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君 方歡歡 朱鈺力
摘要:目的:探討FIB,NLR,PLR聯合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的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0例非小細胞肺癌早期患者,同期選擇健康體檢的健康者30例。比較兩組患者FIB,NLR,PLR比值。分析FIB,NLR,PLR聯合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的價值。結果:觀察組患者FIB,NLR,PLR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分期Ⅲ/Ⅳ期患者FIB、NLR、PLR水平明顯高于Ⅰ/Ⅱ期患者,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監測FIB,NLR,PLR水平,有助于提高臨床診斷效能,聯合檢測有利于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
關鍵詞:FIB/NLR/PLR;非小細胞;肺癌;聯合;診斷;預后
肺癌是發生于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組織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肺癌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根據癌細胞在顯微鏡下組織學上的大小和外觀,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根據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相似性的大小,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依次代表惡性程度逐漸升高。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80%,因此,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有助于指導臨床治療,降低病死率。目前臨床中常用血培養作為診斷標準,但其存在培養周期長、陽性率低,敏感性不足等局限性,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0。故本研究經FIB,NLR,PLR聯合檢測,分析其診斷及預后評估的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研究資料及方法
1.1研究資料
選擇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0例非小細胞肺癌早期患者,同期選擇健康體檢的健康者30例。其中觀察組男、女性分別例、例;年齡在11-26歲,平均年齡為(18.51±7.49)歲;Ⅰ/Ⅱ期46例、Ⅲ/Ⅳ期24例。對照組男、女分別33例、34例;年齡在11-26歲,平均年齡為(18.51±7.49)歲。兩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通過電子病案管理系統收集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手術方式、病理類型、腫瘤直徑、病理分級、是否行術后放療、化療等臨床資料。收集患者FIB,NLR,PLR水平,并分析各指標的診斷價值。具體檢測方法所有患者采集空腹靜脈血標本2份,1份靜脈血標本2mL,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在XN-1000上檢測血常規;另1份靜脈血3 mL,無抗凝劑,1500g離心10min,取血清在i-2000上自動檢測。所有項目檢測均保證無菌操作,質控在控。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在Excel中儲存,采用SPSS?2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FIB、NLR、PLR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IB、NLR、PLR指標水平分別為(4.35±1.05)g/L、(4.11±1.13)%、(180.85±12.95)%,對照組的上述指標水平分別為(2.66±0.52)g/L、(2.32±0.69)%、(126.36±9.54)%。觀察組各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t=8.369、8.044、20.736;P=0.001、0.001、0.001<0.05)。
2.2臨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FIB、NLR、PLR指標水平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分期Ⅰ/Ⅱ期患者FIB、NLR、PLR指標水平分別為(4.06±0.92)g/L、(3.61±0.88)%、(175.99±9.06)%;臨床分期Ⅲ/Ⅳ期患者上述指標水平分別為(4.57±0.81)g/L、(4.50±0.69)%、(184.63±8.79)%。臨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各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臨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t=2.290、4.307、3.825;P=0.025、0.001、0.001<0.05)。
3.討論
腫瘤標志物是細胞在血液里面釋放的一種異常物質。在臨床當中多種物質都可以作為腫瘤標記物,它和腫瘤的發生發展以及化療的療效有一定相關性0。FIB被認為是凝血途徑的重要環節。以往的研究雖已經發現,FIB作用的關鍵環節之一是與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但缺乏對其機制的詳細研究。但根據FIB濃度分析,可發現它與CD62PE活性及冠狀動脈風險評分呈相關性0。并且FIB是影響CD62PE表達的重要變量。NLR是細胞內蛋白質的一組特殊細胞,在宿主先天免疫應答的調節中起關鍵作用。與PLR指標一樣,均是機體炎癥指標,可反映機體不同的炎癥狀態。
本研究結果顯示,非小細胞肺癌早期患者FIB、NLR、PLR指標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者,差異明顯(P<0.05),充分說明FIB、NLR、PLR指標水平對診斷疾病有重要價值,提示患者體內炎癥水平與其預后相關。本研究還發現,臨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各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臨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異明顯(P<0.05)。表明多種指標聯合檢測能提高疾病診斷的鑒別。
綜上所述,FIB,NLR,PLR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中有良好的效果,聯合檢測的鑒別診斷有更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刁鵬, 黃慶, 李昌林,等. 術前NLR、PLR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中的價值[J].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19,32(3):20-28.
[2]田陽, 宋詩玲, 孫啟峰. 炎性指標及腫瘤標志物在非小細胞肺癌診斷及腫瘤分期中的臨床應用[J]. 國際呼吸雜志, 2020,40(22):1723-1728.
[3]盧興兵, 石佳, 李勤,等. PLR、NLR參數聯合腫瘤標志物在非小細胞肺癌診斷中的價值[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9,40(10):1223-1226.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 江西九江 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