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輝
【摘要】化工合成制藥廢水處理過程中要能結合不同的廢水類型,在了解廢水的特性基礎上采用相適應的處理技術,為生態環境保護起到積極作用。化工合成制藥廢水處理技術科學應用下,有效提高廢水處理的效率,這對化工合成制藥企業在市場中可持續發展也能起到積極作用,也能對社會經濟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化工合成制藥;廢水;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R9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64
引言
制藥廢水中,常常由不同的藥劑組成其包括了抗生素、合成藥物甚至中成藥生產過程中的廢水,成分十分復雜。與其他工業的廢水不同,制藥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特別多,用普通的生物方法難以去除,又由于其顏色比一般廢水要深而且含鹽量很高,從生化的角度來說,很多處理廢水的方法無法使用。
1 ?化工合成制藥廢水危害性
合成制藥過程主要采用化學藥物和植物作為原材料,這些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危害物質,有些物質很難被降解,給自然環境帶來惡劣影響,由此,合成制藥廢水處理是化工行業發展過程的重點難題,只有解決廢水問題,才能幫助化工行業不斷前行,推動我國綠色經濟不斷發展。如果企業對廢水處理不夠重視,肆意排放廢水,將會給我國水資源帶來嚴重危害,影響人們用水安全,對社會穩定發展和進步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2 ?化工合成制藥廢水處理技術
2.1鐵碳微電解處理法
鐵碳微電解處理法利用鐵屑、碳粒組成了原電池,利用金屬的腐蝕特性讓粒子發生沉降,并使廢水脫色,處理完畢后的廢水中的鐵離子會繼續反應,生成大量Fe(OH)3,繼續吸附廢水中的重金屬和其他懸浮物,減少化工合成制藥廢水的有毒物質。化工合成制藥廢水污染物類型多,負荷穩定性差,采用直接處理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采用鐵碳微電解法進行預處理,該種處理方式不需要應用其他能源即可完成對廢水的處理。以某化工合成制藥廢水為例,其BOD值為1450.5mg/L,COD值為6049.33mg/L,pH值為4,均值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但是不符合化工合成制藥廢水的整體排放標準,因此,在處理前,可先采用鐵碳微電解處理法提高廢水pH值,調節酸堿度,并改善廢水色度,去除COD,提供廢水可生化性。
2.2生化處理技術
化工合成制藥中運用的化學藥物以及植物是主要原料,材料加工中會產生一些危害物質,這些物質難以被降解,產生的廢水如果沒有經過處理就經排放,必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處在當前的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化工合成制藥廢水的處理顯得愈來愈重要,化工合成制藥企業在生產中如果對廢水處理的重視度不足,對于生產中產生的廢水肆意排放,對水資源的危害是比較大,間接性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這對社會穩定發展也會產生惡劣的影響。化工合成制藥廢水處理中將生化處理技術加以應用,能達到良好處理效果,如深井曝氣法以及生物接觸氧氣法的運用,采用深井曝氣法能夠在成本上大大節約,所占據的空間也比較小,能為企業節省成本,技術應用的經濟性比較顯著,避免污泥膨脹問題發生。而在對廢水處理中在外界因素影響比較大,如受到溫度以及其后因素影響較大。采用生物接觸氧氣方法,主要是運用生物膜法把廢水當中微生物通過設備充入氧氣,將廢水中活性污泥以及生物膜結合起來,從而降低污泥含量,廢水處理穩定性相對比較高,能對廢水處理的質量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2.3厭氧處理技術
化工合成制藥廢水處理中采用厭氧處理技術能夠起到積極作用,采用多種微生物作用的情況下,把大分子有機物轉化成甲烷以及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不同微生物代謝過程相互影響和制約,從而形成了復雜化生態系統。厭氧處理技術的應用分成幾個重要的環節:水解環節、發酵環節、產乙酸環節、產甲烷環節。廢水處理中在厭氧處理技術的應用下,水解環節高分子有機物由于相對分子質量大,無法透過細胞膜,所以不能為細胞直接應用,第一階段會被細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水解產物。進入發酵環節的時候,小分子化合物發酵細菌的細胞內轉化成更簡單化合物分泌到細胞外,在這一環節的產物是有揮發性脂肪酸以及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相應的產物。進入到乙酸的環節時,產物會進一步進行轉化,轉化成乙酸以及氫氣和碳酸等細胞物質。最后在產生甲烷的環節,主要將乙酸以及氫氣等轉化成甲烷以及二氧化碳等相應新細胞物質。厭氧技術的應用在當前已經愈來愈成熟,該技術的應用發展中也形成了諸多相關處理技術,如厭氧流化床處理方法,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處理方法,這些都能夠在對化工合成制藥廢水的處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提高廢水處理的質量水平。厭氧處理技術實際應用中對IC反應器處理合成制藥廢水過程中,通過IC反應器實驗裝置的運用,經過不同的區發揮作用,如混合區反應器底部進水,顆粒污泥以及氣液分離器回流的泥水混合物在這一區域混合。不同區間所發揮的作用不同,反應器采用兩級三相分離器實現,獲得高污泥濃度,大量沼氣以及內循環的劇烈擾動,將泥水能夠充分接觸下從而能夠達到比較優質的傳質效果。
2.4混凝沉淀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對廢水狀態進行改變,將廢水中的部分成分轉變為絮狀物,以降低廢水渾濁度和色度,讓絮狀物受到重力影響,沉淀到水底。該技術發展時間比較長,在以往工業廢水處理中很早開始運用,促使該技術工藝更加完善,同時具有操作過程簡便,廢水處理具有更高穩定性的優勢。在合成制藥廢水處理中運用該技術,相關技術人員結合廢水處理情況,采取適量的混凝劑,在很短時間內即可達到沉淀效果,但是該技術對毒性制藥廢水的處理能力比較差,對有害物質處理不到位,造成廢水毒性仍然存在。為此,需要技術人員掌握所有廢水處理技術要點以及優劣勢,確保在廢水處理過程中采取最佳處理技術,以達到廢水處理預期目標,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3 ?結束語
綜上而言,化工合成制藥廢水處理技術的實際應用當中,為能從整體上提升處理效果,就要在實際的處理工作中將處理技術加以科學化應用,符合廢水處理的要求,提高廢水處理的質量。通過文中介紹的幾種廢水處理的技術,這對實踐技術應用能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新熠.化工制藥廢水的處理工藝[J].當代化工研究,2019(2):156-157.
[2]羅也夫.化工制藥廢水的處理工藝研究[J].化工管理,201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