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音樂可視化的發(fā)展可以為標題音樂在其本身具備感性思維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造理性的直觀體驗。雖然傳統(tǒng)意義中,音樂屬于耳朵,但在“視聽通感”的發(fā)展下,視覺藝術和聽覺體驗早已搭建起了密不可分的橋梁。二者的結合,可以使標題音樂的精神構架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情緒感染。本文就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的視覺化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對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作品的解讀,探索音樂可視化的主題效應和發(fā)展價值。
關鍵詞:標題音樂;音樂解讀;音樂可視化;主題效應
盧梭說:“音樂家的藝術絕不在于對象的直接模仿,而在于能夠使人們在心靈接近于被描述的對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這說明了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追求意境創(chuàng)造來表現(xiàn)藝術內涵的音樂發(fā)展趨勢。而音樂視覺化的創(chuàng)新,在實現(xiàn)標題音樂可聽性的基礎上,通過畫面、影像等方式增加其意境視覺感染,以此來詮釋標題音樂作品的內在含義和外在表現(xiàn)力,增強作品的精神層次感。
一、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的風格特征
1、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的本質特點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主要表現(xiàn)為理性與感性的高度統(tǒng)一。這個時期的器樂發(fā)展達到了頂峰,音樂作品多以較為完整的和聲體系和完善的曲式、復調呈現(xiàn)[3]。而標題音樂就以鮮明的標題構思、文學性的審美內涵打響了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號角。所以,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的本質特點必須是有文字的說明,并且文字成為音樂創(chuàng)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文字的說明也并不是修飾與擺設的作用,它能夠將人們從行云流水的曲調中拉入音樂家的思想框架,感受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內涵和情感流露,為音樂家和聽眾之間搭建靈魂共鳴的橋梁。
2、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的美學功能
古典主義時期的標題音樂多表現(xiàn)為曲式結構,受內容所定,無固定模式。例如韋伯的圓舞曲作品《邀舞》,整體構思極賦生活氣息,描繪了紳士邀請女伴共舞的歡聚場景,以社會風俗融合音樂曲調,整個音樂作品清新而又富于表現(xiàn)力。
又如漢斯力克1854年所發(fā)表的《論音樂美》中提到的,標題音樂與絕對音樂的區(qū)別在于美的傾向的不同[4]。標題音樂更注重在形式美的基礎上展現(xiàn)情感美。而情感美是建立在人們理性思維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對音樂人文內涵的賦予,而抒發(fā)音樂家的感性情感。
二、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作品的解讀與視覺化得基調營造
俄國作曲家格林卡曾經(jīng)說過:“創(chuàng)造音樂的是人民,作曲家不過是把它變成了曲子”。因此,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解讀,每一個音樂作品都值得被深入領悟。以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為例,他曾經(jīng)說過:“周圍樹上的金翅鳥、鶉鳥、夜鶯和杜鵑都是和我一起創(chuàng)作的”,可見他是多么地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而《田園交響曲》是在貝多芬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創(chuàng)作的,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中唯一的標題音樂,它以溪畔小景、民間生活為創(chuàng)作依托,借情于景,寄景于樂,表達人對自然的依戀之情,而不僅是單純地描繪自然景色。
這種寧靜安逸、樸實無華的音樂調性為視覺化的基調營造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決定了視覺設計的主題設定。當標題音樂融入視覺展示之中,一系列巧妙的音樂刻畫將人們引進田園之中,仿佛微風拂面,陣陣花香,讓人陶醉不已。這使得整個音樂作品更具藝術美,給人極具盛宴的視覺化享受。
三、標題音樂與視覺藝術的共通與轉化
1、音樂元素與視覺元素的提取與融合
(1)主題與情感
在視覺化設計中,場景的布置、燈光的輝映以及表演者的服裝樣式等都應遵循視覺設計的主題性,以音樂旋律為載體,利用外部視覺表現(xiàn)向觀眾傳達表演的意圖,以此來表現(xiàn)音樂作品從聽覺到視覺的情感呼應過程。就如運用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營造歌劇視覺作品,自然靜謐的主題設定與熱愛生活的情感推演將人們帶入特定的視聽環(huán)節(jié),五個樂章的跌宕起伏,讓人們快速地融入角色之中,猶如身臨其境,聆聽貝多芬的情感演繹。
又如行為藝術的設計中,通過肢體的調動,來呼應音樂作品中的律動,由此推動標題音樂的情節(jié)發(fā)展。這整體性的表演在主題展現(xiàn)中不僅可以烘托音樂作品的基調,還可以為人物的情緒變化鋪墊,為視覺空間的設計營造特有的氛圍。
(2)律動與構圖
音樂作品中最能引入情緒的就是節(jié)奏感,通過音調的律動,結合視覺的捕捉,把觀眾代入情節(jié)之中。抑揚頓挫的音樂節(jié)點,配合視覺燈光的捕捉來表達故事的轉折與高潮,從而吸引觀眾的聚焦點,推動情節(jié)的演繹,這就是音樂作品視覺化中律動與構圖的元素提取和融合的重要性。
2、音樂作品視覺化的表現(xiàn)手法
(1)色彩呼應
色彩構成可以產(chǎn)生音樂的抽象美,它的物理刺激能夠直接導致人的視覺心理變化,人們可以把聽到的音樂,通過感悟、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色彩環(huán)境。因此色彩的應用是標題音樂視覺化表現(xiàn)的方法之一[5]。例如,用高純度的顏色表現(xiàn)跳動的音符,或者用持續(xù)低飽和度的顏色表現(xiàn)沉悶的男低音。通過音樂音色和力度強弱的變化與視覺色彩純度和明暗變化的結合,表現(xiàn)標題音樂視覺化的節(jié)奏感。
(2)線性應用
在標題音樂的視覺設計中,也可以運用點線面的組合,構成音律的節(jié)奏變化。可以用點表示跳動的音符;用線表示連續(xù)在運動的一個音節(jié);用面表示整體或奔放或浪漫的樂曲。由此,通過大小形態(tài)隨著音響高低變化而變化的色點呼應音樂中跳動的音符,通過渾厚的線性表達音樂中的持續(xù)中低音,通過色塊的演化營造浪漫或者神秘的音樂氛圍等。
四、結語
本文僅限于篇幅,僅就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視覺化研究而展開了一些論述。通過對標題音樂的解讀和視覺化基調的營造、對音樂元素和視覺元素的提取與融合以及視覺化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探索音樂視覺化的設計表達和價值體現(xiàn),最終在視覺設計中尋求古典主義時期標題音樂創(chuàng)作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曉冰.淺析標題音樂的演進[J].音樂時空,2013(01):109.
[2]王婭.柏遼茲和李斯特標題音樂觀的異同[J].大舞臺,2014(05):151-152.
[3]張富澤.淺談標題音樂的本質特點及其審美內涵[J].音樂時空,2014(02):153-154.
[4]高傳功. 中國傳統(tǒng)音樂標題性思維的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5]朱吉虹.音樂元素在視覺藝術作品中的應用方法探討 [J].新西部,2010,(22):135.
作者簡介:陳靜,1996年10月出生,女,漢族,福建莆田人,西安美術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