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興媒體飛速發(fā)展的當下,信息傳播日益體現出網絡化、移動化、社交化的趨勢,傳統(tǒng)媒體為謀求自身發(fā)展,勢必要與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已經進入基層傳播格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也上升至國家戰(zhàn)略層面。因此本文針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發(fā)展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有效路徑,以期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構建提供實際參考。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政策;推進路徑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5-0045-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度邯鄲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項目“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政策與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073
一、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與移動終端的高速發(fā)展,移動互聯終端得到了更加普遍的應用[1]。縣級媒體作為基層傳播格局的重要一環(huán),其地理性和親民性得到了基層群眾的信任,不僅能夠對群眾進行有效思想引領,在輿論引導方面也有顯著的優(yōu)勢。因此,明確建設縣級媒體的基本內容,使縣級媒體在當前市場背景下順利轉型,并有效提高其影響力、引導力以及傳播力,是縣級媒體在未來發(fā)展中的必要手段[2]。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背景
在全球化發(fā)展迅速的21世紀,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議題,國內外大量學者一直在對其發(fā)展歷程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全面觀察國外媒體融合的歷史進程后發(fā)現,融合過程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是媒體融合的基礎要素,不僅有效加快了媒體融合的進程[3],也在技術的不斷更新中為媒體融合的深入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第二,媒體融合更傾向于資源整合的形式,一體化平臺的構建不僅良好地整合了各媒體,還為未來更高層次的融合提供了重要基礎和經驗[4]。第三,客戶需求永遠是第一位,只有滿足了客戶的需求,信息所產生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體現[5]。
對國內媒體融合的發(fā)展歷程進行深入觀察后發(fā)現,其主要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分別為跨媒體、全媒體以及融媒體。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媒體進行全面改革,特別是縣級媒體正致力于探究新老媒體合并發(fā)展的重要模式,力求在資源的整合和互補方面得到更大的突破[6]。
三、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改革限制融媒體中心的建設
縱觀全國融媒體的建設經驗,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雖然在不斷推進建設進度,但基層體制改革的不全面使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7]。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媒體整合的新型概念,與之相應的是需要更匹配的體制,但目前一些區(qū)縣的體制改革并沒有取得良好成果,改革理念和改革態(tài)度方面的不足使區(qū)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受到了阻礙,最終導致有些融媒體中心無法實現有效的建設和發(fā)展。
(二)平臺活躍度低,缺乏優(yōu)質內容
縱觀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重點和過程,只著重關注如何實現渠道的融會貫通,卻忽略了整個傳播過程和結果的必然性。從目前的縣級媒體來看,大部分還在通過傳統(tǒng)的方式重點報道本地資訊和內容,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也無法滿足現代用戶的信息需求,甚至有些媒體只是簡單地對中央或省級政府發(fā)布的媒體信息進行復制性推送,對本區(qū)域的信息報道少之又少,導致平臺活躍度一直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tài)[8]。
(三)人員隊伍老化,人才結構不合理
對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缺乏人才是縣級融媒體建設受到阻礙的一個主要原因。對部分區(qū)縣的人才引進機制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絕大部分區(qū)縣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受事業(yè)單位體制的限制,人才進入的門檻提高,無法有效引進復合型人才,這加劇人才稀缺、人才老化狀況發(fā)生,甚至還會加劇人才流失的現象。人才結構配置不合理且復合型人才缺失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出現人才斷層,無法有效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的開展。
(四)未體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通過對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盡管絕大部分區(qū)縣當前都意識到了要提升公眾的忠誠度和認可度,就必須為公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和高效的公共服務。在服務功能開發(fā)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仍缺乏獨立的技術投入和人才支撐,需要依靠縣域其他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此外,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為群眾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便民的功能服務,這也是后續(xù)需要優(yōu)化的一個主要內容。
