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舉磊
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往往有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關于藝術,有人說,沒有個性就沒有生命力。在人物塑造上,只有刻畫出了獨特的個性,人物才有生命力。因此,我們在刻畫人物時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身份與性格的特點,捕捉最能表現人物內心情感與個性特征的典型事例,讓人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鮮明。
【佳篇賞析】
釣魚的醫生
汪曾祺
這個醫生幾乎每天釣魚。
你大概沒有見過這樣釣魚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著。隨身帶著一個白泥小灰爐子、一口小鍋,提盒里蔥姜作料俱全。釣上來一條,刮刮鱗洗凈了,就手就放到鍋里。不大一會兒,魚就熟了。他就一邊吃魚,一邊甩鉤再釣。這種出水就烹制的魚味美無比,叫做“起水鮮”。到聽見女兒在門口喊:“爸——!”知道是有人來看病了,就把火蓋上,把魚竿插在岸邊濕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家很好認,門口倒沒有特別的標志。大門總是開著的,通道里掛了好幾塊大匾,匾上寫的是“功同良相”“濟世救人”“仁心仁術”“妙手回春”……這是親友或病家送給王淡人的祖父和父親的。到王淡人的時候,就不大興送匾了。送給王淡人的只有一塊,匾很新,漆得烏亮,匾字發光,是去年才送的。這塊匾與醫術無關,或關系不大,匾上寫的是“急公好義”,字是顏體。
王淡人看外科的時間比較多,一年也看不了幾起癰疽重癥,多半是生瘡長癤子的小病癥,是不好意思多收錢的。有時遇到窮人家,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蓋著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診費免收,連藥錢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飯不致斷頓,吃扁豆、瓢菜(自家院里種的)、小魚、糙米和炸鵪鶉。穿衣可就很緊了。淡人夫婦十多年沒添置過衣裳,只有兒子女兒一年一年長高,不得不給他們換換季。有人說: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點傻。去年、今年,就辦了兩件傻事。
去年鬧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頂、樹頂和孤島一樣的高崗子上挨餓;還有許多人生病,上吐下瀉。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結結實實的撐船用的長竹篙拄著,在齊胸的大水里來往奔波,為人治病。他會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橫執著這根竹篙,泅水過去。他聽說泰山廟北邊有一個被大水圍著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廟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過不去!他和四個水性極好的專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鐵鏈,每一根又分系在一個水手的腰里,這樣,即使是船翻了,他們之中也可能有一個人把他救起來。船開了,看著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層眼淚。眼看這只船在“驚濤駭浪”里顛簸出沒,終于靠到了那個孤村,大家發出了雷鳴一樣的歡呼。這真是玩兒命的事!
水退之后,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塊匾,就是那塊“急公好義”。
拿一條命換一塊匾,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給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時候一塊掏蛐蛐、放風箏的朋友。這人原先很闊。這一街的老人到現在還常常談起他娶親的時候,新娘子花鞋上綴的八顆珍珠,每一顆都有指頭頂子那樣大!好家伙,他不務正業,把家業敗得精光,連一片瓦都沒有,最后只好在幾家親戚家寄食。這一家住三個月,那一家住兩個月。就這樣,他還抽鴉片!他給人家熬大煙,報酬是煙灰和一點膏子。他一天夜里覺得背上疼痛,渾身發燒,早上歪歪倒倒地來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這是個有名有姓的外癥——搭背,便對汪炳說:“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祖上傳下來的麝香、冰片也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個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問王淡人:“你干嗎為他治?。俊蓖醯说箤@話有點不解,說:“我不給他治,他會死的呀。”
