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發 唐敏 李洪現 林正強
摘要:目的:總結分析顯微鏡和神經內鏡輔助下經單側鼻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垂體瘤患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在顯微鏡輔助下經單側鼻蝶竇入路實施垂體腺瘤切除術。再選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例垂體腺瘤患者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在神經內鏡輔助下經單側鼻蝶竇入路實施垂體腺瘤切除術?;仡櫡治鰞山M患者研究資料,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療效。結果:① 觀察組手術時間(105.5±2.5)min及住院時間(12.1±0.3)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② 觀察組手術出血量(51.2±2.3)ml明顯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是垂體瘤臨床治療的手術方式,但與顯微鏡輔助方式相比,神經內鏡輔助下手術療效更佳,更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不同儀器輔助;經單側鼻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6.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5-012-01
垂體腺瘤這種良性腫瘤在神經外科是比較多見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左右,30~50歲青壯年患者居多[1]?;颊咭砸曇翱s小、視力減退、內分泌紊亂等為主要表現[2]。目前,手術切除是垂體腺瘤的主要治療方式,其中手術切除入路又多選擇經鼻蝶竇入路方式。早期切除術以顯微鏡輔助為主,隨著近些年內鏡技術的發展和日趨成熟,借助神經內鏡輔助經鼻蝶竇入路切除垂體腺瘤的方式更受大家青睞?,F就我院收治的垂體腺瘤患者切除術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垂體瘤患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共47例、女性共33例;年齡33~60歲,平均(40.5±2.6)歲;病程時長介于3個月~4年,平均(18.2±1.3)月;大腺瘤28例、微腺瘤22例、巨大腺瘤30例;影像學Hardy分級包括IV級5例、III級12例、II級28例、I級35例。選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例垂體腺瘤患者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共17例、女性共13例;年齡30~65歲,平均(40.9±2.1)歲;病程時長介于5個月~4年,平均(18.8±1.6)月;大腺瘤18例、微腺瘤8例、巨大腺瘤4例;影像學Hardy分級包括IV級2例、III級5例、II級15例、I級8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 術前3天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鼻,術日晨剪去鼻毛。兩組患者切除手術前先清理、消毒鼻腔,采取全麻方式下仰臥位,雙眼戴眼罩。對照組:掌握腫瘤特點后選擇好入路鼻孔,確定蝶竇開口,推入牽開器至蝶竇口周圍,以牽開器折斷犁骨與中鼻甲,擴大視野,在顯微鏡下確定蝶竇開口,至蝶竇前壁,高速磨鉆磨除蝶竇前壁、清理竇內粘膜,進入蝶竇。磨除鞍底骨質,進入蝶鞍。切開顱底硬膜,分辨正常垂體及腫瘤邊界。以吸引器及環形刮圈、刮匙逐步切除腫瘤病灶。術畢徹底止血,術腔填充明膠海綿,人工硬腦膜修補鞍底,復位鼻中隔粘膜瓣及鼻中隔,確保鼻中隔位置正常。觀察組:確定好入路鼻腔后,切開鼻竇一側的鼻中隔粘膜,保留帶蒂鼻中隔粘膜瓣以備修補使用,確定蝶竇開口,磨除蝶竇前壁,進入蝶竇,清理蝶竇粘膜,磨除鞍底骨質,切開硬膜至腫瘤充分暴露。內鏡下觀察分辨腫瘤及正常垂體組織。內鏡下直視切除腫瘤。術畢徹底止血,術腔填充明膠海綿,使用人工硬腦膜及帶蒂鼻中隔粘膜瓣修補鞍底,復位鼻中隔。
1.3 觀察指標 ?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記錄兩組患者腦脊液漏、顱內感染、鼻中隔損傷、垂體功能降低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 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時差異顯著。
2.結果
① 觀察組手術時間(105.5±2.5)min及住院時間(12.1±0.3)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② 觀察組手術出血量(51.2±2.3)ml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③ 觀察組出現1例腦脊液漏,對照組出現鼻中隔損傷7例、顱內感染2例、腦脊液漏4例、垂體功能下降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垂體是人體內分泌激素分泌調節器官,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生長素、促性腺激素等對于人體生長、發育和代謝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3]。發生垂體腺瘤后患者因激素分泌異常而出現不孕、閉經、陽痿、肢端肥大,對日常生活、工作也都造成極大影響。臨床確診后需要采取手術切除方式治療,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的目的還是在于恢復垂體正常生理功能[4]。以往在顯微鏡輔助下經單鼻蝶竇入路切除術創傷不大,可采取雙手操作方式,操作空間也夠大,但其存在一項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在撐開鼻腔時極易損傷鼻中隔,另外術后腫瘤殘留風險也很大,顯微鏡照明效果也是不太理想的,使得病灶組織邊緣界限難以分辨。神經內鏡下輔助切除術更加微創,手術中利用鼻腔間隔,避免鼻腔粘膜、鼻中隔損傷,患者舒適度更高。神經內鏡可深入術區辨別周圍解剖,進一步避免蛛網膜破損[4]。內鏡照明效果明顯優于顯微鏡,觀察面更廣,且無死角,能全視角觀察腫瘤大小和范圍以及腫瘤切除后的各個角落,操作視野更佳[5]。值得一提的是神經內鏡手術過程中要規避血液污染鏡頭,所以要及時止血,手術醫生也要具備高超的操作技術。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都顯著縮短,手術出血量明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綜上所述,垂體腺瘤患者首選手術切除治療,但手術中神經內鏡輔助治療效果更優于顯微鏡輔助治療,患者舒適度更高,是臨床手術治療的首選,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露露,李 健,蘇賀先.神經內鏡與神經導航輔助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6,21(7): 307-309.
[2] 韓 磊,趙 明,徐 欣,等.神經內鏡與傳統顯微鏡下經鼻蝶垂體腺瘤手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4(35):1975-1976.
[3] 王德群,劉海巍,陳 輝.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治療垂體腺瘤的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9):3568-3569.
[4] 王新棟,湯陽陽,劉厚強,等.神經內鏡與顯微鏡下經鼻蝶垂體腺瘤切除的療效比較[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8,15(4):292-293.
[5] 張俊虎.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治療垂體腺瘤效果探討[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9,51(9):1077-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