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敏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隨之給交通運輸方面帶來了交通量迅速增長、超重超載嚴重、車輛大型化等問題,這就給交通運輸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使瀝青混凝土路面面臨嚴峻的考驗。瀝青路面普遍存在著在設計年限內因各種其他原因發生的早期破壞,因此,急需研究瀝青路面的新材料及新技術,以提高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創造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關鍵詞:瀝青路面;使用性能;新材料;新技術
1、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①高溫抗車轍性能;②低溫抗裂性能;③水穩定性;④抗老化性能;⑤耐疲勞性能;⑥行車舒適性能;⑦表面服務功能。以上性能中,除平整度與瀝青混合料本身關系較小外,都是由瀝青混合料自身決定的。而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除了上述性能外,還應包括施工性能。
2、瀝青路面現存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2.1現存的主要問題
①縱向和橫向的永久性變形,交叉口處車轍嚴重;②橫向和縱向裂縫,從裂縫中進水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造成承載力下降,從而引起龜裂;③塊狀裂縫;④坑槽,混合料水損壞破壞;⑤泛油,路面瀝青被擠出或表面被瀝青膜覆蓋形成發亮的薄膜層,其表面功能降低,尤其是抗滑性能不足。
2.2產生的原因
①很多重交通道路由于經濟性采用性能不好的普通瀝青;②交通量過大,超載嚴重;③現有的礦料級配不能滿足更高的路面需求。目前,熱拌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好,但環境污染大,能耗大,瀝青存在老化問題。冷拌瀝青混合料優點是節能、可儲存,但路用性能暫時遠不及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性能。
3、道路建設新要求
3.1交通部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
3.1.1總體目標
要求到2015年,交通運輸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CO2排放量明顯降低,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取得明顯進展。
3.1.2主要指標
能源強度下降8%-15%,碳排放量下降10%-16%
3.1.3節能推廣
①溫拌瀝青鋪路技術應用;②交通建材循環利用技術應用;③公路隧道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與應用;④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路收費站節能減排技術改造
3.2發展方向
①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②高性能、長壽命、多功能材料;③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廢氣排放
4、瀝青路面新材料及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4.1發展歷程
4.1.1摸索階段
①SBS改性瀝青類;②纖維添加劑類
4.1.2技術引進階段
①天然瀝青、復合改性瀝青類;②抗車轍、水損害、抗裂類
4.1.3技術的深入研究、國產化階段
①溫拌類;②冷拌冷鋪類;③高性能材料類
4.2瀝青路面新材料及新技術研發及應用匯總
4.2.1高性能材料混合料類型
橡膠瀝青、高性能改性瀝青(PG76)、高性能乳化瀝青;抗車轍劑、高模量;低標號瀝青、天然瀝青與耐久性高模量瀝青混合料
4.2.2養護新材料
超薄磨耗層、降噪微表處;路面再生技術、高性能裂縫維修材料
4.2. 3功能性材料
溫拌、阻燃、彩色路面、抗凝冰材料、排水性瀝青混合料
4.2. 4特種鋪裝材料類型
水泥橋面:水性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改性環氧樹脂、環氧瀝青;鋼橋面:澆注式瀝青混合料、環氧瀝青混合料、樹脂—瀝青混合料、高摻量SBS改性瀝青
4.3主要瀝青路面新材料及新技術的應用
4.3.1改性瀝青
