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術
摘要:城市橋梁是城市中的交通紐帶,也是城市景觀的組成部分,其跨越時代與空間的巨大影響力與感染力使之成為一個城市精神與形象的重要載體。因此,分析城市橋梁的文化意義與審美價值,探究其獨特的內涵與表現,以及其對于城市的重要作用,為城市橋梁設計提供引導與方向,使城市橋梁設計更具道路自信與文化自信。
隨著城市化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橋梁作為城市中一種特殊的建筑構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別于公路橋梁,城市橋梁是處在城市人群、城市建筑、城市路網和城市文化等城市環境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僅是人們跨越江河的交通紐帶,也是城市獨特的風景,更是人們寓情于景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作為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其磅礴的視覺造型、豐富的文化內涵、標志性的結構形式所產生的影響力與感染力,使其不僅是城市的象征,更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與愉悅。系統研究城市橋梁的文化意義與審美價值,是城市橋梁創作的需要,也是現代城市橋梁與其他橋梁的根本區別所在。
一、城市橋梁的文化意義
城市橋梁往往不僅是一個城市形象的標志,也是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征,其豐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價值不僅可以陶冶人們的心靈,也可以讓外來的人們通過橋梁了解這個城市的文化與魅力。它的文化意義是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
(一)民族性
各民族有自己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背景,其獨特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等,產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表達方式與審美觀念。城市橋梁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也必然帶有一定的民族色彩。例如古代橋梁設計都有借助“神”的力量與自然作斗爭的美好愿望。西方橋梁上的雕飾以神話或宗教人物居多,如布拉格的查理大橋、意大利的圣天使橋等,其橋墩或橋頭柱上均有一座座雕刻精美的雕像。而在我國石橋上的雕飾以具有“鎮邪”作用的神獸或吉祥紋樣為主,不僅給橋梁藝術添姿增色,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偏愛與風格,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景觀,如故宮里的望柱多雕刻以騰龍、翔鳳、祥云等,而著名的盧溝橋則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說法,說的就是橋柱上那些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石獅,它充分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與民族情趣。
(二)地域性
不同地域,因其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生活條件的不同,傳承千百年來,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為橋梁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橋梁設計中吸取地域文化的養份,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抽象、提煉,將提取出的元素靈活運用于橋梁的材料、造型、紋飾、色彩設計中來體現地域特色,可以使橋梁具有較強的辨識性和象征性,提高當地人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增進人們對家鄉的熱愛與文化自信。
同時,橋梁設計也是彰顯地域文化的載體,它使地域文化獲得新的詮釋,與城市空間一起形成新的地域特色,為外來人們提供一窺當地文化特色的參照與途徑。融入地域文化的橋梁藝術品,常常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性景觀,而也只有傳承著地域文化內涵的橋梁,才能成為城市的象征,永葆生機。如塔橋與倫敦、布魯克林橋與紐約、港灣大橋與悉尼。
(三)時代性
城市橋梁的建設是一定時代社會文化、經濟、技術的結晶,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物質生產力與人們的生活條件,體現了一定時代的社會思想、美學觀念與技術水平,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橋梁作為技術與藝術的綜合體,必然會隨著時代而更迭,而其漫長的生命使其也將成為一個時代的寫照和紀念。