王淡人就是這樣,給人看病,看“男女內外大小方脈”,做傻事,每天釣魚。一庭春雨,滿架秋風。
(選自《中外書摘》,2014年第6期,有刪改)
【寫作借鑒】
本文是汪曾祺的一篇小說,文章刻畫的主人公王淡人形象鮮明,他淡泊名利,經常免費為人看病。村子發大水,他冒險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相助。這篇文章在刻畫人物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具體表現在:
一、白描手法揭示人物風采。汪曾祺善用白描手法,寥寥數語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風采。這篇文章對王淡人釣魚、吃魚的描寫就運用了白描手法,語言樸實、不事雕琢,卻又準確生動、簡練傳神,將其自得其樂、閑適灑脫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如“知道是有人來看病了,就把火蓋上,把魚竿插在岸邊濕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二、典型事例彰顯人物性格。選文主要寫了王淡人的兩件“傻事”,第一件是冒險為人治病,“船開了,看著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層眼淚”更是從側面映襯了王淡人的“急公好義”;第二件是為不務正業的兒時伙伴汪炳治病,搭上了好多錢但毫無怨言,表現了王淡人敬業、正直、善良的品性。
【小試身手】
我家阿妹初長成
山東省鄒城市中心店中學心語文學社 吳姝錕
我家阿妹初長成,年方九歲甚聰穎,活潑好動身體健,愛好廣泛人稱贊。
阿妹吳云菲2012年春天來到我家,擔任小公主一職已經九年有余。九年來,她為全家帶來了許多歡笑和快樂。阿妹活潑好動,愛好廣泛,尤其熱愛競技體育,親朋好友常常笑稱她是“假小子”。
這位“假小子”公主,年齡不大經歷卻很豐富。阿妹三歲前隨媽媽住在農村。由于農村缺少文娛活動,阿妹又精力旺盛,整日惹是生非、尋釁哭鬧。媽媽不堪其擾,卻又無可奈何。不久,鎮上新開了一家跆拳道館,工作人員到村子發小廣告,聲稱可以免費試學。媽媽毫不猶豫地將阿妹送去體驗。一節課后,其他小朋友一個個齜牙咧嘴、東倒西歪,唯獨阿妹精神抖擻、神采飛揚,興奮地表示自己還能再練一會兒。媽媽果斷地給阿妹報了名。誰料阿妹學跆拳道之后,愈發像個“假小子”了,媽媽對阿妹一點辦法也沒有。
阿妹五歲時,我們全家搬到了城里。阿妹在小區附近的跆拳道館繼續學習,且頗受教練喜愛,有演出或比賽,阿妹必在其中。大概是受訓練影響,阿妹好打抱不平,上幼兒園時就常與喜歡捉弄小朋友的男孩發生爭執。時間久了,那些小男孩知道阿妹厲害,都避而遠之。阿妹儼然“大俠風范”,整天被一群小女生簇擁著。
訓練之外,阿妹還喜歡讀書,也經常舞文弄墨。她有一個小記事本,用來記錄生活瑣事。雖然字跡不佳,還常夾雜拼音,但感情真摯。我在校住宿,每周回家一趟。有一個周末我去給同學過生日,很晚才回家,無意中發現阿妹的記事本上竟然寫著“姐姐今天要回來,我很高興”,我不禁深受感動。
除練跆拳道、閱讀、寫作外,阿妹還熱愛畫畫和做手工,而且永遠樂意嘗試新鮮事物。在賽場上,她是敢跟男孩子叫板的“假小子”;在生活中,她也喜歡粉色,喜歡穿小花裙子,當纏著家人撒嬌賣萌的時候,她又是一個可愛的小公主。
這就是我家阿妹,一個“假小子”一樣的小公主。
開篇照應標題,同時設置了懸念。
這里用大量筆墨寫主人公釣魚,一方面表現他的閑適恬然,另一方面為后文寫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作鋪墊。
本段交代王淡人家世代行醫,暗示他醫術高超;寫有“急公好義”的匾突出他的性格特點,為下文敘述這塊匾的由來埋下伏筆。
這段寫出了王淡人善良、醫德高尚的特點,由于經常免收窮人的診費甚至白送藥,以致生活清貧。
詳細敘述王淡人冒著生命危險救人的“傻事”,凸顯他“急公好義”的高尚品格。
在王淡人看來,病人就是病人,不管他的品行如何,只要自己遇到,就斷然沒有袖手旁觀之理。
點評
這篇文章在構思上別具一格,選材新穎有趣。作者運用俏皮生動的語言,從妹妹“學跆拳道”這一典型事例寫起,記述了妹妹快樂幸福的成長經歷,寫出了妹妹活潑、開朗、可愛的特點,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結尾與開頭相呼應,結構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