改性瀝青是摻加橡膠、樹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細的橡膠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摻劑(改性劑),或采取對瀝青輕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瀝青或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瀝青結合料。
4.3.1.1改性瀝青的分類:
(1)橡膠及熱塑性彈性體改性瀝青
(2)塑料與合成樹脂類改性瀝青
(3)共混型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瀝青
4.3.1.2橡膠瀝青
(1)技術途徑
膠粉含量大于15%;膠粉為20~30目;現場拌合
(2)工程應用
橡膠瀝青斷級配瀝青混合料AR-AC13S:納入RPA技術規范,抗車轍性能良好,瀝青含量高,耐疲勞性能優異,低溫性能優良。
橡膠瀝青開級配AR-OGFC:空隙率大于22%,吸聲性能優異,橡膠瀝青含量大于7%,耐久性良好,相對于高粘瀝青,價格優勢明顯。
(3)橡膠瀝青共性特點
廢舊輪胎“黑色污染”再生利用;節約瀝青等不可再生資源;改善瀝青路面各項路用性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4.3.1.3高性能改性瀝青(PG76)
(1)技術途經
增加SBS摻量——儲存穩定性;SBS與聚烯烴復配;添加其他聚合物:高彈瀝青、高粘度瀝青
(2)工程應用
重交通抗車轍路段;超薄磨耗層
4.3.2溫拌瀝青混合料應用技術
(1)技術路線
瀝青發泡降粘技術;沸石降粘技術;使用瀝青降粘劑技術:合成蠟類降粘劑或低分子的酯;乳化瀝青溫拌技術:制備乳化瀝青時使用了特殊乳化劑,成本較高,不能節省混合料的生產成本。
(2)技術特點
與各類瀝青材料有更好的相容性和溶解分散性。具有抗剝落劑功能,提高混合料的水穩定性。有效改善混合料施工和易性,鋪面更均勻密實。均衡改善瀝青混合料各性能指標。不改變施工工藝,操作便捷。
(3)技術對比
施工溫度:從出廠溫度、攤鋪溫度、碾壓溫度等方面均比熱拌瀝青混合料低30-40°。混合料性能:其水穩定性、抗車轍性、耐疲勞性均比熱拌瀝青混合料高。壓實方案:溫拌=熱拌
(4)適用范圍
各等級公路、城市道路、重載路面、機場跑道的新建和維修養護中瀝青路面的各結構層。尤其適用于瀝青路面建設和維修養護中的薄層罩面和超薄罩面。舊料比例較高的再生混合料。高寒地區瀝青路面施工。長大隧道瀝青路面鋪裝。
(5)發展趨勢:成品溫拌改性瀝青
AC類SMA溫拌瀝青混合料,可減少廢氣排放量,延長施工季節和運輸距離,可持續綠色技術,相比熱拌瀝青更節能更環保。針對改性瀝青高能耗,高排放的特點,重點開發成品溫拌改性瀝青和混合料
4.3.3再生瀝青混合料應用技術
大比例再生技術分溫再生技術和冷再生技術。
4.3.3.1溫再生技術
大幅度提高舊材料利用比列,提高再生料參加比列45%-50%。
所有工藝操作溫度比熱拌顯著下降,出料溫度比熱再生低30-50°。應用于路面面層各層,革命性的新工藝技術,非新材料技術,節能減排,降低能耗。
4.3.3.2冷再生技術
將原瀝青路面材料破碎,或與新集料等按一定比列重新拌合,并在常溫下與泡沫或乳化瀝青拌合后形成新的混合料。成為路面結構的一個層次,滿足一定的路用性能。
4.3.4礦山廢棄物資源化應用技術
其各性能滿足要求,當前綠色環保的發展戰略要求廢物再資源化,以此為依托,礦山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被逐步推廣和應用,北京建設了25萬噸煤矸石加工基地,山西長治也有煤矸石生加工產線。
礦山廢棄物的主要應用:
1.煤矸石用與瀝青混合料、半剛性基層
2.鐵尾礦用于瀝青混合料
5、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瀝青路面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質量也有很大提高,當前瀝青路面新材料、新技術受到大力推廣及應用。但仍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還要結合我國當前綠色環保的發展戰略,加大瀝青路面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究及創新,以提高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道路質量,更好的來促進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浩.瀝青路面新材料及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北京市市政路橋綠色建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12月
[2]孫雪偉.路面技術面臨的挑戰與新技術、材料創新.江蘇中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