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紅
摘要: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并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在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擔任著引路人的重要角色。說服教育是教師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這種方法學生容易接受。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能夠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教師;學生;良好行為;風氣
在談話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學生處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語言要生動、具有啟發性,態度要和藹、親切,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在交流溝通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學生溝通交流是說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談話是雙向互動的,教師可以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回答教師的問題,體現了民主和開放,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談話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要有說服力和啟發性,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談話,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時向學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談話都有實質性的進展等等。只要方法得當,就能起到自我啟發和教育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我還注意以下做法:
一、創設良好的班級氛圍,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環境對他們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一個好的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1、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德育氛圍,使他們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國旗、唱國歌之后,向學生介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2、向學生明確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行為規范,向學生說明我們班的奮斗目標是建立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有個明確的方向,讓大家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創設了良好的班風。3、通過集體的活動,營造集體的凝聚力。每學期學校大大小小的各種活動和比賽,我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盡力做得最好,努力為自己和班級爭光。通過活動讓大家對班集體有個歸屬感,從而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
二、尊重和欣賞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人,他們都具有很多優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關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動力,樹立好好學習的信念。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要耐心的進行指導,幫助學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和學習。在面對后進生時,教師不要對他們進行一味的批評,而是要幫助他們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關心下對學習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后進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使他們擺脫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對于不同的學生,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做法,靈活處理,讓關愛在師生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
在傳統教學中,針對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教師采用強制性要求讓學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學方法,采用引導、影響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師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從思想和行為上都獲得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愛心來引導學生,使教學順利開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行為,需要教師首先做到。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嚴格實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在活動中進行探究和學習。通過參與活動,讓學生的道德認識更清晰,并在實際生活中踐行道德認識。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革命烈士堅強不屈的精神;如,在清明節時在網上給烈士獻花,緬懷先烈。開展以考察國情社情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的活動,如義賣活動,所獲款項捐贈給孤寡老人、殘疾人,讓學生養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并在活動中讓他們的道德觀念行動化。德育實踐活動的種類多種多樣,除了讓學生親自參與體會,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活動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違背道德的現象展開討論。在討論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允許他們在相互的爭論中剖析現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負面影響,從中吸取正確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們對道德規范的認識和操作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培養其自律的品質。
五、總結
總之,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機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幫助有困難的人。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還可以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通過具體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使他們在豐富的活動體驗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進他們道德素質的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高興,我是一個班主任!
參考文獻:
【1】鐘海斌.播種好習慣,收獲好班風[J].學周刊,2018(16):158-159.
【2】陳翠霞.以活動契機帶動班級和諧風氣的形成[J].考試周刊,2018,000(040):178.
福建省福清市宏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