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穎
摘要:很多學生在寫時評類作文時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沒有圍繞作文給的題目進行辯證,而是偏離材料,對論題進行贊賞或否定。以至于高考時評類作文出現千篇一律、且無可閱讀價值的這種情況,故教師在進行時評類作文教學時,應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打開一扇思想之窗,最終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實現“左右逢源”,提高學生的整體作文水平。
關鍵詞:高考;時評類作文;左右逢源
引言:要想寫好時評類作文,首先要明白的就是時評類作文的寫作過程,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次要明白的一點就是時評類作文的目的是為給讀者提供正確的建議,要讓讀者在進行閱讀時覺得文章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在整個寫作的過程中,作者還需注意的一點便是要學會使用正反對比的方法去進行論述,在作文寫作中“左右逢源”。
一、高考時評類作文寫作現狀
1、考生作文內容千篇一律
近幾年來,時評類作文經常出現在高考試卷上,教師也開始注重對時評類作文的教學。但很多考生依舊沒有尋找到時評類作文的寫作方法,因此在寫作時只注重去羅列一些與作文題目觀點一致的材料,而忽略了對觀點進行分析辯證,以至于考生所寫出的作文出現千人一面的這種情況。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對考生進行思維訓練,讓他們找到合適的寫作方法。
2、文章閱讀價值低
大多數考生在進行時評類作文的寫作時,并不會進行深入思考,常常是在看過作文題目以及材料以后就開始寫作。這樣寫出的文章往往沒有什么閱讀價值,讀者沒有辦法通過文章獲取有效的建議,分數自然也就不高。要想寫好時評類作文,對材料觀點的論述極為重要。故考生在進行時評類作文的寫作時,一定不要忙著下筆,而是先就題目展開深入的思考,然后再去書寫。
二、高考時評類作文實現“左右逢源”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在進行時評類作文的書寫時,如果能夠學會“左右逢源”,就更容易寫出高分作文。“左右逢源”的寫作方法,能夠避免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出現對某一論點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的這種情況,使學生學會用正反兩面的例子去進行更深層次的論述,讓文章更具有閱讀價值。故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那就一定要指導學生在寫作時實現“左右逢源”。
2、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想要寫好一篇時評類作文,學生就必須要學會理性思辨與表達,故近年來,教師在進行時評類作文的教學時,也會重點強調“思辨”與“表達”,但在具體的寫作中,學生并沒有將這兩點落在實處,甚至說只是把這些當成了口號。這也就是很多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的原因,而“左右逢源”的寫作能夠使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時提高思辨能力。
三、高考時評類作文實現“左右逢源”的策略
1、避免出現二元對立
很多高中學生在寫時評類作文時,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不是黑的,那就一定是白的。這樣的文章,是很難得到高分的,因為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所以我們在對某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時,要做到用辯證的方法去進行分析。以下述題材為例:“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陳小姐帶著在BB車中熟睡的1歲大的孩子乘公交車,司機讓陳小姐將BB車折疊放好,否則就多交1元的行李費。陳小姐表示,如果把車折疊起來會把孩子弄醒,而車上沒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車又很危險。她認為司機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堅決不交這1元錢,而司機則拒不開車。為了這1元錢,陳小姐與司機‘對峙’數小時,其間陳小姐多次報警,警察兩度出警,車上數十人被迫轉車。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勸導下,陳小姐搭乘警車回家。此事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反響,議論不一。”考生在面對此類題材時,不必太過于糾結對錯,而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寫出有閱讀價值的文章。
2、避免出現走極端
所謂走極端,就是指考生在進行時評類作文寫作時,對于某一件事情持兩種極端的態度,要么一點也不認同,要么給予全面的肯定,而這樣的寫作方法同樣不可取,正確的寫法應是對問題或事物進行理性的分析。以下述題材為例:“2009年9月9日,恰逢‘三九合一’,‘天長地久’ 的幸福寓意讓很多青年男女選擇在這個良辰吉日喜結良緣,登記結婚,討-個好兆頭,希望能為婚姻生活開個好頭。中國人這種討個好兆頭的心理比較普遍,如手機號、車牌號等喜歡選‘8’字,樓層、房號忌用‘4’字;婚禮、葬禮,搬家、建房,都要選個好日子;生活中也有不少禁忌。針對諸如此類的文化現象,你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評論性的文章 ,說說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在對此類問題進行評論時,考生不能一上來就否認這種做法,說這是封建迷信。而應該結合人們的心理去展開相應的討論,切忌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
3、應做到有破有立
除上述所說的兩個問題以外,學生在進行時評類作文的寫作時,還應做到有破有立,而不應該只有“破”沒有“立”。以下述題材為例:“最近,人教社出版的中學教材決定減少魯迅作品,引來非議。中學教材里魯迅作品是否保留,保留多少,歷來有不同的意見,各有理由,相持不下。對此,你有什么意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評。”在面對此類材料時,考生可先從保留這一意見開始進行論述,通過具體的分析來樹立正確的觀點,這就是所謂的“立”。緊接著,在去論述反面觀點,同樣也應用具體的實例分析來反駁錯誤的觀點,做到“破”。在進行錯誤觀點的論述時,也一定要注意為大家樹立正確的意識和觀點,做到破中有立,只有“破”“立”相結合,才更具說服力。考生如果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成功的做到“有破有立”,那么離“左右逢源”也就不遠了。
結束語:
學生在進行時評類作文的書寫時,內容一定要有明確的觀點,語言應耐人品讀。在進行具體的舉例論述時,也應采用正反對比的這種手法去進行論述。正反對比的寫作手法,能夠讓文章更具說服力。切忌通篇引用相關資料,但無具體的實例分析。綜上所述,學生要想通過有限的文字寫出高分的時評類作文,那么就必須要通過合適的寫作手法,在寫作中實現“左右逢源”。
參考文獻
[1]殷衛中.高考“時評類”作文寫作技巧談[D].陜西商洛:陜西省商南縣高級中學,2019.
[2]焦文林.高考時評類作文如何寫的深刻[D].河南周口:河南省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2017.
[3]余樹財.高考時評類議論文寫作常見問題及矯正[D].四川成都:成都市成飛中學,2017.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 27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