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茹 李瑋利 張晨
摘要:目的:探究在產房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模式的臨床價值及對護理風險事件的改善效果。方法:樣本區間2019年9月-2020年7月,以我院產科收治產婦140例為樣本對象,采納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70例;實施常規管理)、研究組(70例;開展風險管理),對比評估護理質量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研究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較對照組更高,護理差錯、產婦投訴、護患糾紛發生率較對照組均更低,經評估統計,研究組產婦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風險管理的開展可提高產房護理管理質量,降低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進而實現改善分娩結局、減少護患糾紛的目標。
關鍵詞:風險管理;產房護理;滿意率;并發癥
引言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住院治療的要求也逐年增多,尤其是對病房護理的質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房作為醫院基礎科室之一,具有接診人數多、患者情況復雜、護理難度大等特點,一直是院方關注的重點。傳統的產房護理已經無法滿足產婦日益增長的臨床護理需求,需要得到有效的創新和改善。風險管理的實踐應用可以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加深與產婦和家屬的交流與溝通,從多個方面對產婦進行全面且細致的臨床護理管理,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產婦提供舒適、安全的治療環境,保證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安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產科有四個病區,共140張床位,有助產士24名,其中助產專科護士3名,責任組分為5組,實行八小時三班制。
1.2方法
(1)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管理方法對對對照組產婦進行臨床護理,對產婦治療用藥、飲食和注意事項進行指導;安排產婦做產前身體檢查。(2)觀察組使用風險管理對觀察組產婦進行臨床護理,風險管理內容包括:①護理人員培訓。產科要制定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并加強對護理人員風險事件防范意識的培養,提高護理人員臨床護理水平;明確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和工作范圍,實施病房責任制;護理人員交接班時要對負責病房情況進行交底,明確產婦實際情況。②制定風險預案。產科要根據臨床護理管理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預案,對產房的日常清潔、消毒作出明確規定,并落實在實處;加強護理人員應對風險事件以及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③風險事件宣講。產房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向產婦和家屬宣講產房風險事件以及規避措施,指導產婦和家屬進行服藥和飲食,向產婦講解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并告知其日常護理要點。④加強溝通。產房護理人員要隨時與產婦和家屬對產婦情況進行溝通,了解產婦待產時的心理變化和生理變化;面帶微笑、使用輕松愉悅的語氣與產婦聊天,緩解產婦產前緊張心理,有助于產婦正常生產。⑤臨床護理。產房護理人員要定期檢查產婦的產道以及各項生理指標,及時發現不良因素并作出應急處理。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采納我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分問卷進行評估,其中涉及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護理文書等,各項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佳。評估記錄兩組護理風險事件:護理差錯、產婦投訴、護患糾紛等。比較兩組產婦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方式評定,問卷總分值100,分別以>90分、75-90分、<75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判定標準,統計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搶救有效率情況
實驗組42例患者搶救效果為顯效、有效、無效的分別有24例、17例、1例,搶救有效率為97.6%;對照組42例患者搶救效果為顯效、有效、無效的分別有21例、15例、6例,搶救有效率為85.7%,實驗組患者搶救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2.2時間指標分析
在接診時間、分診時間、準備搶救時間、搶救時間的比較上,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較短(P<0.05)。
2.3護理滿意度情況
實驗組42例患者家屬護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24例、16例、2例,護理滿意度為95.2%;對照組42例患者家屬護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20例、14例、8例,護理滿意度為81.0%,在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上,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較高(P<0.05)。
3討論
產科是醫院重要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臨著較高的臨床風險,發生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羊水栓塞等風險較高,且新生兒及產婦病死率高,極易發生醫患糾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有利于拉近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產婦對臨床工作的依從性及配合度,改善預后,同時可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率,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提升醫院外在形象。通過分析發現,產房護理風險及安全隱患的存在與護理人員安全意識差、未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護患溝通不良等因素有關。風險管理是提前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評估、識別,從而制定針對性的干預計劃,最大程度降低一系列不安全因素風險,減少護理不良風險事件、護患糾紛的發生,更好的保證患者安全。本次研究結果:研究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較對照組均更高,護理差錯、產婦投訴、護患糾紛發生率較對照組均更低,經評估統計,研究組產婦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本次研究中實施風險管理,定期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對現存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并識別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防范方案;加強人員培訓并對其綜合能力進行綜合考核,提高了助產士及護理人員風險識別的意識及能力,對產婦情況詳細了解,盡可能的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根據產科相關規范制定應急預案、重癥搶救操作流程等,為產科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指導;體現以患者為核心護理管理模式,實施績效考核制度,提高人員工作積極性,嚴格遵守風險管理流程開展工作,提高人員業務素質,細化護理工作并明確分工,從而護理服務質量,提高產婦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石會靜,金蜜,張媛.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9):193-193,196.
[2]李悠艷.風險護理管理在產房助產實施過程中的應用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8):74-76.
[3]史秀芳,張忠美.風險管理在產房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4):14-15+18.
(陜西省人民醫院 陜西西安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