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發的《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專欄,推出了河北廣播電視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社軍的重磅文章《既抓增量又抓存量,防止改革“翻燒餅”》,著重介紹河北廣播電視臺(集團)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
河北廣播電視臺(集團)建立有制度化的融媒體指揮調度機制,在重大主題、重大時間節點的宣傳報道中,既突出各平臺內容特質,又資源共享,對全臺新聞資源和原兩臺記者站進行整合,對網站、客戶端、雙微矩陣等新媒體資源進行系統合并,充分利用融媒體新聞中心、新聞綜合頻率在河北省內現有的采訪渠道和通聯渠道,加大一手信息資訊的收集力度,形成宣傳合力,發揮出綜合效力,其實踐經驗對全國同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敬請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媒體融合工作,多次就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論述,做出過一系列重要指示。以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導,河北廣播電視臺認真踐行主流媒體職責使命,努力適應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新要求,逐步走出一條具有鮮明河北廣電特色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充分發揮廣電媒體內容生產優勢,著力提升新媒體、短視頻、直播、圖片、語音等各類型節目質量產量,構建起涵蓋多種產品形態、滿足各類用戶需求的現代全媒體內容矩陣。
一是突出全媒體策劃。從節目生產源頭就強化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一體化發展理念,強調跨平臺合作和節目內容的全媒體策劃,根據全年重要時間節點、重大宣傳任務謀劃推出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力的融媒體產品。
2020年,聚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主線和河北省中心工作,推出系列專題節目《凝心聚力奔小康》《轉型之路》,迅速成為累積點擊量過億次的融媒品牌。連續兩年打造的重頭全媒體新聞節目《飛閱河北》,單期節目點擊量均破千萬次,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廣播新聞綜合頻率聯合電視影視頻道以及新媒體中心,充分考慮三個平臺的傳播需要,策劃推出全媒體節目《有緣天空》,各平臺均取得了不錯的收聽收視成績,為新形勢下廣電節目創新提供了新路徑、新經驗。
二是突出全媒體生產。日常節目全媒體生產實現破冰,初步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分發的生產格局。百集全媒體節目《行走長城》,在保證廣播頻率正常播出的同時,實現了網絡圖文直播,并在一線采集大量精彩視頻,不僅滿足了全臺其他節目制作需要,也為節目今后音視頻開發、圖書出版等工作積累大量素材,最大限度實現全媒體集約化生產。
三是突出全媒體傳播。積極推進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IPTV 、“冀時”客戶端以及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臺矩陣建設,通過二次編輯、開設特色專欄、節目在線直播與回放等方式方法,實現了全臺所有廣電節目向新媒體遷移。
目前,IPTV用戶規模突破1600萬戶,位居全國前列;“冀時”客戶端根據自身需要向全臺各生產平臺量身定制精品節目,無論是下載量還是活躍度,都已成為河北省頗具影響力的媒體品牌。
以加快新聞宣傳改革為主要抓手和主要突破口,科學穩妥地改革完善融媒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統籌導向把控、選題策劃、指揮調度、議定事項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實現集約資源、集中管理、統一調配、統籌使用。
一是建立融媒指揮調度機制。日常工作中,通過每周的全臺宣傳例會、每天的編前調度會,對報道策劃、內容分發做出統一安排,既保證主題鮮明,又突出各平臺內容特質。在重大主題、重大時間節點的宣傳報道中,成立臺層面的領導小組,對廣播電視新媒體的宣傳報道統一策劃、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形成宣傳合力。
2020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宣傳報道,河北廣播電視臺以融媒宣傳為方向,以整合全臺優勢資源力量為抓手,全力疏通“策、采、編、播、發”鏈條的各個環節,精準把握宣傳主題和節奏,確保了每天報道內容的及時性、全面性和針對性,在新聞大戰中進一步優化了融媒指揮調度機制。
二是建立融媒資源共享機制。組建成立融媒體新聞中心和新媒體中心,對全臺新聞資源和原兩個記者站進行整合,對網站、客戶端、雙微矩陣等新媒體資源進行系統合并,充分利用融媒體新聞中心、新聞綜合頻率在河北省內現有的采訪渠道和通聯渠道,加大一手信息資訊的收集力度。
采集完成后的新聞素材經粗編后,上傳到統一的融媒體新聞資源庫,各平臺根據節目需要進行制作播發。在近兩年全國兩會宣傳報道中,抽調廣播電視新媒體各平臺業務骨干組建播視網端全媒體團隊,前后方無縫銜接、緊密合作,“統一策劃、集中采集、網絡優先、多媒發布”的新型策采編發網絡優勢初步顯現。
