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
【摘 要】隨著新媒體市場的快速發展,媒介形態愈加多樣,移動應用、社交媒體、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應用、新業態重塑了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融媒體、全媒體等各業態的新媒體產業異軍突起。文章認為,媒介形態的快速融合與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質量的新媒體人才,社會對應用型新媒體人才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文章以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為例,主要從實踐教學體系、校企合作模式及孵化創業項目等方面,探析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產學研;網絡與新媒體;人才培養模式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一直在創新創業方向試圖凝練出專業特色,同時也積極探索與企業進行產學研的合作與實踐。學院根據學生在校內融媒體實踐基地的實踐經驗,打造學校、企業和社會“產、學、研、用”生態圈,滿足媒體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個人發展的全面需求。
一、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自2019年9月以來,學院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在校內為學生提供了基于融媒體的校內實踐基地,學生參與運營的學院官方微信、微博、校報、廣播站等全媒體實踐實訓平臺。
(一)校內建立融媒體實訓基地
學生分小組進入學院融媒體中心進行專業實踐,主要運營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賬號以及官方抖音賬號。學生在各個平臺實踐過程中,從選題策劃、內容組織、文案編輯、推送以及推廣運營等全流程都能夠得到綜合性訓練,學生以“創意”為中心,整合學校融媒體渠道資源、內容資源、形成新媒體矩陣,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應用實踐能力。
在融媒體平臺運營中,根據學生各自特長,從崗位需求出發,構建“微信運營實踐區”“微博運營實踐區”“抖音運營實踐區”等幾大運營專區,通過教學和實踐,學生能夠快速掌握不同形態的新媒體運營手段和運營技巧,塑造新媒體運營核心技能,提升未來新媒體運營的崗位競爭力。根據學生所學相關新媒體輿情分析等課程內容,讓學生能夠學會數據抓取、數據采集、數據統計、數據分析以及分析報告應用等技能。
(二)新媒體課程實踐教學項目
學院集中圍繞實踐教學、課程設計和實踐活動開展實踐項目,為了緊跟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媒體課堂教學中,以“新媒體營銷”課程作為實踐創新課,不斷創新課程形式和內容,讓學生能夠了解行業最新動態,通過最新的行業案例、直播和視頻案例等內容,取得了線上和線下較好的課程效果,學生以項目團隊形式進行新媒體整合營銷,對微信營銷、微博營銷、短視頻營銷、社群營銷、直播電商等新媒體營銷平臺進行項目實踐。
在微信營銷實踐中,要求學生以微信為平臺,選取一家企業(品牌),根據所選企業(品牌)目標人群需求,對個人微信進行重新定位和裝修,并至少添加30位新粉絲,然后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與粉絲開展營銷互動與交流。在具體實施項目中,學生以團隊形式開展營銷項目設計,從前期項目調研、項目實施、項目效果評估等環節都能夠有創意地完成產品營銷。
在直播電商營銷實踐中,要求學生以團隊形式進行“直播助農”,進行農產品直播電商實踐營銷,各項目組結合各自所在地域的特色農產品,從產品價格、產品包裝、產品特色等方面進行前期調研,項目團隊運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在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對吳起蘋果、米脂小米、戶太八號、和田大棗、燭山魔芋等特色農產品進行了營銷推廣,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學會帶貨主播的直播技巧和直播流程,學院還邀請了抖音、斗魚等平臺流量大咖為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和面對面交流,使項目團隊熟悉整個直播帶貨流程,讓學生進行前期選品,并以實時互動+視頻的形式呈現,學習帶貨主播種草、緊迫感促銷、視覺刺激等營銷手段,取得了較好的創新實踐效果。
二、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新媒體產業發展瞬息萬變,緊跟產業發展,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媒體人才是學院的目標。學院加強與新媒體企業的合作及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基礎能力和新媒體素養的鍛煉,了解市場用人需求,也是打通學校與企業發展的橋梁。學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教學質量為基礎,以能力素質為核心,確立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在校內開展新媒體項目訓練營
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以“網絡開發實訓”課程教學內容為主,在為期三周的項目訓練中,聘請企業導師為學生授課。為了提高學生在實踐技能上的核心競爭力,根據新媒體市場用人要求和標準,西安愛克斯未來有限公司聯合西安微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部分商業項目,讓學生在訓練營中參與,同時雙方共同提供用人崗位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在實踐技能上的鍛煉,使學生們對新媒體行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新媒體行業人才需求和要求有了更明確的認知,為未來就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項目訓練營是校企合作進行實訓課程創新的一次全新嘗試,新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學院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新媒體企業的學習交流,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推進發展共贏,為實現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目標建立全方位實踐教學體系。
