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高考改革后,山東省增加了 “讀后續寫”的題型,給學生應試和教師教學都提出了新的挑戰。針對現有教材的不足,增加學生英文名著的閱讀量已成為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課上和課下的名著閱讀活動,對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提高閱讀技巧,提升寫作能力,開拓視野,培養英文文學素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考英語;讀后續寫;名著閱讀
2017年高中英語《新課標》公布后,英語科目高考的內容也在發生著變化和新的嘗試,從全面考察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的目的出發,高考英語增加了一個新的題型——讀后續寫。“讀后續寫”考察的是學生對英語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綜合能力,既要讀懂和理解原文,還要能夠在原文的敘事邏輯基礎上,通過續寫推動情節的發展。這一全新的改變對學生掌握英語讀寫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學生和老師又是一項新的挑戰,在沒有以往教學基礎的情況下,教師如何制定教學方案,如何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都成為教學中的挑戰。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真鉆研“讀后續寫”的教學要求,總結出如何通過開展“名著閱讀”顯著提高“讀后續寫”技能的措施。
一、“讀后續寫”的要求和教學現狀
從高考對“讀后續寫”的評分標準看,以“讀”為輔,以“寫”為主,但是“讀后續寫”的基礎仍然是“讀”,只有讀懂原文,才能為下一步的“寫”做好鋪墊。在山東省高考“讀后續寫”的評分標準中,25分的題目共分為七檔,考察的是“內容”、“詞匯語法”和“篇章結構”三方面,評分最高檔(22分-25分)的要求“(一)創造了新穎、豐富、合理的內容,富有邏輯性,續寫完整,與原文情景融洽度高;(二)使用了多樣且恰當的詞匯和語法結構,表達流暢,語言錯誤很少,且完全不影響理解;(三)自然有效地使用了段落間、詞語間銜接手段,全文結構清晰,前后呼應、意義連貫。”因此,要想獲得高分,就要按照這一標準行文,不但要求表達的準確完整,還要讓文章有文采。
然而對絕大多數高中生來說,英語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往往就是閱讀和寫作。沒有充足的詞匯量和相關的文化積累,就很難讀懂文章的意思,更談不上理解文章的主題和行文邏輯;對于寫作,也是建立在詞匯和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將語言表達的準確、完整以及生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應用文寫作模式化、套路化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學生通過模仿和背誦范文作為提高成績的手段,并不是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高技能,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語言。
再者,部分學校和教師的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仍然沿用過去先詞匯、再課文、最后語法這樣的教學步驟,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難以激發學生對英語文章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提高非常緩慢。
二、名著閱讀對提高學生讀后續寫能力的作用
結合各國語言教學的經驗總結,提高高考英語閱讀和寫作成績的關鍵仍然是大量的有效閱讀和寫作訓練。在英語的新教材中,盡管閱讀的篇幅有了明顯的增加,但是對于提高學生高考成績來說,仍然是不足的,需要學生在教材以外繼續增加閱讀量。而課外最好的閱讀素材無疑就是大量的英文名著,名著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顯著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拓寬視野
現行高中英語教材中也包含有一定量的英文名著,但是為了適應教學的需要,入選的名著數量有限而且大多數是節選,為了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即使是節選的文章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刪減和改編。與原文相比,教材里的內容不完整,文學性也降低了。因此增加英文原著的閱讀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現行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英文的閱讀范圍,提高了英文閱讀量。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為了應對高考的測試,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老師通常會教授學生一些應試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比如:跳讀、略讀、猜詞義、尋找關鍵句關鍵詞、“蒙”答案等等,這樣的方法往往是短視的,也許提高了一次兩次的成績,但是在真正用于閱讀過程中時杯水車薪。通過筆者的觀察,學生在做“讀后續寫”以及其他閱讀題時,還是習慣逐字逐句通讀全文,遇到生詞先去查字典,反復回讀那些難以理解的長句子,這樣的閱讀方法速度慢,只是幫助理解了個別詞語和句子,不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和結構,更激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而閱讀名著通常更多是在課后一種輕松的狀態下完成的,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常不糾結于個別詞句的含義,而且通過上下文語境來推斷文章的內容,這樣當閱讀量逐漸增多后,就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猜詞義”、“略讀”、“跳讀”等閱讀方法,假以時日便可以在考試中靈活運用。
