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維麒 吳曉茜
摘要:公共建筑是指供人們進行各種公共活動的建筑。一般包括辦公建筑、商業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衛建筑、通信建筑、交通運輸類建筑等。筆者認為,想要實現空能功能上的創新需要設計師能夠以人的行為為主體,深入研究能夠吸引使用者行為的公共建筑,這是因為這樣的空間設計能夠更好地順應人的行為。本篇文章以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研究為方向從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設計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內部空間;外部空間;創新研究
引言:
國家的城市行業運轉的正常進行主要是依賴經濟實力而進行的,因此在進行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時設計師首當其沖的需要將經濟費用等因素考慮其中,之后根據不同建筑的具體類型要求進行針對性專業性的設計工作。
一、公共建筑設計內部空間功能的創新
在進行公共建筑的內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將“意境”、“轉換”等要素體現出來,之后結合內部空間的實際功能情況進行布局的控制。除此之外設計師還需要將以整體設計的布局偉大框架,將功能條件等因素考慮到創新之中。在這個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可以將人流行為等條件作為創新設計的對照參考,做好空間利用和布局因素的細節優化工作。總而言之在公共建筑的內部設計中設計師需要將內部空間功能這一要素作為創新布局的重點考慮內容[1]。
1、吸引人流的行為空間
設計師在進行內部空間設計時需要盡可能的了解人員的活動行為等方面,通過觀察敏銳的洞悉空間對人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例如在某大型商場中會擺放一些綠植或是設計一些山水的空間,處于這個空間的人們會覺得無比放松。此時在山水空間中增加一些符合氛圍的擺件、背景便更能達到吸引人們目光的作用。筆者認為,想要實現空能功能上的創新需要設計師能夠以人的行為為主體,深入研究能夠吸引使用者行為的公共建筑,這是因為這樣的內部空間設計能夠更好地順應人的行為。
2、以意境空間進行精神引導
通過研究發現,不同的建筑設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情緒思維,因此在進行內部空間設計時,設計師可以以意境空間為基礎進行精神引導。建筑具有一定的藝術美,它可以是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審美,因此只要設計得當,也能夠達到意境的效果,在公共建筑設計空間的創新中設計者獨特的設計能夠營造獨有的意境空間,設計者需要在設計環節對建筑的藝術美進行深挖,讓藝術美不僅僅是體現在形式上,更是體現在觀看者和建筑空間之間產生的共鳴。在筆者看來,空間意境也是設計的靈魂所在,更多的是對人類精神的引導,以宗教建筑為例可以發現建筑的靈魂就是宗教信仰者的精神引導,讓宗教信仰者能夠在建筑的空間設計中領略到意境設計和藝術設計[2]。
3、轉換自如的復合空間
復合空間的設計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于使用者對于空間應用的多種需求。在進行實際的設計工作時,設計師需要牢固樹立轉換自如的設計思想意識。在我國最經典的復合空間設計案例當屬國家游泳中心,設計師在對國家游泳中心進行建筑設計時一方面滿足了在比賽時的觀眾容納數量,另一方面同時滿足了在參觀比賽結束后的其他功能的轉換。比如說當某場比賽那結束后,工作人員需要及時的拆除臨時搭建的設施,并且對此進行改造,游泳中心除了可以進行游泳比賽之外,還增加了健身、休閑等空間區域活動中心。我國的國家游泳中心最大程度的實現了對復合空間切換自如的要求,值得所有的室內空間設計師所借鑒。
二、公共建筑設計外部空間功能的創新
1、創造效益的經濟功能
國家的城市行業運轉的正常進行主要是依賴經濟實力而進行的,因此在進行公共建筑設計外部空間功能的創新時設計師首當其沖的需要將經濟費用等因素考慮其中,之后根據不同建筑的具體類型要求進行針對性專業性的設計工作。第一,設計師需要根據屬性內容進行設計上的技術上的改革和條件上的創新;第二,設計師需要根據當地區域內的能源產量、建設實際條件完善設計功能,做好各方面因素的控制;第三,深入了解公共建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產生于功能設計,在商業等發展領域之間的聯系,從綜合布局進行考慮,使得應用設計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于經濟功能的空間利用,從而創造公共建筑設計外部空間的經濟效益功能[3]。
2、延續歷史的文化功能
在建筑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從中國歷史文化作為參考作為國家和城市的代表。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色是經過千百年長期的發展而形成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國家或者地區,良好的環境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建筑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將文化特色融于建筑設計中是實現地區環境的重要途徑。公共建筑不僅僅能夠樹立國家或者城市的形象還能為歷史的傳承和延續提供新的途徑。在以往的建筑設計中,由于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和傳統的建筑技術之間有一定的沖突,所以如何在創新的過程中保留城市歷史并且發展歷史文化是當前涉設計人員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筆者認為在進行創新設計時,設計師可以從建筑周邊的歷史文化入手,比如說將材料、外觀、風俗等形式特征入手,從而引起群眾的共鳴。
3、地標形象展示功能
在城市中的公共建筑,一方面是為城市的居民提供應有的生產工作環境,另一方面也是起到了城市的地標性作用,通過公共建筑是群眾能夠全面的了解到城市的地貌、景觀規劃等。比如說上海的“東方明珠”,這是國家首批的5A級旅游景區,它不僅僅是一座電視塔承擔光比電視的作用,更是上海的地標性建筑,體現經濟開放性和設計感的同時展示出了上海的整體面貌。近些年來,隨著公共建筑的內部功能增加使得其對城市的影響范圍和重要程度越來越大。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加強公共建筑的外觀設計,將建筑的展示功能結合城市形象進行是目前公共建筑設計外部空間功能的主要創新途徑之一。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共建筑的功能形式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之中,因此空間功能也應該從外部和內部進行大力的創新發展,這是城市公共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能夠從結合建筑的使用方向從多角度進行創新,滿足人們對共同建筑的使用要求,讓大眾能夠在空間功能上和建筑產生共鳴找到一定的歸屬感。
參考文獻:
[1]董瑾勛,時太平. 公共建筑設計的空間功能創新探討[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000(021):2736.
[2]王明帥. 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之我見[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No.297(15):94-95.
[3]范皓天. 針對公共建筑設計空間功能的創新探討[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00(0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