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的是當下融媒體工作室的具體發展路徑,以《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融媒體工作室為例,分析其生產內容、團隊結構、用戶思維等方面。
關鍵詞:融媒體 用戶思維 報道模式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關系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受眾可以自主選擇喜愛的媒介收集他們想要收集的訊息,將“媒介性接觸”這一理論詮釋得淋漓盡致。為應對這復雜多變的媒體融合環境,媒體內部也在悄然發生改革。不少主流媒體選擇小投入將會獲得大回報的融媒體工作室模式。融媒體工作室是指官方媒體在面對新媒體時代下的自我改革,依托技術發展和具有權威性的領導者圍繞內容、運營、用戶思維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一種小規模團體式的報道模式。
《人民日報》便率先開始改革,從中央廚房的大規模資源集中模式切換到了融媒體工作室的報道模式,俠客島便是《人民日報》下的融媒體工作室。俠客島是《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新媒體品牌欄目,2014年創立至今收獲超過千萬的全網粉絲,輿論影響力超過99.96%的新媒體賬號,并獲得了“中國新聞獎”首個融媒欄目一等獎。
一、解時政迷局:關注熱點的高質量報道內容
俠客島專注時政內容為主,贏得了用戶、政府以及同行的喝彩。俠客島并沒有利用在《人民日報》在傳統媒體的優勢而固步自封,其文章特點“快準深活”,開拓出一條是適合新型主流媒體的發展道路。
首先,從標題看。無論是在傳統媒體還是移動互聯網中,標題一直以來都被譽為一篇報道的“眼睛”。尤其在移動互聯網中,用戶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學會了主動式選擇的碎片化、快速化的閱讀,絕大多數的用戶在閱讀標題之后快速便不了了之。因此,標題的好壞與否完全與編輯者的功力相關。一些自媒體慣做標題黨,在將用戶“吊”進報道內容之后,便開始了與標題完全不同的標題內容。但是,俠客島卻不同。能夠將標題短小精悍的涵蓋出內容,又能夠進行深度報道,讓用戶看了之后拍手稱贊。例如,于2021年3月末的新疆棉花事件中,俠客島便發布了一篇名為《“抵制新疆棉花”,一場設計了一年多的陰謀》的報道,這樣的報道既涵蓋了具體的報道內容,又結合了當前的熱點,又能夠利用“陰謀”一次將用戶引進文章的頁面中。
再來是俠客島的報道來源豐富,角度新穎。一方面,俠客島可以在收集報道資料時通過特有角度的整合方式或是獨有的評論觀點讓原本單一的素材瞬間突出新聞的重要性的原則。另一方面是,俠客島的工作團隊都是具有工作經驗的新聞從業工作者,所以他們能夠直接在新聞事發地進行采訪,拿到第一手新聞資源。
最后是,俠客島編輯部成員嚴格把關選題,尋找符合自身定位的報道。幫助用戶在面對海量的報道治中做到少量推送,讓用戶看到有質量與有深度的報道內容。
二、建融合團隊:具有高綜合能力的扁平式管理
融媒體工作室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轉型的產物,作為新聞生產領域中小而精的“作坊”,內部的人員結構可謂是至關重要的。
在2014年,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幾個年輕人向編委會遞交了一份《關于海外版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調研報告》。在編委會的支持下,微信號俠客島便正式成立了。俠客島使金庸筆下頗具有武俠風味的地方,因此每一位作者都對應這一個武俠筆名,例如“東郭栽樹”、“東方秋白”等。這是在以往傳統的主流媒體中難以看到的現象,而俠客島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不少壁壘,讓年輕的新鮮血液注入到傳統的主流媒體中。俠客島形內部成員形成扁平式的小組結構,以跨行業、跨領域、跨專業的綜合型人才居多。
