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聽到腦卒中,都知道到這是一種腦部疾病,而且比較嚴重,不僅要及時給予治療,還要做好護理,讓病情更好的康復。值得一提的是,在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那么究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這里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并且致殘率極高的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出現突然破裂或腦部血管阻塞導致大腦缺血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在治療該疾病的過程中,康復治療尤其關鍵。發病后進行有效的康復干預對肢體恢復正常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致殘率。
1.腦卒中臨床表現
在了解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腦卒中的表現,筆者做了簡要總結,主要有頭暈、肢體麻木、跌跤、語言障礙以及運動的障礙等,其內容如下。
(1)頭暈:對于中年、老年人來講,頭暈是中風前的主要征兆之一。中風前患者往往會感到反復出現瞬間眩暈、或是突然感到頭暈、物體出現轉動,但是幾秒后視力后恢復正常,這是由于短暫性腦缺血造成的,一旦出現腦缺血就會增加患腦中風的風險,因此,老人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就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2)肢體麻木:除了患有糖尿病、頸椎病的患者之外,中老年人出現四肢麻木等異常不良感覺并伴隨有頭疼、頭暈、舌頭發張等癥狀,可能是中風前兆要引起注意。特別的如果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就明顯增加了患腦中風的風險,中老年人要更加注意防范。
(3)眼睛發黑:當單邊眼睛突然出現發黑,瞬間看不見東西,但是幾十秒又恢復正常,醫學上將單眼突然發黑稱之為一次性黑朦,這是由于腦部缺血導致視網膜缺血造成的原因,這也是腦中風出現的征兆之一,如反復發作可出現頭暈目眩、嘔吐、視野縮小等現象。
(4)中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跌跤:出現跌跤排除其他病癥影響主要是由于患者腦部缺血是運動神經功能異常引起,運動神經功能受限可使患者共濟失調、運動平衡紊亂。造成行走障礙引發摔跤,這也是中風前的征兆之一。
(5)語言障礙:當患者存在腦部供血量不足時,會促使運動神經功能障礙,運動神經發生病變的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患者語言表達出現異常,吐詞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是不會持續,在一天之內就能恢復,但是隨著腦供血量不足的頻率提高患者不出現語言障礙的時機就會越多。當患者語言出現障礙并伴隨有不明原因的口角歪斜、舌頭外露等情況就證明腦中風即將發生,要注意及時到醫院就診。
(6)運動的障礙,比如肢體的麻木無力、言語功能障礙等,主要表現在肢體的偏癱、不能活動,甚至需要長期臥床。
2.康復護理的注意事項
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在其恢復期間,做好康復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護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讓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對病人肢體進行主被動訓練,可以讓病人肢體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動,隨后進行語言障礙、吞咽障礙、記憶障礙等進行訓練,都是利于疾病康復的,其具體內容如下。
(1)心理護理。應用優質護理和整體護理服務理念,多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使患者與家屬能夠對護理人員充分的信任。由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活動能力受限,喪失部分生活自主能力因此容易出現焦慮、郁悶、悲觀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內心與患進行交流,講解關于疾病的知識,尤其是康復護理對于疾病的重要性;重點講解一些本院恢復期康復治療的成功案例,使患者產生認同感從而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應多觀察患者的表情了解患者心情,使用理解、同情、安慰性語言,幫助患者解除疑慮患者心理壓力;通過已經好轉的病情多鼓勵患者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并積極配合治療。
(2)被動與主動訓練。被動活動患側肢體關節,包括肩臂的外旋、腕關節伸展、手指對掌按壓、髖關節拉伸等。被動活動應遵循先輕后重,先小再大、由近及遠,先下后上的原則,否則會引起關節組織疲勞造成肌肉損傷、嚴重操作不當時會導致關節脫位等。被動活動進行的同時或之后,均可對患肢進行按摩以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 增強肌肉彈性;除進行被動活動之外更應加強主動運動。多鼓勵患者進行健側肢體的運動?;颊咝栌靡饽顚χw發出運動沖動然后配合輔助運動逐步過渡到主動運動。上肢重點訓練手的活動能力和精細功能,下肢重點訓練腿部的平衡能力和行走功能。訓練肩關節時,肘關節外伸,上舉摸前額;前臂逐步向前、向后伸展;腕關節背伸、向內、向外旋轉;指關節外伸、內收、伸直、外展;可進行抓球、放下、拿起等加強協調性、精細動作訓練,每日數3次,15~20min/次。
(3)語言障礙的護理。通過語言訓練可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幫助患者促進語言能力的恢復。根據國內相關報道,腦卒中患者中約有75%的患者伴有語言障礙。因此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語言障礙康復訓練很重要。在語言障礙患者中有25%的患者可在3個月內通過康復訓練恢復語言能力,另外25%的患者一年后可恢復語言能力。語言康復訓練越早進行治療效果越好,首先進行舌肌、面肌、軟腭和聲帶的運動鍛煉,使語言能力功能得以恢復。對發音訓練首先從單音開始過度到雙音再到句子,在與患者交流時有充足的耐心,鼓勵患者積極交流。對于嚴重的患者可使用生活材料比如照片、新聞等進行訓練,每天堅持1~2次,每次30分鐘。
(4)吞咽障礙的護理。對有吞咽障礙的患者盡早進行有效的吞咽功能訓練,經過積極的早期訓練85%以上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改善恢復正常狀態。如果治療延遲可能導致患者吞咽功能喪失,終身需要鼻飼進食。訓練前應清潔口腔,并加強咀嚼肌、舌肌的按摩和運動比如抬高舌背做縮卷運動、咀嚼或吹起運動等。當患者的咀嚼功能明顯好轉之后再進行攝食訓練。進食應從流質到半流質這樣過渡,為協助咽下肌群的運動并防止其發生廢用性萎縮 ,應進行咽下訓練 ,囑患者每次進食后反復做空吞咽動作,以促進吞咽力度。
(5)記憶障礙的護理。視覺成像術,向患者講述圖片,然后讓患者復述;數字記憶,先將一段很長的數字分成若干小段,然后指導患者進行連續記憶,反復練習,逐漸增加記憶內容;記日記,鼓勵患者回憶往事并寫成日記;貼字條,將室內各種物品上寫上名稱,幫助患者隨時看隨時記憶。
(6)醫患互動。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不僅僅是護理人員的事情,要應該要求家屬、患者共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事半功倍。
(7)安全訓練。進行康復訓練時安全訓練是最重要的。軟癱期要注意患者墜床,做好固定護理,體位更換時要注意動作輕,用力合適避免強硬拖拉,導致患者關節損傷。坐位訓練時,動作要緩慢避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站立步行訓練更要注意,患者不能盲目自信,一定需要專人在旁邊保護,地面要求平整、不光滑、無障礙物。避免訓練過度和不足,當出現疾病變化時或者原有癥狀加重需要停止運動,多休息。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院 四川攀枝花 61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