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眾所周知,宋徽宗趙佶是宋朝的一名皇帝,他非常熱愛藝術,在他統治期間,設立了宮廷畫院。他不僅在繪畫方面造詣極高,對工藝美術也有深遠影響。本文對北宋的青銅器、陶瓷、玉器的發展概況以及宋徽宗時期工藝美術對當代的審美能力、審美創造力和生產工藝的作用及影響進行闡述。
【關鍵詞】 宋徽宗時期;青銅器;陶瓷;玉器;審美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J50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4-0097-02
北宋陶瓷因為流傳下來的工藝品極少,因此十分珍貴,藝術水平極高,直到當代瓷器的審美也大都沿襲著宋徽宗時期的瓷器審美方式。通過對宋徽宗時期的青銅器、陶瓷、玉器進行研究,有助于人們能更好地繼承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的審美和生產工藝。對當代工藝美術有著更準確的探索方向。
一、宋徽宗生平簡介
宋徽宗在位期間正是宋朝國力最強盛的時期,不僅疆土遼闊,手工業和商業也是跨時代的發展。雖然宋徽宗作為皇帝有不足,但是他對藝術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他不僅對繪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在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中更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及對當代美術品的設計審美、生產工藝都有著很深的作用及影響。
二、宋徽宗時期青銅器對當代設計審美的作用及影響
(一)青銅器的發展。在歷代王朝里,尤為重視禮制,崇尚理性,強調“以德配天”,青銅禮器也代表著神權和政權,用于區分身份和等級。夏朝開始從石器轉為銅器時代,到商代青銅器的制造冶煉有著專門的制作場所和明確的分工,以酒器和食器最為突出。西周出現了新元素,銘文開始增多,西周時期出現自己獨特的面貌。春秋時期各國諸侯爭霸,打破了青銅禮器鑄造業的壟斷,戰國時期,青銅器用于禮制大大削減,將青銅器用到生活中,制作更精細。宋代崇古博古,又將青銅器推向高潮。
(二)宋徽宗時期青銅器。宋徽宗時期,《宣和博古圖》包含了宋代所收藏的青銅精品,每一個被收藏的古器都有詳細的摹繪圖、銘文內容拓本以及相應的注釋文字,尺寸容量也十分詳細地記載著。宋徽宗時期仿制的青銅器大多都以商周為模型,與原器相比,宋代仿制的青銅器無論是在紋飾還是銘文中都有一定的創新,宋徽宗時期的作品大多是清新簡約、內斂不夸張的。青銅制品所帶來的就是典雅的氣息,比起先秦的華麗冗雜,宋代青銅制品更加質樸單純,也為當代設計審美風格產生了一些作用及影響。
(三)對當代設計審美的作用及影響。以上對青銅器的發展和宋徽宗時期編撰的《宣和博古圖錄》進行了簡單地分析,下面將展開關于圖錄中的經典紋飾圖樣對當代審美的作用及影響。比如饕餮紋①、云雷紋②等經典紋飾不能簡單地直接運用到當代設計中,應結合當代的設計形式美法則提取這些經典紋飾圖樣,進行紋飾重組,體現當代設計的內涵,滿足現代的審美傾向。可以借鑒一些當代繪畫技法將提取出的紋飾圖樣進行變化,結合當代潮流時尚的元素,對稱重復等模式。體現出經典和當代的完美結合。宋徽宗也給當代設計創作提供了巨大的圖鑒價值和實踐經驗。從現實生活中出發將自然形態提煉出紋飾,對展現當代設計作品的個性是十分有利的。
三、宋徽宗時期陶瓷對當代創造力和生產工藝的作用及影響
(一)陶瓷的發展。中國的陶瓷藝術聞名于全世界,陶瓷又分為陶器和瓷器。陶器的制造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當時文字尚未成熟完善,所以大量使用簡單干練的圖像裝飾陶器。先秦時期出現帶釉陶器。秦漢的兵馬俑代表著制陶工藝的成熟。瓷器出現于東漢,唐代瓷器正式走入皇室。唐三彩也在我國的陶瓷工藝上獨樹一幟,是真正地進入瓷器時代。陶瓷的生產工藝到北宋時期堪稱中國制瓷藝術的鼎盛時期。明清時期又涌現出了景德鎮的青花瓷,瓷器至今也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的代表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二)宋徽宗時期的瓷器。宋代瓷器也是世界聞名。“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清凈典雅,質樸無華,是宋瓷的代名詞。宋徽宗時期正是制瓷工藝繁榮鼎盛的時期。傳說汝窯的誕生源于宋徽宗的一個夢,雨過天晴的天空他十分喜歡,由此提出“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由此,天青色也成為汝窯瓷器的典型特征,成為五大名窯之首。五大名窯是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除了使用單色釉裝飾外,還大量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工藝手法,極其豐富。宋代美學的高級之處就在于它一改唐代的艷麗、創造出沉靜優雅,內斂低調的風格。留給世人遐想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
