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媛媛

“杜嬢嬢,大骨頭是有害垃圾還是其他垃圾啊?”
“你看一下,我的垃圾分類對嗎?”
……
每天早上,杜嬢嬢都會出現在渝北區龍山街道聚信小區的垃圾桶旁。遛早的老人、上班族提著一袋袋垃圾出門時,對于拿不準的垃圾分類,都習慣詢問垃圾分類指導員杜成碧。
像聚信小區一樣,我市不少小區都設立了垃圾分類指導員。去年3月,重慶正式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四級指導員制度”,按照“市、區縣、鎮街、社區”建立四級指導員隊伍,對垃圾分類法規、標準和知識進行宣傳,對生活垃圾分類行為進行指導和監督。
熱心的“綠馬甲”Warm-hearted “Green Vest”
“砰!”一個小姑娘匆匆路過,將一個塑料袋裹著的爛橘子,扔進了寫有“廚余垃圾”的藍色垃圾桶。
“你看,塑料袋不屬于廚余垃圾,我得把它挑出來。”身穿綠馬甲的杜嬢嬢翻開垃圾桶蓋子,取出爛橘子投進“廚余垃圾”桶里,再把塑料袋丟進旁邊的“其它垃圾”桶。
杜成碧今年68歲,作為渝北區龍山街道聚信小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社區居民對她的一致評價是“專業又熱情”。有著30多年黨齡的杜成碧,退休前在單位做工會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為了當好垃圾分類指導員,去年她經過了近五個月的培訓。
“魚刺和小骨頭都是廚余垃圾,但大棒骨太大,屬于降解時間長的垃圾,要歸入‘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一般出現在房屋裝修時,要特別提醒一下裝修的居民和工人?!碧崞鹄诸?,杜成碧就打開了話匣子。
“年紀大的人接受新東西慢一些,給他們講垃圾分類有點惱火,說過幾遍還是忘,就一遍遍地說,手把手地教。”杜成碧說,念叨了幾個月,她負責的小區里,大多數老人都學會了垃圾分類。
怎樣才能讓居民對垃圾分類入心入腦?除了不厭其煩地勸說,杜成碧還有自己的經驗,“如果我們只動口不動手,居民會有逆反心理。如果他們看到我們在垃圾箱旁不嫌臟、不嫌累地給垃圾分類,就會被帶動。”
日行兩萬步Walk 20,000 Steps A Day
65歲的譚天明是一名老黨員了,在社區里當了十多年志愿者。去年,得知要招募垃圾分類指導員,他立馬就報了名。
譚天明負責的保利椰風小區,設置有4處智能垃圾分類廂房。市民若投遞垃圾正確,就可以賺到積分,積分多了還可以換到相應的禮品。
早上七八點是居民丟垃圾的高峰期,譚天明一般七點左右就開始上崗。
剛開始上崗的那段時間,譚天明不僅要當宣傳員、指導員,很多時候還要負責動手撿垃圾?!坝械娜丝赡苤鄙习?,隔著老遠就把垃圾袋甩過來?!焙芏嗬疤伞痹诶芭?,有的垃圾還散落一地,不僅臟亂,還散發腐臭。譚天明一邊撿,一邊給居民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遇到居民倒垃圾分類不正確,譚天明也會阻止?!爱斎?,我們要講究策略。你要是一上來就說‘你這個垃圾弄得不對’,那肯定會發生爭執。”譚天明有自己的辦法,“要是遇著著急上班的,我就會說你的垃圾分類搞錯了,這次我幫你扔,下回記得弄對。”
“說得多了,大家還是聽進去了。幾個月下來,社區里大多數人都學會了垃圾分類 ,分類準確率也越來越高?!弊T天明說。
譚天明一天工作4個小時,除了保利椰風小區外,還要負責聚信廣場、新城綠園、麗景雅苑四個小區的的垃圾分類指導。每天穿梭在幾個小區,譚天明說一天下來,要走差不多兩萬步。
1.4萬余名指導員Over 14,000 Instructors
垃圾分類不是小事,它不僅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也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
“如今,在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帶動下,大部分居民已經養成自覺分類垃圾的習慣。”渝北區龍山街道工作人員徐鑫告訴今日重慶記者,街道以社區為單位,成立了13支垃圾分類指導員小隊,每支小隊有5至7人,一共77人。
每天,在居民定時定點投放期間,指導員輪流在各個投放點輔助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對于不便下樓投放垃圾的居民,指導員還會上門服務。
去年6月,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城市居民每500戶應配備1名社區級指導員,農村居民每個行政村應配備1名村級指導員。
四級垃圾分類指導員制度,是重慶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一大創新舉措,并在“2019新時代中國繁榮城市論壇”上榮獲“中國繁榮城市管理創新范例”。
“重慶已經做好計劃,正在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辦負責人易宏志介紹,按照《重慶市深化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2021年,全市城市建成區內75%以上的街道(鎮)和全市40%以上的行政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以上。
同時,重慶將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法規標準。《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計劃將在今年出臺。
現在,像杜嬢嬢和譚爺爺這樣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全市有1.4萬余名,他們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一起為改善家園的生活環境努力,一起為重慶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