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影響,一系列新興媒體平臺涌現出來,深入滲透到受眾的生活當中,顯著改變了新聞傳播局面,新聞報道內容、傳播載體以及受眾需求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這種形勢下,新聞從業者需要同步變革新聞報道理念和策略,在堅持新聞核心原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受眾的真實需求,使新聞報道質效得到根本性提升,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報道;變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5-0156-02
近些年來,新聞傳播領域深度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媒介融合速度顯著加快。如果沿用傳統的新聞報道思路和策略,將難以適應媒體變革的發展要求,進而滯后于時代的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媒體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實現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的互補互融,實現資源、內容、推廣等方面的相融相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因此,新聞從業者要準確把握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轉變趨勢,革新與重構新聞報道模式,提升新聞報道質量。
一、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的特點與轉變
(一)特點
新技術深刻地影響了新聞傳播方式和輿論生態,媒體行業的多元化態勢日趨明顯,立體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首先是即時性。通過應用先進技術,新聞信息發布速度顯著加快,新聞即時傳播得以實現。其次是廣泛性。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新聞傳播的時空限制被打破,人們能夠實時共享信息,提高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同時,新聞報道方式日趨豐富,直播、H5、視頻等一系列報道形式得到了廣泛應用,滿足了受眾多元化的需求。最后是互動性。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媒體能夠全面收集和深入分析受眾的信息偏好、接受特征,進而向受眾推送針對性的信息內容,顯著增強了新聞傳播的接近性[1]。此外,受眾也可借助終端設備與信息技術,參與到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實時發表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實現新聞傳播的雙向互動。
(二)轉變
融媒體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新聞傳播業態,新聞報道的內容、載體等發生較大變化。同時,融媒體充分關注受眾實際需求,與新聞事業的整體發展趨勢相符。從報道內容角度來看,新聞采編人員在描述、報道新聞事件的過程中,難免會加入個人主觀因素。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受眾的信息獲取途徑顯著豐富,整體新聞素養提高,更加重視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且面對各類新聞事件,往往會發表個人評論。同時,相較于傳統媒體,融媒體有更大的受眾范圍。因此,新聞從業者在新聞報道實踐中,需切實樹立數據融合的客觀思維,以保證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等。從傳播載體角度來看,相較于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的優勢眾多,但受眾范圍的均衡性嚴重不足。融媒體則深度融合不同媒體的理念、技術以及市場等各個方面,在較大程度上拓展了受眾范圍,均衡性也得到增強。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從業者既要堅持“快”“真”的原則報道新聞內容,又要綜合運用多樣的媒介形式,有效覆蓋受眾群體。從信息受眾角度來看,融媒體要在多元化平臺同步推送新聞報道,使受眾能夠實時、動態了解各種類型的新聞內容。近些年來,手機新聞客戶端的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人們瀏覽、閱讀的圖片化、碎片化特征明顯,新聞報道NNN(現在消息現在報道)模式取代了過去的TNT(今日消息今日報道)模式,時效性、共享性顯著增強[2]。此外,融媒體要求持續擴大受眾市場,在新聞報道過程中,需構建良好的互動機制,引導受眾深入參與。
二、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
(一)輿論把控不足
融媒體在受眾覆蓋面、新聞傳播速度等方面發生了較大變化,進一步提升了輿論的影響力。新聞報道中的部分內容若存在一定爭議,會引發更多受眾參與討論。但目前尚未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導致新聞事件討論過程中容易出現惡意引導傾向,進而造成輿情安全事故的發生,帶來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二)同質化問題明顯
融媒體深度融合了新聞傳播的渠道和資源,信息傳播速度顯著加快。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同質化報道問題。面對相同的新聞事件,網頁新聞端、APP客戶端等皆采用雷同的報道形式和角度,不同媒介平臺的獨特性優勢得不到發揮,影響到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
(三)系統性偏差
為擴大新聞報道的影響力,提高用戶閱讀量,很多媒體平臺將民生新聞等吸引人眼球的新聞內容作為新聞報道的重點,這樣會影響新聞報道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同時,人們瀏覽新聞的途徑、載體發生變化,碎片化閱讀特征明顯,只關注新聞事件的某一局部,難以整體、系統地把握新聞[3]。
