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隨著低碳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各行各業中逐漸被應用體現,在建筑設計加強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結合應用已是大勢所趨。資源的有效利用,人員的合理規劃,如何在建筑行業做好因地制宜,是現代建筑設計需要考慮的。綠色建筑不僅能夠保護生態環境,同時對資源的利用更加充分,人力資源分配更加合理完善,建筑美學上也更加突出時代進步的產物。做好綠色建筑在建筑設計的合理結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有必要對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進行分析,進而推進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
1綠色建筑技術的概述
綠色建筑技術是針對傳統建筑技術手段能耗大,不滿足人們健康使用需要建筑而提出的改進技術。它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節約的目標,可以為使用者打造更為舒適的環境空間,達到保護環境、有效減少建筑對環境污染的目標。綠色建筑技術是在傳統建筑技術基礎上的創新,通過綠色建筑可以達到強化資源應用效果,保證人們安全健康居民的目標,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不斷降低環境空間的污染問題。綠色建筑是可持續性的建筑方式,減少建筑對環境的負荷與各種影響因素,可以給人們提供舒適優質的生活空間,達到周期性降低能耗的目標。
2綠色建筑技術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意義
2.1達成高效循環的應用目標
綠色建筑技術在具體的應用期間,針對節水系統設置,主要采用的是綠色的節水方式,通過對水質監控的相關系統以及雨水凈化裝置識別的應用,能夠將水循環系統標準化建立起來。對與建筑環境中的綠化帶的灌溉要求,工作人員可以適當的采用噴灌以及微灌等排水設備,將一些需要進行綠化維護的區域提供水資源。此外就是工作人員要利用雨水凈化裝置對雨水、蒸汽等凝結的作用。這樣就能將系統中的水資源進行回收應用。在此期間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到其中,能夠資源的應用效率最大化展現,這樣在建筑周圍環境綠化方面的成本投入也能有效性增加。
2.2達成綠色能源以及節能環保的要求
我國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的綠色能源利用,針對節能技術應用方面主要是依靠有效性的建筑節能技術應用要求,通過對一些新型的節能材料以及可循環性的資源應用,能夠在建筑過程中對節能能源的應用目標進一步達成。建筑工作人員將綠色能源以及技術緊密結合,比方說將日常的光照、水、風等可再生的資源應用起來,能夠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保溫、通風、循環等目標達成。針對建筑節能規劃設計層面,設計人員將能源以及技術合理化應用,能夠將一些可再生資源進行循環利用。這樣就能避免電力資源、供暖設備等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浪費,還能有效的避免環境污染問題,也是建筑設計相關單位控制成本投入的有效方法。
3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策略
在實際進行綠色建筑設計中,需要遵循綠色建筑理念,在規劃階段就要對建筑整體進行考慮,結合當地氣候,合理利用風能、光能等綠色能源,保證建筑功能性得到良好發揮,達到能源節約的目的。具體綠色建筑設計策略包括,科學的日照與遮陽設施設計、合理的通風設計、良好圍護結構熱工設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廢棄物的回收與利用、污水清潔處理、綠色材料用選用等。基于上述種種策略,需要在實際進行建筑設計中,將這些策略全面落實到建筑設計圖紙,提升綠色建筑技術的可實施性。為保證相應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策略得到有效的落實,需要在項目初期,組建一個由不同專業共同構成的設計團隊,并在統一的綠色建筑設計目標指引下,加強不同專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協調好不同專業之間設計沖突矛盾關系,只有各專業的通力合作,才能夠使得綠色建筑的設計得以有效實現。
4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結合應用
4.1綠色建筑的空間布局設計優化
要想實現與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與結合,首要考慮的便是建筑空間的規劃與布局。在實際建筑設計規劃布局中,通過融入綠色植物、采光及自然通風等綠色建筑技術,一方面可以節約建筑材料,使得建筑室內外環境更加舒適、自然、和諧,另一方面,還能使得整體建筑更加綠環保,有效實現了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的優化與結合。例如法蘭克福銀行于20世紀90年代建成,該建筑除了在極少數酷暑及嚴寒天氣中,全部采用的自然采光與通風,將整體建筑的運行能耗降至最低,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綠色建筑。該建筑在空間布局方面獨具匠心,整個空間結構以三角形頂點的三個獨立框簡為“巨型柱”,并與八層樓高的鋼框架“巨型梁”相連接,具有極好的抗推剛度與整體效應。同時在巨型梁之間架設空腹拱梁,形成三條無柱辦公空間組成了一個“大煙囪”,為更好的發揮煙囪效應,設計師在三條辦公空間中設置了多個空中花園,花園設計為旋轉上升模式,使之成為“煙囪”的進、出風口,讓每一層建筑獲得了良好的采光的同時,也起到了良好的自然采風效果。法蘭福克銀行建筑設計完美的將綠色建筑技術融合在了一起,實現了綠色建筑的優化與結合,因此該建筑同時也被稱為“生態之塔”。
4.2采光遮陽與建筑設計
早在20世紀60年代,德國著名建筑師弗賴·奧托通過對肥皂膜受力進行相應研究,發明了一種張拉膜結構,所謂的張拉膜結構即是通過孔與膜的組合,形成的一種單體結構,該單體結構沒有內部張力,由多種高強度的薄膜材料及多種加強構建組成的一種建筑結構,該結構通過一定方式,使張拉膜結構內部產生一定預張應力形成一種空間形狀,并能夠承受一定外部空間荷載,在體育館、大型商場及交通服務設施一些大跨度的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3綠色建筑的造型設計優化
成功的綠色建筑設計,不僅能夠使得建筑功能得以良好的體現,同時在整體建筑造型方面也應富有藝術性與美感,期間還要實現與綠色建筑技術結合,從而使得整體綠色建筑帶給人舒適的居住體驗同時,獨特的建筑造型設計也能夠帶給人精神的享受。在建筑造型設計與綠色建筑技術結合優化應用中,針對風能能源的利用不失為一個有效的實踐途徑。以倫敦瑞士再保險大廈設計為例,該建筑表面如同松果表面自然生長的螺旋曲線一樣,其表面多分布有螺旋形結構的暗色條帶,整體呈“子彈頭”曲線形態,同時曲線形在建筑周圍對氣體產生引導,并被建筑邊緣的呈鋸齒形布局的內庭幕墻上可開啟的窗扇所捕獲,在空氣動力學曲線多帶來的上下樓層之間風壓差的驅動下,捕獲的自然風能沿著內庭盤旋而上,有效實現了自然通風。通過這種自然通風的手段,可以使得建筑每年減少40%的空調使用量,極大的減少了建筑運行能耗,實現了建筑綠色、環保、低碳功能。
5結語
總之,在實際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通過結合綠色建筑技術,能夠有效節約建筑建設成本,保護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低碳、健康的生活空間。,設計人員要加強對技術的創新,以新的理念結合建筑的實際情況,運用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優化設計,進而改進建筑方案,最終建設出環保節能經濟的綠色工程。
參考文獻
[1]宋耀.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25):106.
[2]于勇飛,侯迪,黃楚晴.淺談給排水設計中綠色建筑的節水技術要點[J].數碼設計(下),2021,10(3):116-117.
[3]梁佳馳.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J].工程技術研究,2016(5):118-119.
[4]張川芃,李小明.淺談商業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運用與體現[J].建筑與裝飾,2021(12):29,31.
[5]王淞,孫安娜.綠色建筑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筑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與裝飾,2021(3):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