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鎮龍


貪官被判刑坐牢,一直以來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那么,對貪官定罪如何定?貪官的哪些情節會被判刑,怎么判,判多久?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曉亮(以下簡稱“黃”)就如何對貪污賄賂犯罪進行定罪量刑等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的專訪。
寬嚴相濟,目的是挽救因貪污賄賂入刑的國家工作人員
記:對貪污賄賂犯罪進行量刑,其重要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黃:對貪污賄賂犯罪進行量刑,是黨和國家依法治國、懲治腐敗極為重要的環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合理的量刑體現了黨和國家治腐倡廉的具體效果和力度。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謀取個人利益,違背了職業道德,應當受到刑事處罰,而恰當的處罰能夠讓犯罪的貪官感受到刑罰的懲罰,從內心深處產生悔罪的意愿,從而體現刑罰的特殊預防功能。同時,犯罪服刑的國家工作人員也為社會展示了刑罰的效果,對黨和國家其他工作人員產生示范效應,起到警示的作用,充分地說明有罪必罰的行為因果準則,從而實現刑罰的一般預防功能。而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在挽救犯錯或犯罪黨和國家的干部和工作人員。
合理量刑能維護犯了罪的國家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這類人雖然感受到了刑罰的痛苦,但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國家的法治精神和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黨和國家對貪污賄賂犯罪同樣是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恪守刑法關于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因而其量刑不會超出犯罪事實的范圍和被判刑人合法權益的限制。而正是恰當的量刑給了被判刑人合理的期待,促使他們對過往罪行產生深刻認識,若他們能認罪悔罪,那么,對量刑之前的查處、審理活動,就會有積極的作用。
我國當前正在積極推行認罪認罰從寬的措施,對貪官的處理也有積極作用,并且相關司法機關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從制度上不斷予以完善。
記:對貪官判刑是社會上的熱點話題之一。對貪官該判什么刑罰,我國刑法是如何規定的?
黃:根據刑法第383條第1款的規定,對犯貪污罪、受賄罪的,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并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記:具體如何理解“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劃分方法?
黃:關于這里的數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曾于2016年4月18日發布《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做出了規定,即“數額較大”是指人民幣3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數額巨大”是指2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數額特別巨大”是指300萬元以上。
這里需要明確指出的是,我國刑法以及最高司法機關發布的相關司法解釋,對貪官的量刑,并不搞“唯數額論”。相反,對貪污賄賂犯罪,既要看涉案國家工作人員貪腐的具體數額,又要看具體的情節,如犯罪時間長短、職務職責重要程度、給國家造成損失情況、社會影響惡劣程度等等。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于2007年7月10日被執行死刑,盡管其受賄的數額不是很大,但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情節特別嚴重。
上述司法解釋規定,對不具有相應數額、但有特定情節的情況,也在3萬元以下、20萬元以下、300萬元以下,分別掌握“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而且,在數額達到特別巨大的情形下,貪官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那么,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2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2016年6月16日,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判決中根據白恩培的犯罪事實和情節,依據刑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2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記:也有案例顯示,會對一些貪污賄賂犯罪減輕處罰。怎么從法律上進行理解?
黃: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對貪官也并不是一概從嚴從重,而是結合相關的情節表現,適時適當地依法從輕減輕處罰。
刑法第383條第3款規定,被指控貪污罪、受賄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而對貪官而言,黨和國家從法律和政策上給了他們機會以認罪悔罪、改過自新。結合該款以及上述規定,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貪官給出了寬嚴相濟、分別處遇的政策。
罪責刑相適應,結合具體情節科學化量刑
記:當前,我國對貪污賄賂犯罪的量刑的主要原則是什么?
黃:我國刑事法律實踐活動奉行罪刑法定和無罪推定的現代刑事法治原則,而這兩個現代刑事法治原則都為我國刑事法所明確。而就量刑問題而言,刑法做出了專門性的規定。
刑法第5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刑法理論上通常將該規定稱之為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即對犯罪分子的量刑,要充分考慮其實施犯罪行為之危害性、其實施犯罪的主觀惡性和未來可能再實施犯罪的人身危險性。
刑法第61條在此基礎上做了具體化的規定,即對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可能是感覺這里的規定還是有些抽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3月9日發布了《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除了前述的罪刑相適應原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更強調了量刑均衡原則,強調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以及同一時期、同一地區情況下同一案情的量刑合理化問題,顯得更為科學。
因而對犯了貪污賄賂犯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定罪量刑的問題上,司法機關也必須遵循上述原則。
記:量刑原則是否也會結合具體情節表現有所差異?