三、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的變革策略
(一)點亮新聞標題
新聞標題直接影響新聞傳播效果,融媒體由于能夠向受眾呈現海量新聞內容,更要重視對新聞標題的設計與選擇。如果新聞標題缺乏感染力,就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在制作新聞標題時,通常需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凸顯重點。傳播信息是新聞報道的核心職能,因此所設計的標題需準確描述與高度概括新聞事實。目前,一些從業者過度追求新聞標題辭藻的唯美或華麗,但信息容量、質量明顯不足,結果整體吸引力降低。針對這種情況,要積極轉變觀念,將新聞信息的準確傳遞、高度概括作為關注的重點。二是結構簡潔。如果新聞標題過長,受眾的閱讀興趣就會嚴重降低。因此,要高度提煉新聞內容,盡可能減少新聞標題的字數。以《人民日報》的《短視頻,勿短視》這篇報道為例,標題僅用6個字就將報道內容的靈魂揭示出來。三是語言生動。若標題較為生動和形象,則能夠充分調動讀者的好奇心、閱讀欲望等,進而優化新聞傳播效果。因此,要準確把握新聞報道的主題,仔細斟酌標題中的各個字眼,力求達到最佳化。
(二)堅持內容為王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承擔著意識導向的重要職能。特別是目前社會思潮的多元化趨勢不斷增強,新聞從業者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通過宣傳主旋律對社會輿論、思想方向等進行引導。同時,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要大力創新報道內容。融媒體并不僅僅是復制或搬移平臺,而是要深入改革新聞語言與價值追求,將真實的新聞內容以新形式向受眾傳播,這樣不僅能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也可得到提高。在具體實踐中,首先需堅持特色報道理念,將媒體的信息采集、深度解讀等優勢發揮出來,向受眾提供優質的新聞報道產品。其次,充分考慮受眾實際需求,轉變和創新新聞生產理念,所構建的話語體系要符合各種媒體傳播要求,以擴大內容傳播范圍。
(三)轉變語言風格
過去新聞報道的語言、方式等較為死板和生硬,不符合受眾的語言習慣和接受需求。融媒體背景下,需大力轉變新聞報道的語言風格,選擇能夠激發受眾共鳴、引起受眾興趣的語言形式,以優化新聞傳播效果。特別是在時政新聞報道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受眾的實際生活,避免過于專業,否則受眾的關注度將會降低。以“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賬號為例,其為優化新聞宣傳效果,積極轉變和創新語言風格,采用親民化的表達形式,官方媒體與新聞受眾之間的距離顯著拉近,主流價值觀念得到更加高效的傳播。需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轉變語言風格,否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在具體實踐中,媒體可運用信息化技術,全面調研用戶的建議和反饋,精準轉變報道形式,以符合受眾的閱讀習慣、閱讀傾向等。
(四)報道鮮活個體
一些新聞從業者在新聞報道實踐中,往往采用較為宏大的敘事視角和風格,導致報道內容的抽象性、艱澀性顯著增強。這樣不僅不能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還會顯著增加受眾的理解難度,影響報道內容的進一步傳播。針對這種情況,新聞從業者要平衡處理專業報道與親民報道之間的關系,盡量選擇個人視角,充分關注社會中的鮮活個體,以此來調動受眾的閱讀欲望。以央視為例,在報道黨的十八大時,推出了《走基層—我這十年》等一系列個人視角的專題報道,通過描述鮮活個體十年間的生活變化,揭示中國的整體巨變。這種報道方式的親切感、鮮活性較強,更容易使受眾產生情感共鳴。融媒體背景下,數千家媒體同時采寫相同的新聞事件,只有找到獨特的報道視角,才可以提升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因此,新聞從業者要善于彰顯特色,選擇新穎的報道角度,重視對鮮活個體的表達。
(五)加強新聞互動
融媒體背景下,應用一系列現代化技術,不僅可以更加高效地傳播新聞信息,還能夠使人們參與到新聞傳播中,制作、分享新聞內容。特別是近些年來,受眾參與新聞傳播的意愿大幅度增強。因此,在新聞報道實踐中,要積極應用各種新技術與新手段,構建媒體與用戶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增強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優化新聞傳播的效果。例如,在2020年湖北省建造“火神山”醫院時,中視頻新聞客戶端進行了全方位的實時直播,觀看直播、參與互動的網友達數百萬名。通過加強與受眾的交流與互動,能夠充分了解民眾的新聞喜好,動態調整新聞報道方式,增強新聞報道和傳播的精準性。面對受眾反饋的意見,媒體應及時給予解答和指導,增強受眾對媒體的信任感,鞏固媒體的受眾基礎,推動媒體健康發展。
四、結語
融媒體改變了新聞傳播過程與受眾接受需求,對新聞報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新聞傳播發展趨勢,新聞從業者要大力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以創造性的精神變革新聞報道形式和方法,重構新聞報道的標題、內容與視角等各個部分,提升新聞報道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瑜.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創新路徑探析[J].視界觀,2020(18):4.
[2] 劉函欣.融媒體背景下時政新聞報道的敘事特征及優化策略——以2019年全國兩會為例[J].視聽,2019(7):186-187.
[3] 張曦東.融媒體環境下創新電視新聞報道的策略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2):31.
作者簡介:李璐(1975—),女,河北雄縣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媒體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