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市政建設工程規模不斷擴大。然而,在市政建設工程建設過程中,市政建設工程管理水平低下,使得市政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嚴重降低了市政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不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本文對當前市政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以期提高我國當前市政建設工程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通病;解決措施分析
傳統的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已經難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此必須加強對先進施工技術與設備的引進,同時還要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吸納,這樣才能在保證良好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市政建筑工程在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提高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水平,對保證國家經濟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盡管我國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水平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在實際施工中還存在許多不足,相比于發達國家,在施工技術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為了提高我國整體市政建筑工程的安全穩定性,更好的實現對工程建設成本的有效控制,我們必須準確找出市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術通病,并加以解決。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術的現狀
針對市政工程施工技術而言,其中主要涵蓋了道路、橋梁及其管道等等各個方面的施工,在實際進行施工的過程之中,一定要依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宜的施工技術,比如質量抽樣技術及測量技術等等。在目前時代飛速發展的趨勢下,城市之中的環境與文化也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也就可以有效的改善人們生活的環境及習性。所以,也就要從人們的住行用之上來進行分析,將相應的處理工作做好。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可知,市政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之中,落實施工技術方面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那么這對于之后的施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造成資金大量損耗的現象。
二、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通病分析
2.1施工測量標準不嚴格
工程測量的精確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市政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具體是指測量人員在對施工環境以及施工重要參數進行測量時所運用的理論、方法以及技術。工程測量主要是包括對施工地形進行實地勘測、檢測地理信息系統、測量平差以及控制測量誤差等環節,其可靠性以及有效性將會決定后期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整體質量。然而,個別施工單位在對工程測量規范以及專業標準方面的認知都有所不足。比如,沒有對施工現場地形地貌的差異進行實時修正且忽略了工程測量的戰略重要性,導致整個市政建筑工程的施工項目都沒有得到貫徹落實。
2.2材料問題
市政建筑項目施工過程,材料質量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因此材料管理工作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管理中,還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材料采購、入庫、出庫、保存等方式不合理,造成鋼筋材料被銹蝕、水泥材料變質等問題,不但浪費材料成本,而且對市政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同時,在材料使用環節的管理上,沒有對存放場地合理規劃,導致材料現場運輸困難,難以結合項目進度持續供應,影響市政建筑工程進度。施工結束之后,未按照要求及時將剩余料進行回收,導致大量材料流失,徒增成本。
2.3人員問題
市政建筑工程施工過程,參與人員較多,崗位分工各不相同,針對施工質量的缺陷問題,需要重點強化現場施工、管理、安全等崗位人員的管理。部分項目施工過程,施工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在施工過程工藝的運用不規范,施工流程不合理,導致工程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存在各類質量缺陷。同時,對于現場人員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培訓工作力度不夠,導致人員施工過程常常存在安全風險,不但對自身安全造成威脅,而且對施工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對此,為控制工程質量問題,還需從人員管理方面入手,落實質量管理、安全等培訓工作,降低工程產生質量缺陷的概率。
2.4施工質量的檢查力度不夠
所謂的市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監控,主要是指在對市政建筑工程的工程項目進行竣工驗收,并及時發現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質量問題,責令施工單位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糾正修改。然而,在實際的市政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通常會與施工單位產生私下聯系,沒有辦法真正做到對建筑建設過程中的工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質量監控,致使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質量問題,最終給市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與使用效果帶來負面影響。
三、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優化管理措施
3.1優化施工方案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
施工單位必須要正確認識自身的經濟實力、管理水平、施工技術水平、人員配置、機械設備等情況,將市政工程提供的施工要求與施工技術資料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結合來設計完善的施工方案。技術人員在設計施工方案時需要全面考慮,將施工過程中所能涉及到的內容全部融入到施工組織方案中,以此來提高施工方案的完善性、系統性、可操作性。
3.2規范市政工程施工流程,落實安全和質量管理責任
首先,在市政工程施工前期,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需要以施工方案為基礎資料,建立并完善施工流程,將施工流程精細化到各環節施工中,以此來保證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符合相關檢測標準。施工單位負責人要將參與施工的各部門召集在一起,將各部門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落地,讓各部門人員可以根據施工方案有序的展開相應的管理控制工作,及時對各環節施工質量和施工技術進行抽查,如果出現施工質量不符合標準,就必須要對施工人員和監管人員進行經濟處罰,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讓施工人員可以意識到施工細節的處理。其次,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可以通過研發或購買先進的施工技術的方式提高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安全隱患,進一步推動城市化建設的發展步伐。
3.3落實材料管理
要規避市政項目的質量通病,需要落實材料管理工作,為施工質量奠定基礎。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制度方面,需將材料管理崗位制度加以明確,采購人員需按照采購計劃,對比市場價格,采購優質、價廉的材料,保證工程使用的主材具備“三證一標”。同時,將運輸、地域等因素考慮其中,保證按照材料特點、性能等做好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管理流程“入庫”和“出庫”,采購所有材料需按照類別設置標識、分類保存,做好防水、防潮、防火、防盜等措施。如:市政項目中使用材料種類較多,材料自采購至使用過程存在時間差,所以需要設置專門存放處分類管理,將易受潮和變質材料置于干燥、通風區域保存,同時做好防雨措施,防止對其性能產生影響。市政項目中常使用多種規格鋼筋,在管理過程需要按照型號分類存放,立標識牌、依次堆放。(2)使用管理方面,規范的管理工作可防止材料流失、浪費等問題。管理過程,需要結合市政項目施工進度,合理安排材料供應量。合理規劃材料現場,保證場地交通順暢,材料存放合理,能夠按照施工進度,科學安排材料進場。同時,按照規范要求落實驗收工作。
結語:
只要科學有效地處理好施工質量與工期、施工效果、施工社會影響的關系,把握影響工程質量的各種不利因素,加大施工單位改革力度,創新管理機制,并實施科學的行業管理方法和規范,才能不斷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和監督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郭振.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通病與解決措施分析[J].環球市場,2021(1):333.
[2]段晉杰.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通病與解決措施分析[J].磚瓦,2020(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