黃:是的。從司法實踐的角度看,關于貪污賄賂犯罪的量刑,更多地考慮各種犯罪的情節,具體主要有如下一些。
一是有無自首情節。自首是犯罪分子主動投案,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而就貪官而言,其自首往往有重要的意義。因為貪污賄賂犯罪有一定的隱蔽性,群眾舉報和紀檢巡查對揭發和處置犯罪有一定的局限,相反,若貪官能自首,就能節省黨和國家發現犯罪的很大成本。政策和刑法對自首的貪官都會給予從寬處罰的待遇。
二是是否積極退贓。貪官之犯罪,是針對公共財物,或者想謀取利益的人的財物,因而屬于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牟取經濟利益的情形。貪官將所非法侵占之財物,主動、足額地交給國家,體現了其認罪悔罪的態度,也是為國家挽回損失的重要體現。因而司法機關在處理貪官時,往往要考慮其退贓的意愿、表現和具體數額。
三是有無立功表現。刑法上規定的立功,有刑事訴訟過程中的立功,也有犯罪分子服刑過程中的立功。前者影響犯罪分子的量刑,而后者則影響犯罪分子的減刑、假釋。這里主要來說說貪官被查處過程中的立功表現情況。根據刑法第68條的規定,若貪官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對國家和社會做出了貢獻,從量刑上講,應當給予肯定和獎勵。
四是有無坦白表現。在大部分情況下,貪官是被動歸案,即他人舉報,或者紀檢巡查,發現犯罪,掌握線索,直接緝拿貪官,貪官被查獲留置。而此時,貪官若積極坦白,主動、如實交代自己的涉案罪行,也能較大限度地節省有關機關查處犯罪的成本,因而也有積極意義。黨和國家在政策和法律上同樣會予以考慮,給予從寬處罰的待遇。
五是其他表現。盡管其他表現大多不是刑法規定的法定情節,但對貪官的量刑也有重要的意義,能掌握貪官的犯罪情況。如以前有無違法犯罪、行為有否造成經濟損失、曾經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情況等。人民法院對這些情節可以酌情考慮是從寬還是從嚴處罰。
程序公正,切實維護處罰貪污賄賂犯罪的刑罰效果
記:量刑需要經過哪些程序?
黃:未經人民法院審理,任何人不得被定罪;換言之,經過人民法院依法審理,認定犯罪事實,進而定罪。對犯罪的追究,我國刑事法規定了嚴格和科學的程序。定罪之后就是量刑。隨著我國刑事訴訟體制的不斷改進,量刑被賦予了與定罪同樣重要的地位,進而被規定了較為獨立的程序。
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過程中,可以確定對被告人的量刑幅度,從而在向人民法院起訴,指控被告人成立犯罪的同時,提出量刑的建議;而在人民法院審判階段,可以進行獨立于定罪的量刑程序。被告人及辯護人在量刑程序可以依法進行辯護活動。對人民法院所判處的刑罰,被告人可以依法進行上訴或者申訴。
對貪官的量刑,也是遵循上述原則和規定進行的。當然,根據我國刑事法、監察法的相關規定,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紀委監察機關根據群眾的舉報或者自行巡查,初步掌握貪官的犯罪線索,對貪官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調查,較為全面地了解和確定成立貪污賄賂犯罪的事實情況,因而紀委監察機關對某個貪官所犯何罪、該判何種刑罰、追回多少數額贓款,也會有大體的認知。這種認知影響到了后面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審判機關的定罪量刑活動。
對于某些量刑情節是否存在及具體情況,也是由監察機關來認定,并提供書面文件來加以說明。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可通過審查證據情況,同樣確定貪官的犯罪和量刑情況。在大多數情況下,檢察機關根據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情況,啟動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在指控犯罪和量刑建議方面提出對被告人(被指控的貪官)有利的意見或者方案。在審判階段,審判機關雖然是被動地接受檢察機關的指控,對貪官的犯罪活動進行審理,做出裁判,但并非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相反,會全面審查案件的證據情況,并根據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聽取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意見,認定犯罪的成立,做出刑罰的裁量。
在上述過程中,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審判機關的審理裁決,一般都不會太多改變監察機關對貪官所認定的犯罪事實情況,會切實查明貪官的認罪悔罪表現,盡可能為國家挽回損失,從而提出合理的刑罰裁量結論。
記:對貪官來說,在刑罰裁量之后,下一步所面臨的是否就是刑罰的執行?
黃:根據所裁量刑罰的不同情況,刑罰的執行有死刑的執行、徒刑的執行、財產刑的執行,個別情況下也有剝奪政治權利這一資格刑的執行。徒刑的執行,包括有期徒刑的執行、無期徒刑的執行、終身監禁的執行。除了死刑立即執行,在執行其他刑罰過程中,根據貪官的具體表現,都有改變的可能性。我國刑法規定了對服刑人員減刑和假釋的制度。只要符合條件,服刑的貪官有被減刑或者假釋的機會,從而早日回歸社會。
當然,根據刑法的規定,減刑和假釋有著嚴格的規定。一般來說,被判處自由刑的貪官,若在裁判確定后、刑罰執行過程中,沒有積極執行財產刑以及退繳違法所得,那么,就會被限制減刑或者假釋。近幾年,國家收緊了對職務犯罪的減刑假釋,規定了更為嚴格的條件,防止出現“花錢減刑假釋或者保外就醫”的情形,切實維護處罰貪污賄賂犯罪的刑罰效果,維護不同罪名之服刑人減刑假釋的公平性。
專家簡介
黃曉亮,男,博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