(二)讓學生去企業感受新媒體企業文化
學院先后與陜西電視臺、百度百家號(西安)內容創業中心、西安愛克斯未來有限公司、西安微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影響力的媒體和上市公司簽訂教師培訓、學生實習、訓練營等校媒(企)協同育人協議,滿足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需求,通過“模塊教學+項目實踐”的方式進行培養,讓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定向實習。
結合業界發展的新動向,不斷思考學院的專業是否能夠走在前沿。學院對新媒體崗位進行調研,根據市場用人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包括運營、策劃、營銷、設計、文案、編輯、宣傳、剪輯、采訪、拍攝等新媒體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運用創業孵化項目激發學生創業意識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屬于融合學科,那么必須走多學科融合的發展路子模式,包括傳統新聞學、計算機技術、中外文藝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加大信息科技課程比重,強調跨學科的知識結構,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為切實做好產學研一體化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學院專門建立了以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產品設計專業組成的師生團隊,打造產品形象設計產學研一體化項目,以“我為脫貧出創意”為思路,結合自身專業所長對學院結對幫扶的吳起縣幾家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幫扶,組建項目團隊從農產品運營理念、包裝、渠道、平臺等方面提出了專業的建議,提供對產品發展思路、包裝、品牌意識、新媒體平臺的開發等方面的產品形象推廣實施方案。
(一)鼓勵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
“行起視覺項目”是依托學校雙百工程而設立的一個扶貧項目,是將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及產品設計專業的智力優勢與吳起縣產業扶貧實踐需求相結合,聚焦吳起縣特色農產品在新媒體平臺中的營銷、產品包裝、品牌形象設計等,做好吳起縣產業形象推廣及發展的助手,為革命老區振興、扶貧攻堅提供長期支持。
作為西安財經大學對口幫扶縣,以吳起羊肉為突破點,結合吳起羊肉特色,通過運用新媒體專業知識,采用新媒體運營方案,使各平臺形成合力,以“內容+運營+數據”的新媒體運營模式,整合吳起羊肉品牌,通過線上電商模式和線下商業模式形成合力,打造以吳起牌為商標的吳起特產,讓吳起羊肉真正走出去,面向全國,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知名羊肉品牌。
(二)學生參與新媒體企業商業項目
新媒體的邊界超過了教科書的界定,內容、產品、傳播已融為一體。新媒體通過技術找到用戶,通過內容創新抓住流量,學院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與新媒體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孵化打造IP,積極探索新的課程形式,從內容出發,打造自己的特色內容。
吳起脫貧攻堅成果展覽館布展設計是西安財經大學與吳起縣“雙百工程”的重要扶貧項目,學生以項目團隊形式經過對吳起縣脫貧攻堅成果展覽館的現狀考察后,對展館、展館入口及展廳內部多個板塊區域進行了展示設計。通過線上及線下多種方式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溝通、順利完成展館效果圖設計以及展館的布展和施工、展覽館中吊頂展示設計、墻面政府工作內容排版展示、吳起特色農產品展柜布置等多個細節方面的最終方案,“雙百工程”產學研一體化項目使學生實踐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三)成立新媒體項目工作室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實行工作室項目教學,計劃成立新媒體項目工作室(引企駐校),搭建自媒體實踐平臺,通過圖文編輯、影像制作、交互產品設計、社會化媒體營銷等重點項目訓練,以“全國新媒體創意大賽”和“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兩個賽事為抓手,組成創作團隊主體,以賽促教,全方位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打造專業特色。
四、結語
在國內由于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起步晚,屬于新增專業,大多數院校仍處于摸索階段。作為獨立院校中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如何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上結合自身的特點使其具有針對性和辦學特色,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是新媒體環境下獨立院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李明德,劉嬋君.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傳媒,2017(21):17-18+20.
[2] 徐文靜.新媒體人才培養實踐的探索與思考[J].青年記者,2016(12):102-103.
[3]李衛東,鄧雯.應用模式創新設計能力: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培養的核心目標[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4):148-153.
[4]宋采橋.“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在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踐行[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63-64.
[5]張芹,黃宏.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3).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