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香蘭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整本書閱讀能力的養成,對他們語文素養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整本書不同于單篇文章,它的篇幅較長,讀起來耗時較多。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詳細制訂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導讀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知識水平整體較差,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若是教師不進行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可能就只能夠做到“保量”,而無法做到“保質”。因此,在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進行導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目錄猜測內容,然后教師再介紹書籍的大致內容,最后教師再選取部分精彩內容進行簡單描述,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為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保證其閱讀質量。
以《一百條裙子》的整本書閱讀為例,在該書的導讀過程中,筆者先為學生展示該書的封面、目錄以及內容提要,并且以能夠抓住學生好奇心的方式來進行介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為學生講述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知曉這本書中的小女孩旺達生活非常貧窮,繼而拋出問題:“為什么在這么貧困的情況下,小旺達還有一百條裙子呢?”筆者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同學們嘲笑旺達的片段。通過為學生播放書中的主要情節,學生可以對本書的主要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感受故事情境。學生對本書的好奇心,也在這些情節的牽引下不斷增強,想讀整本書的欲望也越來越強。此時,教師可以再傳授一些閱讀的技巧,讓學生學會閱讀。
在低年級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訂一個較明確的閱讀目標。閱讀目標主要包括對書中字詞的認識、對圖書內容的解讀等方面。閱讀目標的制訂應有梯度,應針對低年級學生特有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每個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制訂不同的閱讀目標,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閱讀目標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交流促進理解
低年級學生喜歡在完成閱讀任務后,與同學、家長或教師一起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從而獲得閱讀成就感。因此,在幫助學生養成整本書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會,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或者是學生與家長之間,互相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互相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以此幫助低年級學生提高對整本書的閱讀理解。 交流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書上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從自己的角度來復述故事,是自己對作品閱讀后的獨特感受。通過對閱讀作品的交流,學生能夠把自己對于作品的真實理解表達出來,大家互相啟發,互相修正,從而獲得更多的閱讀收獲,真正達到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目的。
如《海底的秘密》這本書雖然為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讀物,但是作品的主旨比較深刻,很多學生讀完后對作品還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這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各自談談對這本書的看法及自己印象最深的情節。通過交流,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對整本書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對于同樣的內容,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讀書后進行交流,可以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理解方式,從而多方面感受書籍的魅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評價有助收獲
閱讀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閱讀內容的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收獲。低年級學生都有“向師性”,喜歡模仿、接近教師,教師的引導對于他們閱讀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及時關注學生的閱讀進展,并給予正確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個體特征,因此,對學生的閱讀評價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可一成不變。教師的評價應該以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獨特的閱讀特點,為他們做好閱讀記錄,并及時給予評價。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主要表現在:閱讀時間的長短、參與閱讀活動的多少,以及情感投入的程度。學生是否自愿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是否積極進行交流、討論,這些都是教師評價的內容。在充分了解低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情況之后,教師應對他們的閱讀行為進行評價,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成果。
當前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建立一個QQ群或微信群,學生可以在群內分享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并且互相交流書中的內容以及自己讀后的感受。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與家長溝通與交流,從學校、家庭等方面給予學生閱讀鼓勵。線上、線下的分享、交流,教師、家長的鼓勵、評價,有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從而讓學生收獲閱讀的樂趣。
四、指導加深理解
常見的適合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課型主要包括導讀課、過程指導課、重點突破課三種。導讀課,是指在閱讀之前為學生進行整本書的導讀,讓學生對自己所要閱讀的書有一個全面的、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這本書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加有效地閱讀。過程指導課,是指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及時幫助學生發現和解決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其閱讀效果。重點突破課,主要是針對書中的重點部分。每一本書都有重點部分,這部分往往是整本書的高潮部分,同時也是閱讀時需要注重的關鍵部分,有可能還是整本書中難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書的重點部分,為學生進行歸納講解,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部分,了解全書的重點所在。
教師的指導應該貫穿在學生閱讀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知識積累比較淺顯,閱讀能力比較差,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讀不懂的情況,這時教師就要及時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把握閱讀重點,提高閱讀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學生對教師懷有敬畏的心理,他們在閱讀中即使遇到了問題,也不愿意去找教師幫助,從而無法解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因此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及時關注學生的進度,當發現他們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總之,教師要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要教給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書的世界里尋找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讓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享受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福建省羅源縣鳳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