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丹妮
摘要:目的:研究整體護理在ICU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護理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開始時間為2019年1月,截止時間為2021年1月,選擇我院收治的66例ICU重癥ARDS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分別33例患者,參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使用整體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呼吸頻率。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呼吸頻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參照組患者呼吸頻率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整體護理模式相較于傳統護理模式,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呼吸頻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整體護理;ICU;重癥ARDS
ICU又名重癥加強護理病房,集中的都是病情危重人群,常見的收治對象為受到嚴重創傷、生命體征不穩定、身體功能嚴重衰竭、生存基礎條件存在問題等相關患者;而ARDS屬于急性呼吸衰竭,其主要發生原因是:多發性創傷、細菌感染、藥物過量和代謝異常等,其常見癥狀為呼吸急促,頻率過快;該病發病急,病程快,且死亡率極高,因此引發了臨床醫學的討論。據相關實驗報告證明,有效的護理能夠提高ICU重癥ARDS患者的治療效果,我院為了解不同護理模式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特別開展了此次研究活動,具體內容如下[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開始時間為2019年1月,截止時間為2021年1月,選擇我院收治的66例ICU重癥ARDS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分別33例患者,參照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30~87歲,平均年齡為(54.25±1.75)歲;觀察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為31~86歲,平均年齡為(53.95±2.0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無顯著差別,(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
參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1)護理人員要定時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呼吸頻率,若出現差異較大時需及時聯系醫師進行相關治療。(2)保持患者病房衛生,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3)對患者或患者家屬進行用藥指導。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使用整體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ICU重癥ARDS區別于常規ARDS,病情更為嚴重,因此患者在治療時,心里常會出現恐懼、焦慮等相關負面情緒,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比如講治療和護理較成功的案例,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配合醫護人員,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2]。(2)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及中心靜脈壓的變化, 觀察患者有無胸悶及末梢循環有無紫紺等缺氧表現,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保持呼吸道通暢。(3)環境護理:定期對患者病房進行消毒,保障患者居住環境干凈整潔,對于患者的貼身物品(床單、被套、衣物等)要及時進行更換,防止大量細菌滋生,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做好皮膚護理。(4)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包括介紹病情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和相關禁忌等,提高患者的治療意識。(5)用藥指導: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向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包括每日用藥次數、劑量等。(6)飲食規劃: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飲食規劃,保證患者每日足夠的營養、熱量攝入。ARDS患者能量消耗大,抵抗力較弱,應及早進行營養支持,可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呼吸頻率。
1.4統計學分析
本文對兩組患者護理間的呼吸頻率指標程度分析采用SPSS22.0軟件,變化由()表示,通過t檢驗,(P<0.05)代表護理前后差異明顯。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呼吸頻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前的呼吸頻率為(42.15±1.25)次/min,參照組護理前呼吸頻率為(42.05±1.55)次/min,兩組無顯著差異(t=0.288,P=0.774),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后,呼吸頻率為(21.05±0.25)次/min,顯著慢于參照組(34.15±1.75)次/min,(t=42.570,P=0.000)。
3討論
進入ICU病房的患者一般都為創傷嚴重、生命體征不穩定且基礎生存條件達不到正常值的患者;因此對于ICU患者護理的要求一般都較嚴格。而ARDS屬于急性呼吸衰竭,其主要發生原因為多發性創傷、細菌感染、藥物過量和代謝異常等,其常見癥狀為呼吸急促,頻率過快;該病發病急,病程快,且死亡率極高;因此對于進入ICU病房的重癥ARDS患者,常采用整體護理干預。
整體護理干預,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病況入手,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環境護理、健康宣教、用藥指導、飲食規劃;根據多方面護理的結合,達到護理的整體完整性。這種護理模式相較于常規護理模式,涉及方面更廣,能夠更細微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從而提高治療的結果。根據我院此次研究結果表明,整體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呼吸頻率過快的情況[3]。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可以有效地降低ICU重癥ARDS患者的呼吸頻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湯曉佩. ICU護理風險管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家庭醫藥, 2019, 000(006):267-268.
[2]胡彥昌, 杜梅霜. ICU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護理[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2):158-160.
[3]高會霞.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ICU護理風險管理研究[J].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0, 18(23):84+97.
(河池市人民醫院 廣西河池 54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