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龍 韓永梅 張東進
摘要:石油開采過程中,抽油桿斷裂、油管和泵漏失、桿管偏磨等機泵問題是導致檢泵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對于抽油機檢泵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對于減少油田開采的成本,增加油田企業的競爭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常見的檢泵原因,及其針對相關原因針對措施。
關鍵詞:油井;檢泵;處理;對策
油井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受到機械磨損及地層砂、蠟、氣等不同腐蝕侵害,使抽油泵各部件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甚至漏失或蠟卡、泵桿斷脫等使油井減產、停產等。因此,及時進行檢泵、換泵井下作業,是維護油井正常生產的必要程序。由于抽油泵的各部件突發故障或油井由于其他原因的造成油井產量大幅下降甚至停產。
1檢泵常見問題分析
1.1抽油桿偏磨
井斜因素。近幾年來隨著斜井、定向井、側鉆井數量的不斷增加,直接導致了管桿偏磨油井不斷增加。下行阻力因素。在下沖程過程中,接近活塞處的底部抽油桿受壓,當彎曲載荷大于抽油桿的臨界載荷時,必然造成抽油桿的彎曲變形,引起抽油桿的偏磨。對于這些偏磨情況,可根據觀察原井提出的抽油桿的偏磨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揩施。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在偏磨井段下葉片式尼龍扶正抽油桿或短節式尼龍扶正抽油桿米防止抽油桿偏磨。
1.2抽油桿斷脫
在起抽油桿之前,先下放光桿探泵底,如正常則抽油桿有脫扣或擼扣的可能,此時應加壓0. 5-1KN進行對扣操作,緊扣后.上提同時觀察負荷變化,如負荷增加則說明對扣成功。否則可能為擼扣,則需要提出桿后進行驗證。如下放光桿后未探到泵底,則可能是抽油桿本體斷,這種情況需要提出桿柱,使用相應工具進行打撈。如打撈不成功則只能提出管柱帶出余下抽油桿柱。
1.3蠟堵、蠟卡
由于油井內含蠟量較高,經常造成蠟卡、蠟堵現象,對于此類情況,在提出原井桿管后要徹底清洗要下入井內的管桿,確保管桿上無泥蠟。同時在下完井時向井內注入一定量的清蠟劑,盡可能的延長檢泵周期。也可以定期的對生產井進行熱洗來延長檢泵周期。對于結蠟的井在提出原井管柱后,要下入刮削器進行刮削,并徹底洗井。對原井的管桿用過路車洗干凈后方可下入井內。
1.4砂卡
油田油、氣水井出砂是指地層砂粒隨產出液流向井底的現象,是油氣開采過程中主要矛盾之一,大多數的疏松砂巖油藏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出砂現象。而油井出砂就會導致砂
埋油層,砂子堆積在油管中和油套環空中導致砂卡。對于砂卡,一般采取活動解卡,如活動解卡不成功,就使用倒扣,若再不成功則在允許拉力范圍內加大拉力拉斷泵桿,再提管柱,提出剩余管桿。對于有砂的井,在施工中一定要進行沖砂或抽砂作業,將井底砂沖洗干凈。對于出砂嚴重的井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預防因出砂而造成頻繁的檢泵。一般可采取機械防砂或化學防砂,也可以通過改變工作制度來減少油井出砂,如降低排量。
2油田油井檢泵作業治理對策
2.1加大對桿管更換力度
嚴格執行桿管判廢標準,同時對超期服役、腐蝕、磨損桿管進行更換,下次作業時對桿管位置進行調整,減少短周期桿斷、管漏等作業井的發生井次。
2.2加強機采井參數調整
對供液不足、有效沖程小于1/2的抽油機井調小參數生產,確保抽油泵在合理工況下運行,降低抽油泵磨損,同時保持油井在合理沉沒度下運行,降低地層出砂出泥造成的卡泵、凡爾堵等情況。
2.3優化管柱的結構