(三)豐富學生的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古今的英文名著多出自于國外的語言大家,他們的文章都是經過多次提煉修改后才發表出來并流傳至今,既有內容方面的深刻意義,又是語言表達的典范。名著中使用的各種句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段,語法結構都是歷經了時代的考驗。比如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經典著作A Tale of Two Cities(《雙城記》),開篇是這樣一句話“This is the best of times,this is the worst of times.This is the year of wisdom,this is the year of foolishness.”通過一個排比句,小說所處的時代特征就表達出來了。因此,大量閱讀這些名著對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閱讀名著除了可以學習作者的行文結構外,作者對景色、人物、事件等的細節描寫也是一筆珍貴的文字財富,值得學生著重學習體會。比如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經典著作Pride &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中,在第九章中有一段對莊園內部的表述“All the rooms were of a good size,and elegantly yet sensibly furnished.From every window there was an attractive view.”讀到這些句子,屋內的景象躍然眼前,仿佛身臨其境。這種對細節的描寫正是學生所欠缺的,也是高考中很容易提分的亮點,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對細微處描寫的表達能力和創作意識。
三、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的建議
開展名著閱讀不是簡單地安排學生自己去選擇書目閱讀,而是要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把需要“讀什么”和“怎么讀”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從“語言表達”、“閱讀思辨”和“發散思維”三方面入手,通過課上和課下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
首先,廣泛收集英文名著。通過老師推薦、學生自薦等方式,整理出一份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名著書目,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書目閱讀。筆者結合本班同學情況,推薦了Oliver Twist,The Education of Love,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等英文名著。
其次,確定書目后,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小組中同學的英語水平要有所差異,每個小組的整體水平相近,開展小組閱讀活動。由英語水平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帶領組內成員進行文章的“精讀”、“粗讀”和交流,組內成員討論對名著內容的理解和遇到的閱讀困難,組長記錄大家的問題后,可以向老師求助。組長還負責整理名著中的精彩詞句,供組員學習。在課上,教師可以將名著的精華再次為同學們講解,強化學生的英語素養,加深學生對英美文化和文學的理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分組閱讀后,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基本能夠準確掌握文章的主體、觀點,能夠初步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邏輯結構,從而整體強化學生讀后續寫能力。
第三,通過閱讀積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不僅讓學生閱讀了名著,同時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為“續寫”打下基礎。我們在閱讀名著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時,魯濱遜在第四次航海時,船只發生海難,只有他一人幸存,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會用什么辦法把船上的食物、衣服等運到小島上呢?學生們展開大膽的想象,先是通過小組討論想到了很多方法,然后書寫成文字。通過學生上交的作文可以看出,他們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欠缺的只是準確的表達能力和書寫規范。學生通過將自己的續寫文章與原著比對,找到表述的差距,加深了對原著的理解和優秀寫作的認識。由此可見,閱讀名著對提高閱讀能力及寫作的興趣是功不可沒的。
第四,鼓勵學生堅持寫閱讀筆記。每天的名著閱讀結束后,為了加深閱讀記憶,鼓勵學生堅持寫閱讀筆記,運用自己的語言將閱讀的內容進行總結。在寫閱讀筆記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所讀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思考和梳理,寫作的過程則是對思考內容的深度加工。通過不斷堅持的訓練,學生逐漸就掌握了從讀到寫的過程,對于寫作有積極的作用。比如,某學生在讀了名著Wuthering Heights后,總結了對女性主義的理解:Apart from Catherine Earnshaw,Catherine Linton is also a girl who has strong feminism consciousness.In fact,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novel,in the lifetime of Catherine Linton,she has experienced an important change,that is,she has changed from a traditional girl to a new female who has strong consciousness to be independent and self-support.可以看出,學生對名著的理解逐步到位,總結的表述也準確而精煉。
綜上所述,“讀后續寫”是在新課標要求下,新高考作出的一項全新嘗試,對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標為指導方針,不糾結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以名著閱讀的方式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完善英語名著閱讀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英文閱讀興趣,提升文化素養,通過不懈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讓學生達到讀懂語言材料,抓住續寫主旨,寫作文章緊扣主題,邏輯緊密,表述準確生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姜琳、陳錦.讀后續寫對英語寫作語言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發展的影響[J].現代外語.2015(03):41-42
[2] 陳友紅.整合教材 讀后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新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07):91-92
[3] 溫玉波.高中英語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實踐[J].華夏教師.2019(08):42-43
作者簡介:鄒英蕊.(1969.12),女,漢族,山東濟南,學位:大學本科文學學士,職位:高中英語教師,職稱: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