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云 楊君
摘 要:利用食品溯源系統,市民可在網上和菜市場實時查詢鮮肉蔬菜進貨來源,使肉菜各流通環節的信息互聯互通,將涉及到的屠宰生產、批發零售等環節的監測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可追溯鏈條。從而實現監管部門對肉類和蔬菜的入場、檢測、批發、配送、零售等各流通環節信息的全方位監控。
關鍵詞:物聯網;食品溯源;信息系統
一、RFID技術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過閱讀器發射的無線射頻信號自動識別標識對象并獲取其攜帶信息的技術。屬于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能夠快速地對物品進行識別和信息的讀寫。一個RFID一般由閱讀器和能夠附著于標識對象上的RFID標簽(電子標簽)組成,其原理是利用電磁貌合原理通過無線射頻信號把存儲在RFID標簽中的信息發送到閱讀器中。與條形碼需主動收集條碼信息不同RFID能夠實現標識對象的信息被動收集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如生物識別、磁卡、條形碼、IC卡相比,RFID具備非接觸式的讀寫、機械磨損小、識讀距離可調(從幾厘米到十幾米)、使用壽命長、對高速運動物體的快速識別、環境適應性強、操控容易以及多個標簽的同時識別等諸多技術特點,因此,其在企業的信息化改造和自動化控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目前已成為大多數企業在自動識別技術應用的中首選技術。屠宰企業生產線上是完全流水式的操作,通過采用RFID技術作為生產線上豬肉個體的標識,使生產線上各個信息采集點的數據精確關聯。
二、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終端
在批發和零售環節,在常規的智能電子秤方案基礎上,引入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終端,可以根據現場條件,靈活選擇智能電子秤、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終端,提升了方案的靈活性。
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終端作為電子秤的配套設備,能夠在充分利用原有電子秤功能的基礎上,擴充滿足追溯要求的追溯信息關聯、IC卡讀寫、打印追溯小票等功能,充分保護了市場己有資源的投入,符合輕觸式的設計原則。
同時,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終端具備良好的移動特性,能夠充分適應目前市場環節惡劣的現狀,在無需鋪設網線的情況下,通過WIFI,GPRS,3G等多種無線通信方式,將追溯數據上傳至數據中心。
在批發環節采用與激光碼配套使用的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終端,徹底拋棄了傳統基于RFID實現數據關聯的方案,創造性的將激光碼與IC卡信息關聯,實現了批發到零售的閉環管理。
在批發環節,批發商和零售商分別持有肉類肉品流通服務卡,在肉品交易時,批發商和零售商分別將IC卡插入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終端,輸入交易數量、交易價格等,交易終端讀取批發商IC卡重量等交易信息,并將交易記錄寫入零售商IC卡。在批發市場出場環節,零售商需刷IC卡,將IC卡中的交易記錄上傳至數據中心。
在零售環節,采用一體化的智能標簽電子秤可以有效的實現IC卡讀寫、控重等基本功能。同時,對于符合追溯條件的電子秤可以重用,只需配備智能銷售終端,有效的利用了資源。
三、結語
食品溯源系統中關鍵技術主要集中在物聯網的數據采集層,用于識別和標識流通過程中的特殊業務信息以及人員身份。本文主要對基于物聯網的食品溯源系統的研究現狀進行了調研轟并對其中所涉及到的關鍵技術進行了介紹。主要為RFID技術、移動式可追溯交易等,以及在食品溯源系統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石志國,王志良,丁大偉.物聯網技術與應用[f].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8.
[2]雷玉堂,安防&物聯網.物聯網智能安防系統實現方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4.
[3]周全,劉紅.豬肉食品安全監控與認證體系的創建田.肉類工業.2007,5(5):36-39.
[4]陳皓甲.供應鏈風險分析與預警體系明.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1):114-116.
[5]劉爽,薛林燕,王虹.基于RFID技術的供應鏈及現代物流管理系統的方案設計明.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1(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