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藝
當代著名道德教育研究專家魯潔教授曾指出:“德育課堂,究其根本是一個引導兒童去探尋生活意義的課堂。”品德教育必須根植于現實生活和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學生的真實生活。因此,我們應注重構建生活課堂,引導學生享受生活德育。
一、關注已有生活經驗,鏈接學生真實生活
教材精心選用了典型的案例,但依然無法完全適應所有地區、學校、班級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提升本學科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在于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道德需求,解決他們的道德困惑。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在生活中進行了實踐。因此,教學內容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提供線索和空間。
1. 選擇熟悉的生活場景。如執教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的第一課《大家的“朋友”》時,可以讓學生“夸一夸‘好朋友’(公共設施)的作用”。教師可從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教室、校園、街道、公園和生活的小區等)入手,讓學生說說這些地方有哪些公共設施,再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自己享受過哪些公共設施提供的服務和方便,使學生體驗到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從而理解公共設施的作用。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把課堂教學鏈接到學生的真實生活,因為是學生熟悉的公共設施,他們更能體會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便利,更能感受到這些公共設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 激活已有生活經驗。教師執教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的第三課《生活離不開他們》時,可以利用“尋找最美勞動者”這一活動,讓學生課前去調查身邊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在調查中觀察并發現身邊的“最美勞動者”。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發生在勞動者身上的真實故事;選出心目中的最美勞動者,并說明推薦理由。這一活動激活了學生對已有生活的體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生活經驗和展示的平臺。這是架起了課堂與生活的橋梁,加強了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工作艱辛的認識,同時,使學生在調查交流活動中享受德育。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課堂融入生活
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5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個話題“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時,可以選取真實生活情境如高鐵吸煙等來開展教學,引發學生對個別人不重視公共秩序、破壞公共秩序的任性行為進行思考;還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視頻呈現一系列學生熟悉的真實的公共生活場景,讓學生明白遵守公共秩序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
再如,執教三年級上冊第8課《安全記心上》的“平安出行”時,教師可先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與交通規則有關的法律法規,然后讓學生拿出《交通安全寶典》(課前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款,整理成一份《交通安全寶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接著教師組織學生當小法官,進行交通安全知識的小考查,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創設各種交通的情境,讓學生判斷圖中的人物是違反或遵守哪一條交通規則。
情境1:讀三年級的明明想騎自行車上學,可以嗎?
情境2:如果你的爸爸媽媽開車看手機,你該怎么做?(? )
A. 當做沒看見 B. 看他(她)在玩什么
C. 勸他(她)不要玩
情境3:小剛乘坐爸爸的轎車回家,怎樣坐最安全?(? )
A. 坐后排,駕駛員座位后面,系安全帶 B. 坐副駕駛座,系安全帶
這一活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識窗及相關交通規則的法律法規,創設了豐富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判斷,使學生在參與中習得交通安全相關的知識,增強交通安全的法治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和思辨能力,將枯燥的法律條文與生活事件聯系起來,在對具體事例的分析中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了解交通規則的愿望。
三、豐富活動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活動性課程,因此,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用眼睛去發現,用思想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行動去體驗,以一個獨立的姿態去研究社會。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我們的衣食之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開展模擬插秧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模擬農民伯伯彎腰插秧3分鐘,然后再請學生來談感受和體會。有的學生說:“我這樣彎著腰,腰很酸。”有的學生說:“我站起來感覺很暈。”有的學生說:“老是這樣低著頭,我覺得很不舒服。”教師緊接著說:“是啊,這樣彎著腰、低著頭,感覺不好受。那農民伯伯在插秧時節,他們是像同學們就這樣彎腰3分鐘嗎?”“不是,他們是天天要從早到晚這樣彎著腰、低著頭在田里插秧。”一個小小的模擬插秧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模擬、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同時也初步感受農民種植農作物時的艱辛。
再如,執教四年級下冊《生活離不開他們》這一課時,可以創設“職業大體驗”活動。模擬體驗活動一:廚師持鍋翻炒一分鐘。平時品嘗美食更多關注的是這位廚師的手藝好不好、做的菜好不好吃,很少去了解做美食時他們付出的汗水和辛苦。模擬體驗活動二: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上病房。先讓學生穿上全套的防護服,去體會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的感受;模擬活動結束,再出示醫護人員摘下防護口罩時,臉頰、鼻梁和耳朵都留下深深的壓痕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去感受醫護人員工作的辛苦。模擬體驗活動三:空姐上下牙齒咬住筷子練習微笑。要求上下嘴唇不能挨著筷子,兩邊嘴角稍微向上翹,同時要保持站姿雙腿并攏。空姐給我們的印象是言談舉止很美,但學生大多不清楚她們背后付出的努力。在課堂上創設豐富活動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學生才能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產生真實的感受。課堂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三次(三種職業)模擬體驗,讓學生去體會每一個勞動者所從事職業的意義,深刻地感受他們背后的艱辛,感悟到沒有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我們美好的生活。由此,學生能萌發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感激與尊重之情。
生活即課堂,課堂即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時應關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鏈接他們的真實生活;積極地創設生活情境,讓課堂融入生活;豐富活動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這樣生活化的課堂,才能還品德于真實,還品德于愉悅,還品德于人性,讓學生的品德自然生成!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岱峰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