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氣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要素,隨著城市建設、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氣污染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大氣顆粒物中粒徑≤10μm的顆粒物(PM10),因其可進入人體呼吸道且不易排出體外,損害人體健康,引起人類更多的重視。其按照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不同可以分成粗顆粒物(PM_(2.5-10))、細顆粒物(PM_(2.5))、超細顆粒物(PM0.1)。通過研究發現,大氣粗顆粒物已經成為除機動車尾氣排放外,影響北京市空氣質量的重要組分。因此,大氣粗顆粒物治理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為貫徹落實《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做好每月街鄉鎮揚塵等粗顆粒物空氣質量考核監測,推動大氣污染治理責任落實到街鄉鎮。通過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監測數據,客觀反映各“街、鄉、社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摸清楚揚塵污染的分布特點,為“街、鄉、社區”等基層單位在治理揚塵污染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治工作,從而達到對細顆粒物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基本依據。因此,新建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是實現“街、鄉、社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 藍天保衛戰,大氣粗顆粒物網絡,考核、治理
緒 論
大氣粗顆粒物即粒徑為2.5—10微米的顆粒,其主要來自于地面揚塵、工業廢氣、以及生物性來源。通過研究發現,大氣粗顆粒物已經成為除機動車尾氣排放外,影響北京市空氣質量的重要組分。******生態環境局依據******地理分布及行政區域劃分,建設完成了由78座自動站組成,覆蓋全區21個鄉鎮、街道、經濟開發區的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通過監測網絡實時對******大氣粗顆粒物污染情況進行監測,并依據監測數據制定了每月街鄉鎮粗顆粒物空氣質量考核制度。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投入使用后,有效的推動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區政府及街鄉鎮依托粗顆粒物監測網絡提供的數據,通過精細化、網格化管理,大大降低大氣粗顆粒物污染濃度,從而使得細顆粒物污染物濃度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1%,濃度及同比下降幅度均排名全市第一位,為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已經成為推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技術科技手段。
一、******研究區域概括
1、******基本情況
******隸屬北京市,地理坐標西起東經116°39 ′33",東至117°30 ′25 ",東西長69公里;南起北緯40°13 ′ 7",北至北緯40°47 ′57",幅員面積2229.45平方千米,是北京市面積最大的區。戶籍人口43.3萬(常住人口47.8萬),轄17個鎮、2個街道和1個鄉(地區辦事處)和1個經濟開發區。
2、******天氣情況
******地區與燕山山地、華北平原以及內蒙古交接,氣候干燥,風沙天氣相對較多,春冬季節綠色植被不足,地表土壤裸露易產生揚塵天氣,以及周邊地區塵土的遠距離傳輸,也是空氣中顆粒物污染嚴重的原因。
二、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建設情況
(一)網絡建設背景
為貫徹落實《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以及2018年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促進首都生態文明與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的有關要求,做好每月鎮街揚塵等粗顆粒物空氣質量考核監測,推動大氣污染治理責任落實到鎮街。
(二)網絡建設情況
1、監測點位選址要求
大氣粗顆粒物監測點位應設置在街道、鄉、鎮的人員集中居住地,用以表征本地人口密集區空氣質量整體狀況和變化趨勢。*****人民政府需要在全區21個鄉鎮、街道、經濟開發區,建設街鄉鎮空氣質量考核監測基礎網絡。
監測點位選址要求經過初選和論證兩個階段,對不符合要求的站址進行更換,經再次論證,待全部通過后,并上報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通過論證后,開始******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截止2018年6月底各鎮、街道(地區)、經濟開發區確定符合站址要求的粗顆粒物監測站址78個。其中每個街道布設2個點位、每個鄉鎮布設4個點位,點位之間的距離原則上不小于2公里。并對檢測點周圍環境(地面、使用面積、周圍建筑、防火安全、交通環境)和各區監測站點基礎建設(通電、通訊、通路、地面平整)等工作作出要求,要求在各街道、鄉、鎮確定監測點位后,應進行外部配套設施的簡單施工,以滿足監測設備的安裝和布設。
2、站址建設情況
2018年7月至9月,按照《北京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做好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確定了施工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并嚴格按照《監測站點基礎建設要求》完成了******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站點基礎建設工作。
(三)驗收及移交情況
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站點基礎建設工作完成后,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組織人員對78座站點進行勘察、驗收,******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基礎站點全部一次性驗收通過。
三、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應用情況
1、數據匯總
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實施掌握各鎮、街道(地區)、經濟開發區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2019年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數據匯總:
2019年大氣細顆粒物監測網絡數據匯總:
2、數據應用
2019年粗顆粒物、細顆粒物濃度變化趨勢見圖1.
由圖1可知:(1)粗顆粒物、細顆粒物濃度有明顯的季節差異。春冬季濃度最高,大于秋季濃度,而夏季濃度最低。推測出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是北京地區春季多風干燥,易出現大風揚塵天氣;并且春冬季節為采暖期,燃料的燃燒增大大顆粒物的污染;此外春冬季節溫度較低,有利于新顆粒的富集長大。而夏季雨水相對豐富,地面揚塵明顯降低;并且夏季溫度較高抑制新顆粒的富集。(2)通過降低大氣粗顆粒物污染濃度,促使細顆粒物污染物濃度得到有效控制。依據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數據,制定對“街、鄉、社區”大氣環境質量考核辦法,壓實街鄉鎮責任的基礎性工作,為精準治理揚塵污染提供基本依據。
3、成果
依托每月大氣粗顆粒物自動監測數據,各級政府及時響應,采取了多種有效的大氣污染物治理措施。
⑴ 對于天氣干燥的風沙天氣,利用城市灑水車灑水或人工降雨等措施,增加空氣濕度,抑制揚塵天氣的發生。
⑵ 加強城市綠化。針對春冬季節綠色植被不足,加強城市的綠化建設也成為促進水體建設十分重要的工作。
⑶ 針對春冬季節該地區溫度較低,對鄉鎮地區,用太陽能供暖代替煤炭燃燒供暖。比如建造陽光房、太陽能煙囪,太陽能光伏電池等式太陽能建筑。對于城市地區用天然氣供暖代替煤炭燃燒供暖。
通過精細化、網格化管理,通過多渠道降塵手段,對大氣污染物進行有效治理。2019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1%,濃度及同比下降幅度均排名全市第一位,為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環境空氣質量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結 論
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主要瞄準的就是揚塵污染,包括建筑揚塵、道路揚塵、施工揚塵等。通過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監測結果,客觀反映各“街、鄉、社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摸清楚揚塵污染的空間分布特點,為精準治理揚塵污染提供基本依據。通過對大氣粗顆粒物進行有效治理,使得我區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建設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是壓實“街、鄉、社區”責任,為“街、鄉、社區”等基層單位在治理揚塵污染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是貫徹落實《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及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促進首都生態文明與城鄉環境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落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督查機制,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礎。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為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PM2.5濃度明顯降低,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提供重要技術、數據支撐。
參考文獻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發〔2015〕25號)
[2] 《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56號)
[3] 《北京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做好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建設工作的通知》京大氣辦〔2018〕15號
[4] 《北京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快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建設的通知》京大氣辦〔2018〕51號
[5] 《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廳字〔2017〕35號)
[6]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辦公室關于做好大氣粗顆粒物監測點位選址確認工作的通知》京環辦〔2018〕85號
作者簡介:
袁華山(1979.5-),男,漢族,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籍貫:北京市密云區,研究方向:環境污染與防治(大氣),所在單位:北京市密云區生態環境局環境保護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