優化管柱的結構主要有以下幾點措施:第一,對于沉沒度偏低的問題,需要采取合適的措施對泵掛進行加深,從而減輕抽汲過程中發生的振動,一方面保護管柱,一方面還能提升井下作業的效率。第二,對于油井供液能力較強并且負荷大的油井,需要對泵掛進行上提,從而將管柱的負荷給減輕,有效的改善桿管的受力狀態。第三,在進行油井深抽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沙粒等物進入泵筒,應該在泵下安裝砂錨,從而確保一定體積較大的砂粒無法進入泵筒內。另外砂錨的下部一定要接入適宜長度的沉砂管,從而用于沉砂。第四,對于含氣量較高的油井,最好在液體進口處安裝氣錨,從而分離多余的氣體,提高油氣泵的效率。第五,對于水平井泵徑較大的井,應該對抽汲的參數進行合理的配置,避免沖次太大對油管造成傷害,同時減輕油管受到的振動。第六,注意對管柱的提放速度應該減慢,提高精度,從而保證各工具正常運轉。
2.4強化修井作業管理
加強井下作業的管理力度,完善井下作業的管理制度。對井下作業施工方案、現場監督、驗收環節等多個方面進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獎懲力度,將具體責任具體到個人,加強井下作業工人的責任,對于因為個人原因導致的返工,需要加強懲罰力度,比如說罰款。重點確定一些重要影響因素的修訂期限,比如說:管漏、泵漏、桿管斷等的保修期內井。對于管漏失保修井,油管公扣刺壞、脫扣定為返工井。另外,油管母扣刺壞、脫扣等還需要經過三方進行認定,否則也必須定為返工井。
2.5清防臘技術
油井結蠟現象處理時,常用清防蠟技術,這既能延長清蠟時間,又能提高抽油泵性能,讓抽油泵設備常態運轉。一般來說,油井結蠟問題處理遵守防治結合原則,并優選防蠟劑,聯合應用固體防蠟技術、磁防臘技術,適當延長油井檢泵時間,以此提高抽油泵工作效率,使石油開采工作穩步落實。此外,通過化蠟、排蠟、鞏固三項操作來提升洗井質量,化蠟環節將水溫由65℃提高到95℃,排量約每小時9~14m3;排蠟環節適當增加排放量,并記錄電流變化情況;鞏固環節維持中排量,即每小時18m3,保證井內管道清潔度。
2.6抽油泵漏失治理
處理抽油泵漏失問題時,既要合理制定熱洗方案,又要適當把控碰泵節奏。此外,耐高溫洗井液在雜質清理方面發揮一定效用,使油井部件穩定工作,降低油井故障發生率,進而延長油井檢泵周期,減少檢泵環節成本投入。除此之外,落實注采管理工作,結合油井生產情況細化工作制度,實現全壽命周期管理。具體來說,細化油井生命周期管理節點,對抽油泵生產參數合理設置、科學調整,確保抽油泵工況達到最佳。針對漏失問題治理時,定期進行健康普查,并建立信息化檔案,視情況更新檔案信息,以便為檢泵周期增加或減少提供參考,真正延長檢泵周期。從長遠角度來看,這能加快數字化油田建設步伐,確保油田開采與管理活動有序進行,盡可能控制油井生產風險,讓油田生長周期大幅延長。
2.7防砂技術
針對油層出砂問題處理時,合理選擇防砂工具,以此提高沖砂效率。針對已開采油井防砂過程中,先回探砂面,視情況選擇適宜抽油泵,并配用長柱塞,以此起到防砂效果。日常防砂期間,借助信息技術細致觀察砂量變化情況,同時,合理設置套壓,盡可能減少突然出砂現象。針對新舊防砂工藝技術對比分析,最終選定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防砂工藝及技術,將施工風險全面管控,順利實現油井檢泵周期延長目標。
結束語
油井生產的過程中,如果經常進行檢泵操作,不僅會影響整個油田開采的效率和質量,還會導致油田在開采過程中因為停產而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為了降低采油的生產成本,要不斷分析油田檢泵的具體原因,并且探究延長檢泵周期的相關措施。
參考文獻
[1]油井檢泵原因及延長檢泵周期的措施[J].劉剛.化學工程與裝備.2021(01).115-116
[2]影響油井檢泵周期原因及提升泵效措施研究[J].趙妤蕾.石油知識.2020(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