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少數基層干部出現了走形式的“馬上就辦”現象:面對上級檢查發現或者群眾指出的問題,以解釋、搪塞來達成“馬上就辦”,有時甚至不惜造假。反映該問題的記者調查《變了味的“馬上就辦”》一文發表后引發了網絡熱議。
“馬上就辦”是對上級的要求、群眾的需求及時積極響應的工作態度,是區別于為官不為、推諉扯皮的務實精神,是一種以求真務實的干事作風把工作抓在實處、干在實處,忠誠履行職責、細致對待工作、真心服務群眾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工作作風。“馬上就辦”的落腳點不僅僅在于“馬上”,更在于“辦”。并且這個“辦”既不是瞎辦,也不是蠻干,更不是虛晃一槍,而是踏踏實實地辦好,辦出高水平、辦出高效率、辦出高成效。
用以搪塞的“馬上造假”雖然也冠以“馬上”之名,看起來是及時響應,但最終結果卻背道而馳:不僅沒有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實際問題,反而敷衍、遮掩問題;不僅不能取得成效,反而還可能埋下嚴重的隱患;不僅不能讓群眾滿意,反而會讓群眾心生憎惡、不再信賴,嚴重損害干群、黨群關系。
“馬上就辦”變味成“馬上造假”的背后可以說是典型的作風病。粗略一看,這種作風病的表面癥狀就是基層工作日常工作不實,被上級檢查發現或者被群眾指出問題之后,沒法交差,于是趕鴨子上架,以糊弄、作假的辦法應對。但就像病理學中多種疾病都可能會有同樣的表面癥狀一樣,“馬上造假”這個作風病看似簡單,但其“病灶”卻未必相同,也需要望聞問切、仔細深挖,才能真正做到精準發力、有效診治。
就日常例行檢查以及群眾急難愁盼、多次反映的問題,無論從工作職責來說還是從初心使命來講,都應當盡職履責,倘若上級檢查發現或者被群眾指出,那確實說明基層干部日常工作不嚴不實不細,作風漂浮。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是立行立改反而搪塞敷衍,那違紀違規的情形就更加惡劣,需要依規依紀依法從嚴懲治。
而就預防這種作風病來說,從源頭上還是要強化基層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意識;從強化管理的角度,也還需要強化建章立制,織密制度建設的籠子,擠壓懶政怠政的空間;從監督執紀問責方面來講,則需要紀檢監察干部多深入田間地頭、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并及時咬耳扯袖,做到防微杜漸。
較難防治的則是個別上級不明就里、亂整一氣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病灶”。其根源是個別上級部門自身作風不實、對基層底數不清,僅僅以“挑出問題”而不是推動“解決問題”為己任,通過各種抽查、重復填表、收集調研材料為名加重基層負擔,甚至有些當天發文次日就要,這種“馬上就要”的瞎指揮往往逼得基層不得不“馬上造假”,這種“病灶”顯然不能“上級感冒卻讓基層吃藥”。
就這種作風病來說,第一,要強化監督,通過同步跟進督導檢查,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及時發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苗頭問題,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抓工作落實。第二,則要推動機關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走好群眾路線,傾聽群眾的訴求,切實發現基層問題,防止閉門造車。對基層工作了如指掌,那“馬上造假”就難有存在空間。第三,則是要完善考核機制,諸如因為疫情影響而導致當時無法完成的工作,就不應罔顧事實以考核為名強制要求補充臺賬、記錄等等。
同時還需防治以形式主義應對形式主義,防止個別上級在面上隨便找幾個問題,基層干部則應景式表態甚至造假,成效檢查則睜只眼閉只眼,最后上級“找了問題”、基層“改了問題”,皆大歡喜……這種并發癥式的“病灶”無疑是治理難點,也是堵點痛點。對這種表態調門高、實際行動少,成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攔路虎”“中梗阻”的,就必須同步發力、予以嚴懲,同時還要做到舉一反三、由點及面,做好警示震懾和制度補漏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