒體單一媒介傳播的封閉式豎型產業鏈結構,使媒介結構走向了聯動、統一的局面,實現了傘形結構的產業鏈結構。此外,充分利用了各媒體的優勢,讓新聞報道的途徑和方式變得多樣化。新聞傳播者借助報道方式的不同,實現不同窗口的輸出,使新聞能夠滿足更多受眾的需求,進而實現窗口效應。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的傳播策略分析
(一)全媒體合作生產的內容生產策略
只有對市場變化有高度的“嗅覺”,才能應勢而生。因此,在媒介渠道增多,受眾需求擴大的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必須要轉變自身新聞內容寫生產模式,實現全媒體合作生產。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對媒介的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生產成本。所以,實現內容、結構的創新和變革是當下的首要目標。首先,在融合新聞的采集環節建立一個具有開放性、統一性的新聞中心,實現對不同形態媒體信息采集工作的協調和控制,從而完成新聞產品資源庫的構建;其次,設置一個新聞協調部門,掌握新聞采集的所有統籌和規劃工作,這樣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篩選出更優質的新聞資源;然后,需根據新聞資源內容的不同進行合理規劃,并在新聞協調部門的協助下解決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次,需構建一個新聞內容集成平臺,這樣有利于新聞內容的設計策劃,實現新聞與不同媒體的高度融合。總之,只有充分發揮各媒體的優勢,并將信息資源的進行最大化利用,才能提高媒體自身的經濟效益,從而得到持續性發展的可能性[3]。
(二)層級開發制作的內容制作策略
融合新聞強調多媒體之間的相互合作,旨在創造出多種類型的新聞產品,這與以往單一運動的制作模式有著本質區別。因此,為了進一步生成融合新聞,傳統媒體必須要擯棄原本的制作模式,采用層級開發制作的制作策略。首先,要對新聞素材進行充分整合和處理;然后,要結合自身優勢、傳播特點以及受眾需求,制作出更多形態的產品內容。例如,以手機為傳播媒介的“文字+圖片+視頻+互動”的產品形態,能夠有效提高新聞的容量。同時,在制作過程中,還需要實現多媒體的多次開發,保證融合新聞的資料,促進其內容的增值以及全介質的形成,從而制作出更吸引受眾的新聞產品,促使媒體持續、穩定發展。
(三)全天候、即時性的報道理念策略
傳統報紙、廣播等形式受時間、空間、媒介的限制,很難獲得比較好的傳播效益。例如,以文字形式傳播的報紙新聞內容,不僅受版面的限制,對新聞內容進行濃縮精簡,導致往往只有文化水平較高的讀者才能領悟新聞的內涵。此外,報紙需要經過編輯、排版等繁瑣的過程才能將信息傳遞給讀者,導致新聞的時效性大打折扣,這嚴重違背了新聞的特點。對此,傳統媒體必須要樹立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報道理念,對新聞進行全天候、及時乃至即時報道,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益。首先,建立不同形態媒介所組成的新聞發布平臺,實現對新聞的及時報道;其次,新聞記者要向全媒體記者轉型,實現采寫編的數字化流程,并掌握相應的現代化設備,對新聞進行全時、多角度播報,從而提高報道方式的立體化、互動化效果。
(四)集團化、多功能的報道體制策略
為了更好應對媒體生態環境的變化,獲得持續生存的機會,媒體必須要對媒介的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和創新。各媒體要密切合作,打破傳統媒體自主采集、制作、報道的形式。首先,媒體記者需要擁有共識,集全媒體之力報道新聞事件。例如,針對突發公共事件,新聞記者要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并通過手機、影像等移動設備對新聞進行簡明扼要的報道;然后,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新聞內容進行詳細編輯后再上傳到網絡平臺,以此提高新聞的感染力;最后,記者要結合事實對發布到平臺的內容進行深入報道,這樣既能為受眾提供具有差異化的新聞信息,還能讓同一事實和實踐的闡釋更加全面,提高新聞傳播的質量。
四、結語
為順應時代發展,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各媒體應順勢而為,從內容生產、內容制作、報道理念、報道體制等多方面積極嘗試轉型突破,進而實現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戚繽予.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策略分析[J].傳媒論壇,2019,2(18):36-37.
[2] 時紅燕.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特征與趨勢[J].新媒體研究,2015,1(02):27-28.
[3] 陳高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0(04):17-19.
作者簡介:曾立(1981—),女,重慶人,本科,主任記者,研究方向:媒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