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摘 要: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給法律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這也給我 國的法學界在理念建構、研究范式與司法實務等方面帶來相當大的沖擊。為了應對這些挑戰, 法學教育必須應勢而起,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標等方面進行變革,將信息技術與傳 統法學教育結合,以跨學科、前瞻性和體系性的理念與模式來培養復合型的智能法學人才。
[關鍵詞] 人工智能; 法學實踐教學; 知識整理;
1 智能信息技術帶給法學教育的挑戰
1.1智能信息技術帶給法學理論的挑戰
首先,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服務行業的廣泛 應用,對機器人的法律主體資格和責任承擔提出 了拷問,而基于其深度學習能力,衍生出了“算法 歧視”“權責分配”等一系列問題。其次,大數據、 物聯網和云計算極大改變了網絡生態和社會運行 方式。萬物互聯時代,各國法的邊界在不斷模糊, 執法的范圍和難度在不斷提升,網絡安全、數據泄 露、隱私權保護等成為了學界關注的新焦點。第 三,區塊鏈具有可追溯性、不可更改性和可實現數 據高度共享等特性,該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 數字化管理、尋求社會治理改革的新契機。我國 已于2016年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發展 白皮書》,并于2019年將區塊鏈治理正式提高至 國家戰略層面。區塊鏈對社會治理架構的改變將 對國家的經濟、法律、制度、貨幣和社會政治關系 產生重大影響,而法學理論必須對這些前所未有 的變化作出回應和調整。
1.2 智能信息技術帶給法學研究的挑戰
智能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不 僅 改 變 了法學研究的對象,也改變了法學研究的模式與 方法。就研究對象而言,針對弱人工智能現實、直 觀、對法律影響相對較小的特點,法學研究還是沿 用傳統的研究范式,在現有理論和法的分類框架 內進行局部性、片段式的調整;而強人工智能對法 律的影響是沖擊性的,傳統法學研究范式對相關 問題無法進行局部調整,必須結合智能信息技術, 做全方位 的、體 系 性 的 變 革136。而 在 對 新 型 法 學研究范式的探索中,關于法學與科技如何協同, 研究理念該如何轉變,研究方式該如何確立等,又 存在著諸多分歧。一方面,智能信息技術對社會 生態產生了質的變革,要求研究范式必須向科學 方向不斷調整,將科技內涵與實質囊括其中;另一 方面,法學研究的根本依然是法律,對法哲學的思 考、對法律關系的詮釋,以及對社會制度的構建都 必須以法學理論與知識體系作為基礎。因此,如 何協調科學與法律在研究中的關系,是必須審慎 思考的問題。
2 人工智能時代法的實踐對我國法學教育的新要求
高校的法律教育作為法律行業的發展基礎,向社會輸送具 有法律方面專業知識和素養的人才重要源泉。由于法律人工 智能的快速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法律行業運行的基本模 式,從而就改變了社會對法學和相關學科人才的需求結構,同 時也要求了法學人才知識背景要相應變化,并且國家在人工智 能時代下對法學教育人才培養也是格外重視,這些都要求了我 國高校的法學教育應積極回應,做出變化。其中,中國的一些 法學院在法律研究和教學方面結合了自己的優勢,并根據《新 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建立了“人工智能+法律”學院,研究 中心或實驗室。“人工智能+法律”橫向復合型人才,包括在北 京大學建立法律人工智能實驗室,在華東政法大學建立人工智 能與大數據指數研究院; 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的成 立,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也試圖整合“法律+技術”。 在此類 綜合性大學的發展中,法學院校,科技院校總結了以下幾種方 法,以實現人工智能在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2.1 法學教育內容關于人工智能的升級創新
1.構建人工智能法學體系
構建和完善人工智能法學體系,加強學科規范建設,以傳 統的法學研究入手,將其獨立成學科成體系。在法學體系中對 人工智能法學的體現是在根本上認可人工智能法學的重要性, 這樣可以更加系統地完善這一學科,并且可以有理論有基礎地 發展。在過去的實踐過程中,其中西南政法大學自主設置了學 科目錄以外法學二級學科———人工智能法學,這使人才的培養 有了學科支撐,有了學科的支持進而會更加完善整個法學體 系。全面的構建人工智能法學學科,這有助于對人工智能的法 學教育更加系統理論的研究,在填補中國法學教育空白具有極 為重要的意義。
2.增設人工智能法學課程
傳統的法學院校都是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列出近期的培 養計劃,僅僅開設單一的法律課程,這使得大部分高校畢業的 法學生根據教師傳授的課程,基礎地法學理論法學觀點解決實 務中的問題,結果大多不盡人意,處理實務起來過于不懂變通, 不能靈活解決問題。由于人工智能技術也是極具專業知識的 學習,而現今一些法學專業基礎數學課程都沒有,對于人工智 能技術難以理解運用。我們普通高校現可以從法律( 非法學) 的研究生和本科法學雙學位這類跨學科的學生入手,著重培養 進行人工智能法學教育,在有一定的跨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背 景中再融入法學教育,這對人工智能法學的發展研究是有一定 的幫助。而對于沒有其他學科背景的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開 設入門的計算機類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加之其他計算機,軟 件編程,人工智能方面的選修課程,豐富法學學科課程,也同時 彌補了法學專業的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知識的匱乏,難以完成 人工智能法學的研究。
2.2 法學教育方式關于人工智能的升級創新
1.教學通用人工智能的應用
隨著法律人工智能技術對助理類工作的替代,通常在高校 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一些手機 app,微信小程序等幫助教師在課 堂上完成一些基礎工作,例如課堂的出勤簽到,隨堂作業的提 交,課堂互動的記錄,以及結課考試成績統計,極大的提高課堂 教學的效率。在課前的課時調整,課表調整,教師安排,教室安 排,等都可以大大提升效率,減少錯誤率。以及在課程設計方 面還可以及時統計和反饋學生對課堂的不同的聲音。 傳統的法學學科培養計劃是教學團隊根據學科而制定的,現在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聽到快捷地聽到學生們的聲音,加強學生與 教師的溝通。
2.人工智能算法的應用( 檢索算法)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到現今可以對照人類在自然語言理解、 學習、推理問題求解等方面的智能行為,能模擬、延伸、擴展人 類智能。與傳統的計算機軟件系統相比,人工智能以知識為主 要研究對象,大多采用啟發式方法而不用窮舉的方法來解決問 題。在法學教育中運用人工智能分析數據,可以不局限于小范 圍分析,而轉為大范圍,整體性,時效性,有效快速的分析數據, 可以得到更為精準的分析結果和數據。使用數據全集可以導 致更全方位和更全面的理解,這可以揭示難以通過抽樣方法揭 示的細節。
秦皇島市委黨校 0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