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英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學之中,越來越側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旨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因而這就需要老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及時意識到傳統教學理念及模式存在的不足,轉變教學觀念,轉 變課堂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為學生的全面性發展而奠基。文章先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轉變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必要性,然后對轉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不斷提高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策略
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采取灌輸式的 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與情感,也使得教學總 處于淺層面的教學之中,學生無法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及發展 方式,這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極為不利。為此,在新課改背景 下的語文教學之中,老師需要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全面發展視 角著手,加強對課堂教學方式的深入分析與探究,以此來幫助 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習、會思考、會發展的人。下面將依據多年 高中語文教學經驗,對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這一主題進行討論。
一、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把教與學結合起來
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 要把教與學結合起來, 讓學生參 與,課堂才能有效率。 事實證明,以往甚至目前的高中語文課 堂上,還存在嚴重的單向傳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控制課堂, 設計教學,使學生養成等、靠的被動學習方式,抹殺了學生學 習能力或者探究學習能力養成的可能性。 由于教師在課堂教 學中只考慮傳授,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習慣和規律, 所以內容的設計和方式方法的選用都傾向于教學, 形成了單 邊的教學狀態,這不但忽視了課堂教與學的平等性和學生的 參與性,也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潛能的發掘毫無益處,甚 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抑制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興趣的培 養,導致教與學的質量低下,效率不理想,影響高中語文整體 教學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與初中生相比,高中生不但更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也 能約束自己,忽視對教學方法的關注。但是高中生畢竟是十幾 歲的孩子, 再加上他們學習任務很重, 如果教學方式過于死 板、傳統,會在無形中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甚至會強 化他們學習的倦怠感,對學習不利。但是有些高中語文教師結 合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強、學習任務重、時間緊等特點,在教 學中往往忽略了方法的多樣性、 多元化, 總是從開頭講到結 尾,不導入、不舉例,更沒有一定的練習,也不會結合內容給學 生一些延伸的知識等,不是采用講解,就是講述,再就是板書 等,這些傳統、單一的方式,既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 課堂氣氛沉悶, 缺少活力, 也會影響學生掌握靈活的學習方 法,影響教與學的質量。
(三)缺少發展性教學的意識
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教師在教學中想達到的目 的,肯定不只是有限的知識傳遞,而是想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 時培養學生的動態思維, 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形成情感及能力 上的協調發展。有人認為高中學生的思維才真正形成,但是由 于教學方式上的約束或者陳舊,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根本忽 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沒有重視對學生學習環境的營造,動 態的學習過程很少,課堂上大多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 顯然,高中語文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的收 獲相當有限,除了有限的、看得見的知識,潛在的能力挖掘、發 展性思維的培養都無法實現,這既影響學生本身的學習發展、 能力發展, 也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發展性教學形 成的可能,使教與學都陷于被動,缺少一定的前瞻性。
二、新課改背景下轉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策略
(一)轉變課堂教學觀念
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必然會隨之發展,因而作為現代化的 高中語文老師,必須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教學意識,要加強對新 課程理念的分析與研究,不斷認可及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這 樣才能夠讓學生獲得有效的發展。首先,需要在備課階段轉變 教學觀念,即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以學生的有效學習來備課, 備課之時既要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法,又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 導;其次,需要在教學階段轉變教學觀念,將過程與方法作為 教學的重要方向,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構建探索、思考、質疑與 創新的課堂,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發展。同時,教學之 中還必須要注重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基于實際教學內容來豐 富課程資源,拓展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另外, 老師還需要加強對班級中每位學生的關注,尤其是那些個性較 強的學生,以便于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讓其獲得有效的情感 體驗,獲得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轉變課堂教學方法
奇跡和創新必然有直接的關聯,如果老師總是采取一成不 變的教學方法,那必然難以發生奇跡。這就要求高中語文老師 要注重“改變”,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以及傳統的教學習慣, 這樣才能夠為教學奇跡的出現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在高中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 首先,老師要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讓學生掌握課 前預習的技巧,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具體而言,在初期 的課前預習階段,老師可以先為學生提供導學案,充分凸顯學 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掌握預習的基本步驟與技巧。之后就 可以不再為學生提供導學案,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更好地培 養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學好語文學科的自信。 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課文時,預習答案可以由知識鏈接和 課文學習兩部分構成。其中知識鏈接部分就是指導學生對作者 簡介、寫作背景及關于秋的描述等內容進行了解;課文學習方 面就是讓學生先初讀課文,將字詞意思弄清楚,然后再泛讀課文, 理清行文思路,明確文章是采取的總起、分寫、總寫敘述哪種 方式,最后讓學生寫下“我的收獲與困惑”,為后續課堂教學 活動的順利開展進行鋪墊。 其次,課堂中必須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成功的課堂教學, 師生關系必然是極為和諧的。為此,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要對新型師生關系進行有效理解, 即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 氛圍中是和諧的。實際教學之中老師要發自內心尊重學生的主 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與體驗,發揮好自身組織者與促 進者的教學作用。而想要實現上述所說內容,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中堅持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好課堂中師生 關系的處理,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以及老師 的教學引導作用,為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實現奠基。
平昌縣博雅中學? 6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