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娟 蔡愛蘭 梁敏 齊瑩瑩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小兒外科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方法:將2018年10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兒外科手術麻醉患者,分為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45例,觀察組進行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對照組行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研究分析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小兒患者外科手術麻醉中的效果,記錄不同時間點患兒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術中需要追加阿托品和麻黃堿的例數以及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氣管拔管時間,在蘇醒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的更能維持患兒術中血流動力學平穩(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比較觀察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更短(P<0.05);需要應用阿托品和麻黃堿的比例更低(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小兒外科手術麻醉患兒使用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更加平穩,縮短了患兒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同時沒有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關鍵詞:瑞芬太尼;丙泊酚;小兒麻醉
小兒對外界刺激和創傷的承受能力小,而且小兒對藥物轉化和代謝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小兒麻醉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手術的順利開展和患兒術后恢復[1,2]。此外,麻醉藥物配伍不當可能會對患兒心率、平均動脈壓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產生不良影響[3,4],因此對于小兒麻醉要求高。小兒麻醉要求用藥量小、起效快、鎮痛好、蘇醒快且術后不良反應少。本文對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探討不同劑量的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效果,為小兒麻醉時瑞芬太尼的最佳劑量提供臨床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兒扁桃體腺樣體切除、尿道下裂、唇腭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行扁桃體、腺樣體切除或尿道下裂的患兒;②患兒監護人表示了解手術和麻醉風險,填寫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麻醉藥物過敏者;②患有嚴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兒;③伴有哮喘或者氣道高反應性疾病的患兒。
1.2方法
全部患兒術前6h禁飲食。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 常規行心電監護,給予0.02mg/kg戊乙奎醚注射液(錦州奧鴻藥業有限公司)抑制腺體分泌,兩組患兒麻醉誘導均給予2.0 mg/kg丙泊酚(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0.2mg/kg順勢阿曲庫銨, 1.5μg/kg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4)靜脈滴注持續時間大于65秒,吸入純氧面罩通氣3分鐘后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對照組微靜脈泵注入0.1μg/(kg.min)瑞芬太尼+6mg/(kg.h)內泊酚。觀察組組微靜脈泵注入0.3μg(kg.min)瑞芬太尼+6mg/(kg.h)丙泊酚。術中密切監測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術中心率減慢給予阿托品處理,血壓降低給予麻黃堿及時干預。麻醉深度不夠時及時的給予1mg/kg丙泊酚推注作為補救措施。遇喉痙攣、胸壁僵硬、低氧血癥的等突發情況及時給予對癥處理。
1.3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兒麻醉誘導前(T1),手術開始后10分鐘(T2),拔除氣管導管時(T3)、患兒出PACU時(T4)四個時間點的心率、平均動脈壓進行比較。②記錄兩組患兒叢麻醉結束到自主呼吸恢復時間以及拔除氣管導管的時間及術中需要應用阿托品或者麻黃堿的例數。③圍術期不良反應:胸壁僵硬、惡心嘔吐、蘇醒期嗆咳、躁動、喉痙攣、低氧血癥發生情況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兒一般資料的比較
本研究對照組患兒男性30例,女性為15例,平均年齡為(5.2±1.4)歲。平均體重(20.23±3.51)kg。觀察組患兒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為(5.6±1.2)歲,平均體重(21.03±2.86)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
2.2對兩組患兒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參數的比較:
兩組心率T1、T4時間點無顯著性差異(P>0.05),T2、T3時間點心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各時間點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T2、T3時間點與T1時間點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T4時間點與T1時間點相比差異無顯著性。
兩組平均動脈壓(MAP)T1、T4時間點無顯著性差異(P>0.05),T2、T3時間點有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各時間點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T2、T3時間點與T1時間點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T4時間點與T1時間點相比差異未見顯著性。
2.3對兩組患兒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以及術中需要應用阿托品(A)或者使用麻黃堿(M)的總例數(n%)比較:
2.4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總數為5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例數也為5例,差異無顯著性。
3.討論
由于小兒各器官系統未發育完全,其藥物代謝有自己的特點,導致小兒麻醉的風險更高,加大了麻醉難度。所以小兒麻醉藥物的選擇一直是我們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1]。在開展麻醉時需準確把握深淺程度,麻醉過深可導致血壓降低、蘇醒延遲,甚至對小兒的神經發育造成傷害。如若麻醉過淺則誘發應激性反應,對患兒造成損傷。瑞芬太尼是一類起效快、作用時間短、鎮痛強度大的阿片類藥物,可快速給予患兒鎮痛,同時不易累積 [2] 。因此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小兒麻醉。但瑞芬太尼副作用為快速注射容易產生胸部僵硬,術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而且單一應用瑞芬太尼的藥效維持時間短,患兒蘇醒快。為優化麻醉效果,多采取聯合丙泊酚用藥,以延長麻醉時間,減少應激反應[3]。然而對瑞芬太尼的使用劑量臨床并無定論。本研究應用0.1~0.3 μg/(kg·min)瑞芬太尼復合6mg/(kg.h)丙泊酚進行對比觀察,發現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6mg/(kg.h)丙泊酚麻醉的方式更適合小兒患者,能夠降低氣管插管導致的血流動力學波動,保證血流動力學的平穩,減輕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而且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更短。兩組比較圍術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未見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小兒外科手術麻醉患者使用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維持小兒血流動力學平穩,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縮短了患兒自主呼吸時間恢復。為兩種藥物組合的應用提供臨床數據參考。
參考文獻:
[1]氯胺酮聯合丙泊酚在小兒臨床麻醉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刊,2014,31(5):837-838.
[2]國松,姜萬維,郭旭東,秦丹,宋永姣.不同靶濃度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與七氟醚復合瑞芬太尼靜吸麻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觀察[J].河北醫學,2021,27(01):33-37.
[3]王婷,葉力肯·葉爾道來提,米日古麗·加帕爾,杜健華.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小兒腦癱手術中應用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8,16(08):62-63.
[4]羅惠蓮,杜浩文.靶控輸注丙泊酚及靜脈輸注瑞芬太尼與靜吸復合麻醉在小兒麻醉中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31):62-65.
[5]徐健,姚洪林,何常佑,任靜華,袁華,劉成,余得水.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對高血壓腹部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炎癥因子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1,21(05):907-910+949.
(聊城市人民醫院 山東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