四、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路徑優(yōu)化
(一)體制機制變革是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關鍵
在體制機制改革的影響下,要促進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就必須突破原有管理體系的局限性,結合現代需求和實際發(fā)展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現代化管理體系,這樣才能為縣域融媒體中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可以參照改革成功的浙江長興傳媒集團的管理構架,因為浙江長興傳媒集團的管理構架從總體上來看較為合理和科學,在融媒體中心黨委會下設置董事會、經濟管理委員會以及編輯委員會等相關部門,采用創(chuàng)新式的采編與經營分離管理模式來對各部門進行差異化管理,并且上級部門共同組建了一支媒體融合巡視小組,定期對各部門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從而有效提升各部門的工作效率,有效促進了融媒體中心的發(fā)展。
(二)加強平臺的區(qū)域性合作,豐富內容資源
通過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受自身資金和技術等的影響,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止步不前,對此必須有效彌補短板和不足。可以采用“媒體云平臺”,向多個站點提供高效的終端一體化服務,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服務成本,同時還能夠充分融合傳統(tǒng)媒體的采編力量和資源,為促進融媒體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三)引進復合型人才,有效配置現有人才隊伍
第一,縣級融媒體中心應進一步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加強與周邊區(qū)縣和本地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構建人才互通渠道,以便通過更多的方式招聘復合型人才。與此同時,還可以與周邊區(qū)縣或省內的高校開展合作,為高校學生提供對口的實習基地,以便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培養(yǎng)更多的專業(yè)性人才。
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招聘力度。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通過兩類方式引入人才:首先,和區(qū)域性的新媒體集團構建溝通對話機制,從而通過“云共享”的方式獲取更多的技術人員資源;其次,與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公司開展密切的合作,例如一些具有技術優(yōu)勢的企業(yè),如“阿里云”等,與這些技術公司進行溝通和合作,并購買相應的服務,為融媒體中心人員提供合理有效的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
第二,有效配置縣級融媒體中心現有人才。從整體上看,融媒體中心現有人才隊伍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相對較弱,無法有效推動融媒體中心的進一步發(fā)展,而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才的綜合價值,就可以參照并實施項目制人才配置方法,充分結合人才的經驗和興趣,為人員提供自由流通的組織崗位,人才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專長來選擇項目團隊,這樣能夠有效提升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價值,這也能夠進一步促進項目的順利開展。
(四)有效強化縣級媒體的服務功能
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服務功能需求情況,并基于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宣傳工作,充分結合現有人才和技術力量來構建數據集成平臺,為基層群眾提供相應的便民服務。與此同時,還可以積極引入電子商務等相關服務,構建與基層群眾、政府密切聯系的公共服務一體化平臺,為全面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等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縣級媒體擔負著服務及引導群眾的社會責任,在媒體融合趨勢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鼓勵下,縣級媒體正逐漸向融媒體方向轉型與發(fā)展,開展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構建實踐。本文以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構建為研究基本方向,提出了推進融媒體中心發(fā)展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 謝新洲,朱垚穎,宋琢.縣級媒體融合的現狀,路徑與問題研究——基于全國問卷調查和四縣融媒體中心實地調研[J].新聞記者,2019(03):56-71.
[2] 朱春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經驗坐標、發(fā)展機遇與路徑創(chuàng)新[J].新聞界,2018(09):21-27.
[3] 涂博文.“以省帶縣,借梯上樓”——湖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踐探索[J].中國記者,2020(03):71-73.
[4] 田麗,石林,朱垚穎.縣級融媒體中心“全省部署”和“縣級探索”建設模式對比——以A省Q縣和B省Y縣為例[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8(12):15-20.
[5] 李建艷.求實求深求效 探索縣級媒體融合新路——江西分宜縣融媒體中心的實踐[J].中國記者,2018(10):61-64.
[6] 張雪霖.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體制機制改革研究——以H省3個試點縣市為例[J].新聞界,2020,12(03):28-35.
[7] 石俊榮,石秦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探索——陜西省合陽縣融媒體中心調查[J].青年記者,2020(08):56-57.
[8] 張敏.縣級融媒體建設要堅持移動優(yōu)先和全媒體傳播——以福建尤溪縣融媒體中心為例[J].當代電視,2020(05):97-99.
作者簡介:隗建華(1978—),男,北京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