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在吳中太湖新城,有一座炫酷的地下空間。以“裝配”技術像搭“積木”一樣施工;用集約化的管理模式,將施工任務中的人工、材料、設備、資金化零為整,最大限度發揮內部資源效能,最大幅度減少建設單位的資金投入成本,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采用BIM技術和物聯網技術進行全過程管理……
裝配式、BIM、物聯網技術,將眾多建筑產業現代化“熱詞”集于一身,太湖新城吳中片區綜合管廊(二期)龍翔路及友翔路西段管廊工程,在去年下半年申報了2020年第一批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并通過評審。
2月下旬,江蘇省住建廳公布《2020年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第一批)名單》,表彰全省44個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其中市政建設類示范項目2個,“太湖新城吳中片區綜合管廊(二期)工程” 位列其中,這一工程也是全省范圍內僅有的兩個市政類示范項目之一。
在太湖新城這座“未來城市”里,炫酷的地下管廊,作為建筑產業的現代化樣本,又一次引領我們看見未來建筑產業的方向。
從地下空間出發
粗放建筑向高端制造業轉變
2015年4月,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文公布了2015年全國首批10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蘇州作為江蘇省唯一城市入圍,根據申報方案,蘇州將在未來3年接手五個地下管廊試點項目,總長度約31公里,打造地下標桿。龍翔路綜合管廊,管廊長度約2070m,基坑深度6.5m~12.5m,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安全等級為一級。這一項目也是蘇州市首個采用疊合板式裝配式的管廊及頂管式施工相結合的項目。
龍翔路綜合管廊的建造,采用與傳統工藝不同的方式。疊合裝配式建造方式,將管廊本體結構中的墻板、頂板的部分進行預制,就像是首先制作好“積木模塊”一般,然后,將“模塊”運抵現場后像“搭積木”一樣進行快速拼裝,再二次澆筑混凝土形成整體結構。
據介紹,這種建造工藝采用BIM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現裝配式管廊從深化設計、預制加工、現場吊裝到后期運維的全過程管理,大量減少了傳統施工中腳手架的用量,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工期,比如現澆結構需要15天,疊合裝配式結構僅需5天,關鍵還不受冬、雨季天氣影響,縮短了關鍵線路工期。同時對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安全風險也有著重要作用。
綜合管廊建造過程中,還有許多專業的現代化技術,比如矩形頂管施工始發井和接收井同步施工,且矩形頂管施工為機械化施工,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管節提前預制;頂進過程機械化;采用疊合裝配整體式技術;側墻或中間墻為疊合夾心墻,頂板為疊合板,預制與現澆有效結合等等。
作為蘇州市首個采用疊合板式裝配式的管廊及頂管式施工相結合的項目,龍翔路綜合管廊運用了眾多建筑產業現代化技術,也為蘇州市市政工程建設由粗放建筑向高端制造業轉變探明了路徑。
從裝配式和BIM開始,
實踐建筑產業現代化
裝配式,是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硬核任務,BIM在建筑人的眼里,則是建筑業的未來。兩者帶來的好處是肉眼可見的:文明施工、減少揚塵,抑制城市污染;節約水電、人力、物力,重新定義建筑業的“低碳”模式;縮短工期,建造時間遠遠短于傳統建造方式;引領建筑行業信息化未來的技術趨勢……
根據《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關于印發加快推進2020年度蘇州市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要點的通知》(蘇住建建[2020]44號)文件,結合吳中區實際情況,目前吳中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求全區經營性土地上市前,必須在土地拍賣公告或建設工程規劃方案意見書中明確裝配式建筑和成品住房相關要求,并鼓勵采用裝配化裝修。根據蘇州市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任務分配,2020年吳中區的任務為: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新開工裝配式建筑比例35%。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吳中區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417.9萬平方米,新開工裝配式建筑比例38.87%,較好地完成了任務指標。
據統計,2020年吳中區預制裝配率超過40%的裝配式項目共2個,裝配式建筑面積共7.02萬平方米,分別為蘇地2019-WG-37號地塊項目和姜家幼兒園項目。近年來,吳中區預制裝配率達45%的高水平項目裝配式建筑面積共計41.73萬平方米,其中混凝土和鋼結構居多,蘇地2019-WG-37號地塊項目、姜家幼兒園項目、太湖論壇城7號地為混凝土項目,鋼結構項目則包括蘇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項目第二階段、蘇地2018-WG-4號地塊蘇州市現代農產品物流園南環橋市場建設項目及水產批發用房、家禽批發用房、嘉盛遠大PC工廠建設項目。
不過,裝配式不僅只有混凝土和鋼結構項目,還有木結構項目。去年初,蘇州昆侖綠建木結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集成應用類示范基地通過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第二批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項目的評估。
這一木結構工程“涵碧書院”,位于吳中旺山景區,是一座輕型木混合木結構的公共建筑,主體結構采用輕型木混合建造而成,所用建筑材料具有可再生、綠色環保的特點,構件、屋面板等均在工廠預制。建造過程中,還用BIM多專業全過程模擬技術對裝配式木結構設計特點進行分析,并將其與BIM技術進行結合,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形成一套裝配式木結構BIM設計方法。同時基于BIM設計,進行設計與施工的綜合分析和處理,實現以BIM施工模型代替傳統的二維圖,實現項目管理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值得一提的是,書院還采用了全裝修一體化技術,在施工中采用了成品衛浴、成品廚房、成品門等工藝。除了這一項目,吳中區探索裝配式木結構的項目還有:園博會現代木結構企業館以及太湖御玲瓏生態住宅示范苑。
這些,都顛覆了以往傳統的建筑理念,成為未來建筑產業的新導向,也正在給吳中建筑產業帶來一場“綠色革命”。
(文中圖片來自吳中太湖新城及昆侖綠建)
tips
有關建筑產業現代化的一些新名詞
建筑產業現代化,也就是在建筑行業引入工業化的思維,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一體化實施等為主要特征的建筑生產方式。同時,又結合了現代化的產業組織模式和管理方法來管理建筑產業,從而形成完整的有機的產業系統。
裝配式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建造房屋時,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像“搭積木”一樣裝配起來就可以了。不僅建造速度快,而且受氣候條件制約小,更重要的是可以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
BIM&物聯網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意思是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管理,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建立起三維的建筑模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
在建筑走向智能的時代,BIM技術將建筑物空間位置完全數據化,輕松標明了建筑內各類數據發生的位置,物聯網技術是在BIM技術的基礎上,將各類建筑運營數據通過傳感器收集起來,并通過互聯網實時反饋到本地運營中心和遠程用戶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