典型的如武漢長江大橋與南京長江大橋,兩座橋雖同為建國后我國橋梁建設的扛鼎之作,但兩座橋的橋頭堡設計卻因二者所處的歷史文化氛圍不同而相去甚遠:1957年 10 月通車的武漢長江大橋橋頭堡設計借鑒了清代黃鶴樓“攢尖頂亭式”的建筑風格,并以中國傳統紋樣而雕刻裝飾,整體如一幅美麗和諧的中國工藝美術長卷,與同時代建造的中國美術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建筑一起,正順應了當時追求“民族形式”的文化思潮。而南京長江大橋通車于1968 年,當時正處在全國政治風潮之中,因此大小橋頭堡分別以象征著人民公社、大躍進和總路線的“三面紅旗”以及“工農兵學商”為主題,政治文化意味濃烈,有著鮮明的時代性。
二、城市橋梁的審美價值
藝術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形式或結構。城市橋梁融合了技藝與美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它當然是一種藝術,也自然有其審美價值。但城市橋梁的審美價值卻又與其他藝術品不同,具體體現在:
(一)特殊的藝術形式
建設城市橋梁的根本目的是交通功能,而非單純審美,世界上沒有一座橋梁是為了單純審美而建造的,卻不可回避它具有審美功能,不可回避在交通使用的過程中,人們要評論它美或不美。它既是城市的物質財富,又是城市的藝術財富。即城市橋梁是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橫跨不同領域的功能的綜合體。也正是于此,橋梁設計是結構與藝術的結合,以結構展示魅力,以結構表達思想,以結構創造美感。
(二)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體
城市橋梁既有融合其他藝術的空間,又有融合其他藝術的需求,包括雕塑、浮雕、壁畫、景觀藝術、燈光藝術等,融合了其他藝術的城市橋梁,藝術思想上更豐滿,文化內涵更深遠,無論是內在意義和外在效果均得到疊加和提升。如于1900年落成的巴黎的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四座橋塔上是金銅女神雕像,飛馬振翼欲揚,栩栩如生,而橋身的花環與仙女浮雕華麗精美,做工精致的金屬路燈為橋梁更添優雅魅力。整個橋梁將多種藝術形式結合于一體,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為一件綜合的“藝術品”。
(三)超越一般藝術形式的影響力
城市橋梁具有超出任何一種人工藝術品的空間尺度,它是以城市為背景的龐大的、三維的人工構筑物,其巨大的空間尺度、通透的結構形式對城市景觀具有難以估量的影響力,其造型的美感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很大空間范圍甚至整個城市的景觀質量和藝術品位。
其次,有別于其他藝術品,城市橋梁具有更加廣泛的受眾面,大數量的受眾會產生包羅萬象的反響與共鳴,這種反響與共鳴通過傳播,使不少未能親身目睹的受眾也身臨其境,從而進一步提升和擴大了影響范圍。同時,城市橋梁上百年的壽命周期與時間跨度內,城市橋梁不僅是城市變遷的見證者,也影響著幾代人的藝術素養與審美觀念。
觀賞繪畫、書法、舞蹈等藝術形式時,觀賞者與藝術作品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距離才能實現最佳的欣賞效果。而無論多大尺度的城市橋梁,大到如美國金門大橋、重慶千廝門大橋,小到如上海外白渡橋、青島珊瑚貝橋,似乎沒有距離的要求,遠到城市航拍,近到倚欄凝望,遠者氣勢磅礴,近者細膩情深,都給人不同的觀感與收獲。這種遠近皆宜的藝術感染力、影響力也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企及的。
三、結語
橋梁是城市的交通脈絡,更是城市的風景線,是城市的標志物,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現代城市橋梁設計應該體現出良好的時代、民族與地域風格,更要以結構溝通藝術,以結構創造美感,成為連接人與人、城市與世界的紐帶。
參考文獻:
[1]徐利平. 城市橋梁與建筑美學--橋梁工程師的創新,創意與創作[C]// 第二十二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 0.
[2]王國彬. "美學四性"橋梁設計策略探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關大道跨北運河大橋為例[J]. 藝術教育,2018,000(004):P.78-80.
[3]魏士凱. 橋梁建筑的藝術意蘊[J]. 中國科技信息,2009,000(009):72-72.
[4]和丕壯. 橋梁美學[M].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課題來源:1.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于“橋梁+藝術”的重慶城市美學建構研究(項目編號:2020PY74)
2.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橋梁+藝術”融合視角下重慶城市橋梁群景觀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1SKGH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