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彩云
智慧課堂種類繁多,學習資源平臺廣闊,具有數字性、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等優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從智慧課堂上獲取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但智慧課堂也存在著教學系統不完善、教師素養待提升、學生水平局限性等諸多問題,阻礙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及學生思維層次的提升。因此,必須及時解決智慧課堂中出現的這些問題,讓智慧課堂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讓智慧課堂成為提升學生思維層次和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助推器。
一、利用插圖之“像”,啟迪直覺思維
圖文并茂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大亮點。因此,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應重視插圖的作用,選擇好使用插圖的時機,讓插圖成為啟迪學生直覺思維的媒介。
如在教學《守株待兔》一課時,當教師問:“故事發生在哪?”一個學生脫口而出:“田里。”教師繼續追問:“你從哪里知道的?”一學生答:“田中有株?!薄罢埻瑢W們說一說句中‘株’的意思。”學生默不作聲。教師進一步啟發、引導:“看看插圖,大膽猜一猜。”一學生舉手發言:“樹樁?!薄澳闶窃趺床鲁鰜淼??”學生答道:“那個種田人的旁邊有一個大大的樹樁?!薄澳銈兦?,這就是我們今天學得的理解文言文的一把金鑰匙——借助插圖?!?/p>
又如,在教學《囊螢夜讀》一課時,很多學生不懂“囊螢”的意思。于是筆者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并用語言描述插圖內容,然后讓學生圖文對照。這樣學生就明白了課文講的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用白布口袋裝螢火蟲當燈來借光讀書的故事,“囊螢”這個詞語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發揮游戲之“趣”,培養形象思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學生生來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讓學生初步閱讀中國四大名著,讓學生對《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里的主要人物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里的分組競爭游戲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游戲的主題為“名著人物我知道”,其中有11個正確的選項和6個干擾選項。正確選項有“草船借箭——諸葛亮”“景陽岡打虎——武松”……干擾選項有“草船借箭——諸葛瑾”“景陽岡打虎——李逵” ……在第一輪派出2名學生體驗過后,引導學生討論,找出干擾選項的描述錯在哪里。在學生互相幫助分析干擾項這一環節,熟讀過名著的學生就按捺不住了,他們不僅說出了正確答案,還引申出了與名著人物有關的經典故事。第二輪加大難度,同樣派出2名學生同時競爭,競爭游戲難度中等,游戲時長45秒。第三輪再加大難度,同樣派出2名學生同時競爭。當2名學生在臺上競爭的時候,臺下的學生同樣專注、激動,嘴里不由自主地發出“對”“錯”的呼喊聲。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戲和知識融為一體,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能鞏固關于名著的“那些事”,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三、借助視頻之“美”,孕育抽象思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是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維是通過語言來表現的。
如在教學統編版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一文的后半部分時,筆者先借助閱兵視頻,讓學生感受熱烈而莊嚴的典禮儀式和壯觀的閱兵場面;接著把畫面依次定格在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空軍的方陣上,讓學生再次感受檢閱氣氛的熱烈;然后引導學生探究課文是怎樣把開國典禮這一場面寫生動、寫具體的。學生討論后交流:部隊整體由東往西,緩緩進場,這是“面”;抓住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和空軍的方陣依次進行詳細描寫,這是“點”;群眾的反應,這是“面”。最后筆者作小結:這樣強大的陣容,作者運用點面結合的手法一下子就把閱兵儀式的氣勢磅礴、恢弘莊嚴表現得淋漓盡致。從感受閱兵儀式的氣勢磅礴、恢弘莊嚴,到聚焦寫作方法,探究作者的寫作奧秘,學生在學得語言的同時,領略了習作方法。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再停留在一個個枯燥的漢字上,而是走進了作者的內心,與作者進行了一次深層對話,在發展語言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四、依托字理之“妙”,發展邏輯思維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中,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讓這兩者和諧共生,既要讓學生學會語言表達,又要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在讓學生發展語言的同時,思維也得到訓練。
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可以抓住“捧”進行教學。一邊動畫出示“捧”的演變過程,一邊配音——“捧”是典型的形聲字,是從“奉”字引申出來的。古時的“奉”字:上部為“豐”,意思為所捧之物;下部為兩只手的形狀。后來,“奉”字加上“扌”成為“捧”字,表示用雙手捧著,表達對所捧對象的珍視。在文中,為了遵守規則,必須得放掉這條魚,這對于詹姆斯而言,是一件極其為難的事情。這“捧”字一方面表示魚很重,另一方面表達了詹姆斯對魚的珍視。這一鏡頭,將定格在詹姆斯的人生里,成為其成長中的道德標桿。這樣的教學,既有助于學生體會詹姆斯的情感,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五、根據觀點之“異”,提升思辨思維
思辨性思維是一種系統性的思考過程,思辨者在這一思考過程中,積極而又有技巧性地分析、歸納、評估外部信息和內部想法,把事實的真相搞清楚。
如在統編版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一文中,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涸唬骸拔乙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的觀點截然相反。一兒用“近大遠小”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另一兒用“遠涼近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兩兒均說得頭頭是道。在教學時,筆者根據座位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正方陳述觀點: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反方陳述觀點: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正方一人引證加以說明:“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另一人補充:“美術老師在課上說過,觀察物體是近大遠小。”反方反駁道:“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绷硪蝗搜a充:“在生活中,離火爐近,就覺得很熱;離火爐遠,就不熱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唇槍舌劍中得到了發展與提升。
智慧課堂,拓寬了信息獲取的渠道,豐富了教學手段,改善了教學環境,加強了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促進了語文教學從大眾化向個性化的轉變,使語文教學更富內涵與活力,是傳統教育模式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重要變革和發展。智慧課堂,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層次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城東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