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婷 周文杰 馬智群 胡紅艷 劉學英

摘要:目的 探討標準化督導模式在醫院重點專科建設中的效果。 方法 通過標準化督導模式收集15個省級重點專科督導前后資料,對比各重點專科二級指標前后得分平均值和缺陷數。結果 存在問題前五位的二級指標缺陷率明顯下降(P<0.05)。結論 標準化督導模式能深化重點專科科室對省級重點專科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評審通過率。
關鍵詞:標準化;現場督導;重點專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supervision mod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specialties in hospitals. Methods Through the standardized supervision mode, data of 15 provincial key specialties in hospital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upervision of key specialties. Results The defect rate of the top five secondary indexes with problem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Conclusions Standardization supervision mode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vincial key specialty departments and improve the passing rate of the evaluation.
[Key words] standardized; Site supervision; Key specialty
學科建設是醫院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醫院品牌、質量、管理水平的體現[1]。標準化是進行質量管理的依據和基礎[2]。由于醫院學科建設的發展主要以重點專科數量為衡量目標,對于學科發展的科研能力、業務技術等內涵質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對比評估,導致某些學科建設目標定位不清、層次不明、品牌學科優勢不顯著[3]。標準化督導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模式,主要通過三個階段開展,分別是培訓階段、自評階段和督導反饋階段,培訓階段是由科教部對重點專科進行培訓,采取一對一的督導方式,針對各科室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解答;自評階段是各科室根據培訓情況在自評表上寫出得分理由和實際得分情況,并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到科教部,科教部看后進行評判,然后反饋給各科室,指導各科室針對具體問題制定相對應的重點專科項目建設計劃;督導反饋階段主要是科教部到各科室進行督導并且反饋情況的過程。為提升我院重點專科的整體綜合實力,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標準化督導模式對全院15個省級重點專科建設科室的資料準備進行了標準化督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有15個省級醫學甲級重點專科(以下簡稱“省級重點專科”),2019年后科教部采用標準化督導模式對各重點專科進行管理。科教部對照標準擬定了標準化的督導評分表和問題臺帳反饋表, 令各科室采用《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實驗室)及重點專科評價指標體系(2019版)[重點專科]》(以下簡稱“2019版指標”)進行自評,將督導前后的資料分為對照組和標準組, 督導前后對照檢查表逐項檢查并比較科室的平均得分情況及存在問題情況,收集存在問題的前五位二級指標,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
2019版重點專科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該體系分為一、二、三級指標,總分為1000分。二級指標分別為研究方向、研究項目、研究產出、學術交流、成果轉化、業務技術、臨床研究、核心團隊、人才梯隊、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專科幫扶、社會服務、組織管理、經費保障、條件建設。省甲級重點專科申報應達500分及以上,驗收和動態評估應達600分及以上,且12個帶“*”的核心三級指標需有10個以上取得分數方可申請評審;高級別項目(成果、獎勵等)可替換低級別項目;所有提供的評審資料需與本專科相關,評審資料的有效時限為評審前3年;有2個一票否決項。
1.2 標準化督導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法
以 “2019版指標”標準,通過指標培訓,科室自評,職能部門督導三個階段進行督導,具體內容如下。
(1)培訓階段:2019年1-2月。由科教部對重點專科進行培訓,對 “2019版指標”的項目內容、評分標準、評價方式進行詳細講解,并深入全院15個省級重點專科科室開展1對1督導工作,針對各科室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
(2)自評階段:2019年3-5月。由科室對照2019版指標中的項目內容、評分標準及評價方式逐項清理2016年-2018年的資料,并在自評表上寫出得分理由及實際得分情況,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到科教部,科教部預評后及時反饋給科室并指導科室制定切實可行的重點專科項目建設計劃。
(3)督導反饋階段:2019年6月-2020年12月。科教部按計劃到科室進行督導,對照2019版指標逐項檢查填報資料的真實性、支撐資料的完整性以及實際得分情況等。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行×列表的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5個省級重點專科督導前后存在問題前五位及缺陷率比較 以二級指標進行比較,見表1。
3 討論
在醫院發展過程中,醫院學科建設是核心內容,醫院是否能夠穩定發展,學科建設起到決定性作用。大多數醫院學科建設的發展主要是以重點專科數量作為衡量標準,對于學科發展的科研能力、業務技術等內涵質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對比評估,因此,使某些學科建設目標定位不清晰、層次不明、品牌學科優勢不顯著[4],長期如此,使得醫院學科建設沒有特色,無法在醫療市場競爭中立足。針對于此,必須對醫院學科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標準化在質量管理過程中是衡量依據和基礎,標準化督導模式在醫院學科建設中是一種新型模式,幫助重點專科科室提高對該體系的認識, 為醫院建設特色學科提供方向。針對填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促進立項、驗收、動態評審的順利通過。我們對15個省級重點專科督導前后二級指標中存在問題前五位及缺陷率(表1)進行了比較,各指標在督導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1)研究方向:科研是重點學科建設的依托 ,標準化督導模式通過現場一對一指導,從研究團隊、科研項目、成果產出等系統性梳理出了3-4個研究方向,嚴格以研究團隊為核心,從研究方向入手,推進科研課題申報和成果產出。
(2)核心團隊:核心團隊是科室醫療、科研的核心力量,體現了學科交叉融合和多學科合作[5]。督導前各科室各自為政,對核心團隊建設重視度不夠,核心團隊成員臨時湊數,未真正認識到核心團隊建設在學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現場指導,各重點專科能清楚知曉核心團隊在學科建設中具體需要承擔的任務。科教部按照“優化組合,資源共享”原則,牽頭建立全院核心團隊信息庫,各重點專科以多學科協作診療和高水平的科研項目研發為出發點,合理配置團隊成員,落實團隊成員工作任務,促進醫療業務技術優化診療、科研學術交流和創新,催生規模效益。
(3)業務技術:督導前:各重點專科對業務計數總結差,缺乏有說服力的支撐材料,通過標準化督導,各科室積極總結發表的高水平技術論文、利用第三方成果評價、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交流、舉辦培訓班作為業務計數的支撐材料。
(4)成果轉化:標準化督導前各科重點專科忽視科研項目成果產出和轉化,對成果鑒定、專利申請轉化等認識不足。通過標準化督導各重點專科對已結題的科研項目進行總結并申請科技成果鑒定,積極參加省內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培訓等,多方面強化專利等知識產權培訓,提高了對成果轉化的認識。
(5)學術交流:督導前各重點專科科室在舉辦學術會議、參加學術交流較隨意。督導后,科教部要求各重點專科每年應申報省級及以上繼教項目,多學科聯合舉辦學術會議,擴大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
總之,標準化督導能提高省級重點專科建設科室的內涵質量,規范2019版資料的收集、整理,為重點專科建設科室的順利答辯提供依據,提高工作效率,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黃培,錢紅英.基于戰略的醫院學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7,33(12):908-911.
[2]楊華.以標準化建設為支撐促進健康管理學科發展[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10):18.
[3]謝蘇杭,楊霖,楊永紅.康復醫聯體—學科建設新戰略[J].華西醫學.2019,34(5):503-508.
[4]朱士俊.用新理念統領醫院學科建設[J].中國醫院,2017,21(2):41-43.
[5]劉軍,李峰.淺談公立醫院的學科建設與人才陷阱[J].重慶醫學.2017,46(A2):236-237.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 科教部 四川樂山 614000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 四川樂山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