三是建立融媒對外開放機制。外聯京津、內聯各市,持續鞏固和省內各兄弟臺和省外京津權威媒體的交流合作機制,初步實現全省民生新聞線索交換、京津冀媒體資源共享,讓協同采訪成為常態。積極與全國一流水準的大數據、云計算公司以及社會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合作,借助外腦、外力和頂尖技術全面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對接河北省委網信辦、省體育局等多部門,先后推出河北省大學生紀錄片節、球迷狂歡夜等大型全媒體聯動活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緊緊抓住技術革新帶來的機遇,先后投資近億元,不斷升級完善采、編、播、發、傳、審等各環節的物理空間建設,為深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一是打造互聯互通的資源調配平臺。以“中央廚房”建設為核心,構建以服務融媒體新聞中心為主,涵蓋新媒體中心、新聞綜合頻率、公共頻道等相關業務板塊的融媒體平臺及業務系統,實現各平臺端口之間的互聯互通,滿足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化新聞生產及新聞業務的統籌指揮管理。
二是打造高端高效的節目生產平臺。300平方米全媒體演播室以及不斷升級完善的云高清制作網具備國內一流水平,可同時滿足臺本級所有節目和各市縣、各行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視頻制作需求;廣播電視媒資庫存儲各類音視頻節目、素材達66萬小時,占全省音視頻資源的80%以上,實現了數字化存儲、集中化管理;“冀時”移動媒體云平臺具備服務全省媒體和政務的能力;IPTV網絡電視集成系統已經實現大屏到小屏、小屏返回大屏的“大小屏”互動;一系列先進技術的升級應用,有效滿足了新業態下節目內容的生產制作。
三是打造可管可控的內容監管平臺。積極推進后臺大數據技術的建設與應用,通過大數據抓取、熱點分析、用戶畫像等功能為管理決策、內容生產提供強大技術支撐。同時著眼網絡輿情安全的考量,加大對新媒體平臺內容的審核、監控和管理,切實對釋放內容做到可管可控。搭建完成“河北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矩陣統一管理技術平臺”,實現對全臺所有微信賬號內容的一鍵管理。
推動媒體融合最重要的是人的整合,關鍵是把合適的人才整合到合適的地方,然后通過激勵和引導產生增量效益。
一是抓考核。把推進媒體融合作為考核各相關部門工作成效的重要目標,在做好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本部門考核的基礎上,把向新媒體供稿量、優稿量作為采編人員考核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約束,倒逼優秀采編力量向新媒體傾斜,推動全臺編輯記者向全媒體記者編輯轉型。
二是抓激勵。積極推進新媒體供稿機制的落實,建立移動平臺首發稿酬制,對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在移動平臺首發或獨家播發的稿件進行稿酬獎勵,激勵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樹立“移動優先”理念,引導全體從業人員為臺內的新媒體多投稿、投好稿。
三是抓服務。在采取多種方式加大對采編人員的思想理念和新媒體業務水平培訓的同時,積極在工作室建設、節目創新創優扶持等服務措施上精準施策,努力給全體職工營造干事創業的舞臺。
2019年,全臺拿出2000萬元資金用于融媒體節目創新創優扶持,并積極啟動助力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室制建設。2019年9月,與首批獲得資金扶持的15檔節目進行簽約,對首批11家工作室進行授牌,進一步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熱情,培養鍛煉了一批以傳統采編人員為主的新媒體產品和運營團隊。
通過四個“堅持”和四個“創新”,河北廣播電視臺構建了一套全媒體指揮調度體系, 建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移動平臺, 打造了一批融媒體內容精品, 鍛造了一支全媒體人才隊伍, 建立了一套政策保障機制,初步完成從“相加”向“相融”階段的邁進,為新形勢下河北廣電媒體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以技術升級、流程優化、平臺再造、機制創新為主要手段,全國各家媒體強力由“傳統”向“新型”蛻變,這種“新型”不僅體現在新平臺、新技術、新機制的增量改革層面,更體現在對現有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的存量改革層面,以內容產業升級為核心的融媒生態圈正在形成,這也要求既要積極調整好融媒生態下的生產關系,又要防止出現“翻燒餅”影響生產力的健康發展。
總之,深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不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始終堅持一體化發展的方向與路徑,以“四全”媒體發展為目標,努力適應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新要求,主動融合、加快發展,使媒體融合的步伐走得更加扎實有效,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轉自中國記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