工作室發起人的能力問題就起著總攬全局的作用。因為,融媒體工作室需要獨立的直面用戶和市場,因此要求內部人員除了要具備專業性之外,還需要掌握經管類的知識。因此,融媒體工作室對團隊的領頭人的要求更高。俠客島的發起人之一,王樹成就是人民日報社編輯委員會委員、海外部編輯。曾擔任《半月談》的總編輯、新華社分社長等要職,并且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政協全國外事委員會委員。因此,王樹成的社會實踐豐富,并且能夠有多次領頭人的經驗,更能全面的管理好俠客島這個“小集體”。從他的從政經歷可以看出,能夠更好的指導以“解決時政迷局”為宗旨的俠客島堅定方向報道。
俠客島在人員配置上打破了傳統的片面追求人才“高配置”的固化思想,使適用性和效率高度匹配。俠客島的作者們各有所長,有搞笑學者、資深記者,也有智庫機構的研究人員。俠客島的編輯們專業知識扎實、文字功底深厚,同時擁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延續了傳統媒體對準確、客觀、嚴謹的要求。
俠客島的成立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固化思維,打破了以往垂直化的人員結構,利用扁平化的人員結構高效率的完成新聞報道。
三、做俠者仁心:貼近用戶思維與用戶高頻互動
澎湃新聞總編輯劉永剛對俠客島有著這樣的評價:“在該端起架子的時候端起架子、該放下身段的時候放下身段。”網民都戲稱俠客島為島叔(島妹),俠客島與學習小組的全網用戶約為1000萬人,常被海外網、環球網轉載。由此看出,俠客島能夠與廣大用戶和同行產生一種舒適且較為平等的關系。
俠客島在成立之初就是為了能夠開辟一條傳統媒體能在新媒體平臺上占一席之地的道路,但在眾多“供給者”的新媒體平臺上,用戶自主選擇媒介的權力遠遠大于在傳統媒體平臺上。因此,像俠客島這一類融媒體工作室在開辟道路之前就需要精準定位受眾。俠客島在于2014年底就曾展開用戶調查。在成立之初的十萬粉絲中,平均年齡在26歲——27歲的左右,用戶群體較為廣泛,分布在各行各業。年輕的白領、學生、公務員是主力軍,并且在世界各地都分布著喜愛俠客島的用戶。反過來看,俠客島就將定位放在了文化層次較高且關注時政的年輕群體上,核心手中將增強俠客島的特色。既要能能堅守原則講時政,又要留住核心受眾,擴大用戶的受眾范圍。
從近年來看,俠客島拓寬了“業務”,掌握了新媒體生存的話語術。最近,德陽出土的三星堆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關注。俠客島從另一個角度關注了三星堆事件,并且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通過在俠客島報名的方式,讓用戶有機會和島叔一起參觀三星堆。消息發布之后,便引起了許多用戶的注意。一些俠客島與粉絲們線下沙龍、大型的面基活動,更是進一步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同時,不難發現島叔也會時常與用戶在評論區中進行頻繁互動,可以從互動中更好的了解用戶的需求,收集好前饋和反饋意見,促進俠客島的發展。通過融合視頻、圖片等報道形式,給用戶帶來更為沉浸式的體驗。,也讓報道能夠更加生動、打動人心。
四、結語
以俠客島為例,研究融媒體工作室中能夠看出融媒體工作室有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功效,能夠以精簡的高素質、高標準人員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俠客島開辟出了一條不同于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上的發展途徑,善用新媒體平臺中的話語術,與受眾形成平等的關系。俠客島內部成員高效、專業能力強,能夠提供優質的報道內容。這是傳統媒體在進入新媒體平臺的有效步驟。隨著俠客島的成功,能夠為更多的傳統媒體轉型提供經驗與教訓因融媒體工作室投入少的優勢,能讓以小型的傳統媒體能夠有轉型的機會與可能。
參考文獻:
[1]袁方.融媒體工作室:新聞IP探索與打造[J].中國報業,2020(05):50-51.
[2]劉夢.融媒體工作室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問題與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5):82-83.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