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宇
摘要:音樂是人類歷史與文明發展過程中反映社會藝術的一個載體,優美的旋律體現了人們的思想與感情,使得藝術升華在情感共鳴中得以展現。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幼兒生性活潑好動的特點,將游戲元素融入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音樂游戲的方式來豐富情感與音樂技能、學習音樂知識內涵、培養創造性思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步與成長。
關鍵字:音樂游戲;幼兒教學;活動
前言: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游戲可以活躍氣氛,如果將二者有機結合,將對于幼兒增強自身藝術感染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此,教師除了要重視音樂給予孩子的啟發作用,也要注重結合幼兒心理特點,安插音樂游戲互動環節,從而讓孩子以接觸音樂游戲的方式來提升自身音樂素養,為孩子留下愉快的記憶,這樣有利于題目身心健康發展。
一、音樂游戲豐富幼兒知識與技能
音樂游戲中很重要一點就是知識和技能的拓展與融入,其中音樂可以讓幼兒了解作者、曲目、背景等一系列知識,游戲可以培養幼兒模仿、運動、溝通等技能。然而這些知識有一部分是比較抽象的,靠的不只是單純的灌輸,而是在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滲透,需要幼兒在教師不斷引導和鼓勵下才能得以實現,這樣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
例如,在學到浙江省省編教材中《我愛夏天》時,在夏天這樣熱情似火的季節里小動物們最高興是什么?當然是森林里小動物們的狂歡節啦!所以在選材時教師可以選擇在幼兒園播放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獅子王進行曲》,先欣賞第一遍以問題的方式帶領幼兒走進音樂的世界:“音樂來了,你們在聽了音樂之后有什么樣的感受?好像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穿插講解小動物們的出場順序。當獅子威風凜凜的出場時:“猜猜我是誰?”隨即讓幼兒模仿獅子的吼叫的樣子,然后讓孩子們模仿小猴子出場時的逗趣場面,小猴子報告:“獅王駕到!”最后讓幼而在音樂中圍成圈一起體驗小動物們和獅王一起狂歡的場景,讓幼兒可以通過接觸音樂結構和感性材料,從而適當加工小動物們有趣的動作,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又掌握了模仿技能。
最后欣賞環節教師可以針對作者及創作背景知識進行帶有故事色彩的講解,例如在講解作者圣桑時,可以把圣桑比作動物狂歡中一個不聽話的小猴子,他竟然開玩笑的改編其他作曲家的曲子,他是不是很調皮呢?如果讓你模仿一個小動物,你最希望模仿什么小動物呢?你會不會也像圣桑一樣調皮呢?幼兒在聽了這樣生動的講解后對作者的創作初衷及背景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讓幼兒腦海中浮現出相應的場景。
二、音樂游戲鍛煉幼兒律動協調性
幼兒之間的游戲中可以不自覺的鍛煉身體的協調性,但這不包含律動性的動作協調,而是在不斷的運動與互相碰觸下產生的“機械性”協調。而肢體也是可以有語言的,尤其以音樂舞蹈的形式最為突出。在音樂游戲中不僅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模仿能力、肢體柔美性及律動協調性,還可以讓幼兒感受音樂的輕松和游戲的快樂。
在學習《歡樂春節》時,教師可以模仿春節聯歡晚會的場景,給幼兒播放一些春晚中兒童舞蹈的短片,在隨機報幕的時候說:“下面有請xx小朋友來背誦古詩《詠鵝》,要求用夸張的動作跟隨音樂表現出來。”教師隨即播放一段古風的音樂,讓幼兒在古詩的內容里,在優美的音樂下,擺出“曲項向天歌”脖頸柔美的造型,“浮綠水”幼兒可以用雙手在身后表明有很多羽毛的樣子在水面上漂浮,整個身體隨著音樂愜意的舞動,“撥清波”雙腳在后跟節奏作踢腿狀,表示“紅掌”在水中劃動的樣子。教師接下來說:“下面有請xx小朋友和xx小朋友的雙人舞表演《小星星》,要求動作跟隨音樂節拍。”隨即教師播放小星星歌曲,兩個小朋友跳的肯定會不一致,在全體師生的鼓勵下,讓跳的好的帶動了跳的稍差的,在跳舞的同時也加強了幼兒間的友誼。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時間的安排,并注意將游戲和音樂相結合的多樣性,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像這樣以“春晚游戲”的形式來鍛煉幼兒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身體在音樂下的律動協調性,既讓幼兒對自己和相互間有了良好的評價,讓幼小的心靈世界也能容納“雅俗共賞”,又對營造活潑有趣的課堂氣氛有很大幫助。
三、音樂游戲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音樂是人們向往美好的事物而以旋律的形式進行創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忽略了幼兒的創作精神。他們的語言功能或許還沒達到高的標準,可是對于審美具有了一定的能力,也樂于用說話和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果能將音樂中融入游戲,孩子們在玩的同時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也更容易被新鮮事物所感染,進而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在進行創造力表現時時能更投入自己的熱情。
例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摒棄那種教一句唱一句那種乏味的傳統模式,而要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方法,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選擇在一個下雨的天氣里,讓幼兒觀察雨落下的樣子,聽聽外面綿潤的雨滴落到地面或水中的聲音,然后結合歌曲當中的春雨教師即興作一首現代詩:“春雨/你落在花園里/花兒為你把歌唱/你落在魚池里/魚兒為你翻波浪/你落在田野里/禾苗為你更茁壯/太陽出來/你又無影無蹤/為何你的腳步總是如此匆忙。”教師一邊深情朗誦一邊播放《春雨沙沙》的歌曲,讓孩子們陶醉其中,教師在逐步的引導下讓幼兒很快學會了歌曲。在教學過程中還傳遞給幼兒最重要的信息就是編創,編創考驗的是想象力及創造力,讓幼兒知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編成詩歌、歌曲甚至是音樂劇。這樣孩子們一直保持較濃的創作興致,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在教師的不斷支持和鼓勵下孩子們的編創能力有所提高,在編創音樂游戲中既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也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開了新的篇章。
結論:
總之,隨著幼兒教學活動過程中游戲化的普及,教師須對授課方式不斷革新,多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為孩子選取有意義的音樂及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來激起孩子的興趣。在適當的引導下幫助孩子們提高樂理知識理解能力,利用游戲的方式來增強孩子們手腦并用能力,使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下茁壯成長,進而提升幼兒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多銳.淺析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開展策略[J].南北橋,2021(2):83.
[2]洪章妹.幼兒園音樂游戲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2021,18(3):280.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六一幼兒園 3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