(三)對當代創造力和生產工藝的作用及影響。從宋徽宗時期開始簡單造型的瓷器就十分流行,陶器大都造型簡練,然而越是看似簡單的器形,對生產工藝技術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陶瓷的設計審美創造在保證其功能的前提下也要與周邊的環境產生和諧美,應考慮形式、裝飾、尺度比例、對比協調等,從而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當代陶瓷的造型也遵循著這一時期的干練,由于在生產工藝方面的大大提高,干練簡單的陶瓷器物也十分適合大規模批量生產,這也更使得陶瓷制品走進千家萬戶。從生產工藝來說,當代陶瓷除了工藝美術品裝飾也更加注重生活的適宜性,日用瓷的設計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相比其他塑料玻璃等材質,在高溫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其物理性質的穩定,不易于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導熱性也極低,具有很強的保溫效果,因此從茶用器到水果菜肴也都大量采用了陶瓷用品。
四、宋徽宗時期玉器對當代審美創造力的作用及影響
(一)玉器的發展。玉器是僅次于青銅器工藝的美術創作作品。早在新石器時代祖先就熟練地掌握了琢玉的工藝技術,這可以從紅山文化時期出土的碧玉龍和玉豬龍等玉器中得到證明。夏商周時期的玉器也是基于紅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且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技術。在這一時期玉器可分為禮玉、佩玉和裝飾玉器三大類。用于隆重的政治場合和祭祀祖先,和青銅器一樣,玉器同樣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西周時期,人們以佩玉為時尚,并且在自己死后還要用玉器作為殉葬品。秦時期玉器工藝品極少見,漢代則多以小型的觀賞性玉器最為精妙。總之漢代玉器多有創新并且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到了宋代,一改前人多賦予玉器品德的特點,更加注重生活氣息的形象,在設計和雕刻玉器方面都能別出心裁,獨具一格。至今玉器都有很大的發展,多作為裝飾或陳設物,受到世人的喜愛。
(二)宋徽宗時期的玉器。宋徽宗時期是一個社會各方面都處在高點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下,復古藝術迅速發展,成為潮流。大觀元年(1107年),宋徽宗趙佶推行禮制的改革和創新,恢復周王朝禮制,追求正宗,加上當時高超的制作工藝品技術支持,金石學也十分流行,趙佶開始對古器青銅器玉器進行政治考量和搜集。宋徽宗時期的審美傾向與古玉器的崇古博古也就十分順理成章了。所以玉器的出現也是為了禮制而服務的,成了工藝美術上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宋代玉器在這種手工業十分興旺的背景下,制作規模也不斷擴大,玉器的紋飾圖樣雕刻也比以前憑空想象的創造更具濃厚的生活氣息,并且還受到禮制思想的約束,藝術風格上更加清凈典雅,造型多簡單質樸,這使得宋代的玉器造型圖樣與前朝有所不同,極大影響著后來的藝術設計。
(三)對當代審美創造力的作用及影響。當代社會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創新特色的玉器工藝美術品,為玉器開闊了市場。自紅山文化以來,玉器就是制作精良的工藝美術品,創造者十分注重玉器本身材質的美感。隨著藝術文化的不斷積累,有很多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也開始設計玉器,審美創作煥發出新的活力。宋徽宗時期用玉作為禮器,工藝美術的創作具有時代氣息,有自己的時代特征。玉文化一直是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特征,在當代審美創造的時代背景下,也更加需要融入當代的文化精神,加入新時代的元素創造玉器。玉器審美創造水平的高低是藝術家綜合能力的體現,尤其是在當代擁有先進的工具和技法的條件下。在審美創造力的表現中,藝術家的個人修為、審美意識等影響著玉器的創造。
當代仿制青銅器的玉器,是以傳統的雕刻手法,造型夸張大氣,風格十分敦厚,很好地還原了中國傳統的古代風貌。當代玉器花卉是根據圓雕作品三維立體的造型,多采用民間的生活題材,雕刻寓意吉祥美好的花卉,生活中的情趣大大增強。當代玉器的設計審美多在于工藝美術品的整體布局,不拘束于平雕技法,采用現代雕塑的藝術形式,帶來玉器造型的變化。在沿襲了古代的審美創造力后也結合了新時代的文化思想,讓玉器逐漸深入人心。
總之,工藝美術品是藝術與設計的產物。工藝美術設計不僅僅是裝飾造型,而是要在“傳統”中摒棄浮躁不安的熱情,調動當代的設計審美理念,與藝術生活緊密相連。本文從宋徽宗對工藝美術的貢獻入手進行分析研究,以青銅器、陶瓷作為切入點,由此深入探究他在工藝美術史上所做的諸多貢獻對當代工藝美術的影響。通過這次研究學習,對北宋工藝美術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宋代素雅簡潔的審美文化內涵能夠給現代設計帶來許多啟發。
注釋:
①饕餮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最早見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
②云雷紋: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二方連續展開。
參考文獻:
[1]伊沛霞.宋徽宗[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鄧白.趙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3]秦大樹.宋代陶瓷禮器的生產和生產機制[J].文物,2005,(05).
[4]馮佐.宋代大量制造仿古青銅器的原因[J].黑龍江史志,2015,(01).
作者簡介:
吳晃平,女,侗族,湖南懷化人,研究生,美術學碩士,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研究方向:美術史論與美術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