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璋嗣


摘要:我國通信工程主要采用光纖傳輸和無線傳輸兩種傳輸途徑,光纖主要用于信息的長距離輸送和本地有線網絡的搭建,無線傳播主要用于區域內信息的交互。這兩種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迭代,提升信息傳輸質量的同時,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本文分析了通信工程傳播傳輸技術的應用,并結合技術發展現狀,分析了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通信工程;傳輸技術;長距離;局域網
1 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特點分析
1.1 小型化
隨著材料、加工技術、元器件的革新,通信工程傳輸技術所涉及的設備體積逐漸向小型化發展。比如現已普及的5G智能終端、基站、光纖網絡都在向小型化發展,降低了整個智能設備的體積,降低了資源的消耗,減少了設備的占地面積。設備的安裝、維護更加便捷、靈活,安裝和維護成本也大大降低。通信運營商的經濟效益相對增加,他們有充足的收益用于技術革新。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我國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進一步小型化發展。
1.2 多樣化
傳統的通信工程只用于簡單的數據交互。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通信工程需求呈現多樣化。大量現代化傳輸技術應用,讓通信工程的功能多元化。不僅可以實現更高效的數據交互,同時還可以實現多個獨立通信模塊的協同工作,大大提升了信息傳遞效率,滿足經濟發展對網絡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1.3 集成化
通信工程的傳輸設備的集成性越來越高,監控管理通信傳輸設備的準確度越來越高。信息的交互過程中,信息的傳播與交互更加便捷,對信息的監管更加容易。
2 通訊工程傳輸技術分類
2.1 光纖傳輸
光纖通信是將所需要傳輸的信號進行調制,加載到光載體中,利用玻璃纖維進行信息傳遞,在接收端解調出有用的電信號。從而實現信息的低損耗、高質量、低時延的傳播。光纖之所以成為有線通信工程中信號的基本載體材料,是因為光纖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容量大、損耗小、抗電磁干擾能力強、串擾小、設備材料穩定等特點。玻璃纖維的原材料為石英,地球儲備量極大。隨著生產技術的提升,玻璃纖維的加工制造成本不斷較低,也使得光纖技術在通信工程中得到大量的使用。
目前光纖通信技術可以應用于工業物聯網、智慧交通、高清視頻等方面。其強大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成為了我國工業和民用有線網絡的主要技術,這也促使光纖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相對于傳統的光纖技術來說,現有的應用在技術上得到了較大的改進。未來光纖通信仍然會較大的技術改進。
2.2 無線傳輸
與光纖傳輸技術配合使用的是無線傳輸技術,目前已經發展到5G時代,真正實現了無線傳輸技術在工業、交通、安防等全方面的應用。同時大量智能終端的普及也讓5G在民用方面的普及度更高,無線傳輸技術的影響越來越大。相對于固定線路固定設備的有線傳輸技術來說,無線傳輸技術更加靈活,維護成本相對較低,穩定性相對較高。智能化發展下的通信工程傳輸技術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工業自動化、無人管理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同時還實現了以往無線通信技術所無法實現的在線醫療、無人駕駛等。在萬物互聯時代,無線傳輸技術正在與我們生活中的各類智能終端相融合,真正實現了萬物互聯,構建智慧生活。
3 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發展
3.1 一體化發展
將原本速率不適宜的單機模式相互結合,形成一體化的通信模式,可以更好的提升數據傳輸速率和傳輸質量。同時還有利于傳輸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有利于提升各設備之間數據交互的穩定性。相對于以往的設備獨立運行來說,一體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技術人員設備檢修和維護成本。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設備的空間占用。在對設備運行管理的過程中,只需投入少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大大降低了通信工程的運營成本,有效的對各類資源進行了高效整合,實現了資源共享,為通信工程進一步升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2 ASON傳輸技術的廣泛應用
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在ASON信令網控制之下,實現光傳送網內光網絡連接自動交換的新型網絡。ASON傳輸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實現光網絡的智能化分配,如圖一所示,在光網絡中引入管理和控制平面,將龐大的光網絡資源進行統一管理,根據業務需求合理配置網絡資源,實現光網絡的最優化分配。
ASON是一種智能光網絡,將多層復雜的網絡架構變得扁平化,避免了傳統網絡中業務升級時的多重限制,滿足了用戶對網絡資源的動態需求,具有高效保護恢復能力。同時ASON思想可以拓展到不同傳輸技術中,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同時ASON較強的技術優點可以與WDM技術有效的融合,實現了數字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保護功能,實現了信息的快速檢索和問題的及時預警。
3.3 功能的多樣化
隨著業務需求的多樣化,通信工程傳播技術也要實現功能的多樣化。有效的降低光纜芯數的要求,對單路光纖芯數信息容量利用率大大提升,有效的降低了設備的成本。小型化和功能的多項化相互配合,利用接入功能技術替代單一的信息傳遞設備,提升了設備的使用功能,提升了設備的數據傳輸能力,拓展了整個系統的業務能力。同時還解決了設備過于分散的缺點。便捷的網絡接入和高質量的信號交互,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
3.4 軟交換技術的運用
通信工程中業務層與標準接口之間存在一定的銜接問題,而利用軟交換技術實現了業務與呼叫之間的相對分離,使得ATM協議系統與IP協議更好的銜接,確保通信工程更順暢的交互。軟交換技術常用的協議SIP和H232協議,其中SIP協議常用于IP網絡,而視頻會議等就需要用到H323協議。軟交換技術有利于實現分層管理,使得整個系統的拓展性更強。
軟交換技術是一種分布式的軟件系統,可以在不同技術、協議、設備的網絡之間提供無縫的互操作性。基本原理是創建一個具有良好的伸縮性、標準接口、業務開放、等特點的分布式軟件系統,它獨立于特定的底層硬件和操作系統之上,并能夠很好的處理各業務所需的通信協議。
4 結語
隨著設備數量的增加,以及對通信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通信工程傳輸技術必須要保證高質量的發展。實現有線光纖和無線通信的并行發展。ASON技術、設備小型化、傳輸技術的一體化和多功能化是未來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發展方向,相關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應該重點投入,研究促進通信技術的發展的技術基礎,做好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更新換代。
參考文獻
[1]范玉上.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研究[J].信息通信,2020(09):170-171.
[2]慈倫,劉利強.淺析通信工程傳輸技術的應用與未來發展[J].信息通信,2020(09):189-190.
[3]陳志剛,孫玉峰.現代信息通信工程中傳輸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0,22(15):4-5.
[4]孫曉龍.基于信息通信工程中傳輸技術的應用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15):9-10.
[5]韋祖華.現代信息通信工程中傳輸技術的應用分析[J].通信電源技術,2020,37(03):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