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能夠激揚生命,使之積極、快樂、優(yōu)質(zhì)。的確,我們語文老師,應從“拉動學生的語文纖夫”轉(zhuǎn)變?yōu)椤凹P生命的語文牧者”。對于語文基礎教育教學而言,語文老師的教只是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語文,遠遠滿足不了學習語文這個領域 ,課堂的魂在教師,核心是學生的發(fā)展,語文老師的核心能力應該是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低年級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課前三分鐘”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關鍵詞:課前三分鐘 低年級語文 魅力
根據(jù)低年級的年齡特點,“課前三分鐘”注重學生的天性活力,能力鍛煉、還有趣味性和參與性,是一個集興趣、創(chuàng)新、知識、表達、記憶、交際、合作于一體的舞臺。“課前三分鐘”把教變成學,把學變成玩,這個教學理念對于語文教學具有重大啟發(fā)啟示意義。
一、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國學經(jīng)典,是傳承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孩子們多學一些古詩詞不僅僅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zhì)需要,更是提升孩子們寫作水平的關鍵。眾所周知,學生寫作文運用了恰到好處的古詩句,畫龍點睛,極大地提高了整篇文章的質(zhì)量。“課前三分鐘”是很好的促進孩子們?nèi)W習古詩詞的舞臺。
一二年級背誦《古詩詞75首》,誦讀《三字經(jīng)》《聲律啟蒙》,難度可大啦!一二年級的孩子,識字少,如何讓他們會認、會讀、會背?開初,我利用每周一節(jié)誦讀課,帶孩子們誦讀五首古詩,并鼓勵孩子回家讀,誰能把每周學的五首古詩有感情地讀流利,就當選為優(yōu)秀帶讀組長,帶讀一周的“課前三分鐘古詩”。一周的“課前三分鐘”都誦讀這五首古詩,一周下來,大部分孩子已能熟背。第二周又學習新的五首古詩。堅持下來,孩子們熟背的古詩就越來越多。一個月,進行一次“課前三分鐘古詩競賽”,先復習所學的古詩,再組織形式多樣的古詩競賽來推動檢測:個人PK、小組PK、小組串聯(lián)背詩詞、古詩詞接龍,高效地復習鞏固了古詩,孩子們的能力也得以鍛煉。開初,只有一兩個孩子自告奮勇當代讀小組長,慢慢地,孩子們感受到快樂和自信,越來越多的帶讀小組長出現(xiàn),那就要進行小組長的競選,激發(fā)了孩子們的主動性,競選小組長,看著他們一個一個走上講臺,朗朗上口的誦讀者,那種自信,快樂不正是課堂改革的一種體現(xiàn)嗎?
二、歇后語、諺語、名言警句
一二年級新課標的《語文園地》出現(xiàn)了歇后語、諺語,名言警句的積累。我先布置孩子們課前用一本筆記本積累,每次安排三個孩子,每個孩子一人一句,在“課前三分鐘”中大聲讀出來或背出來,并帶同學們讀一讀,背一背。個別帶動了全班同學一起積累。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出口成章,文章中一句句恰如其分的名言,讓文章更出彩。見證了:時間見成效,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也慢慢提升。
三、成語故事
成語是濃縮的歷史,學習和運用它能使我們知古鑒今,以史為鏡。上了二年級,孩子們的識字多了,詞語的積累也越來越豐富,對成語特感興趣,他們開初接觸的成語都由歷史故事演繹而來的,了解一個成語就等于了解一段歷史故事,所以激發(fā)了他們對成語的積累的向往。成語能教誨他們?nèi)绾蚊鎸ι睿瑩Q而言之,成語是他們的良師益友,教誨他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臺上的孩子講得娓娓動聽動聽,臺下的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課前三分鐘”的成語串燒也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以小組為單位接龍,開初只能接到寥寥幾個成語,小組智囊團出現(xiàn)了,“課前三分鐘”孩子們快速地翻看著成語詞典,速度越來越快,到后來,已能接龍十多個成語,合作學習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四、繞口令
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課前三分鐘”了,繞口令很好地糾正了孩子們的普通話發(fā)音。我在“課前三分鐘”是采取多個同步競爭的模式,讀得快讀得準,就進行加分。
五、近反義詞
近反義詞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是重點內(nèi)容之一,“課前三分鐘”可以用來誦記近反義詞。我是采用小組展示的方式,小組站在講臺,一個輪著一個發(fā)詞語,全班同學呼應。比如:一個組員喊“正確”,全班同學就回應“正確”的反義詞“錯誤”。這種游戲放在“課前三分鐘”,把學變成玩,玩中加強記憶,既鞏固課本的知識,同時又發(fā)展了思維。有時看到孩子們背得正起勁,意猶未盡,我還會推遲些上課。
六、現(xiàn)代詩歌朗誦
有感情的朗誦是小學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我先布置孩子們自己去找詩歌,然后“課前三分鐘”上臺朗誦給全班同學聽,并帶同學們讀一遍。一段時間后,鍛煉了孩子們的朗讀能力,唱讀沒有了,語感更強了,聽著他們抑揚頓挫的朗讀聲,深感堅持長期訓練的重要性。讓老師更期待的一幕出現(xiàn)了,孩子們對詩歌的喜愛不僅于朗讀,而是一篇篇短小的詩歌創(chuàng)作躍然紙上。于是,我充分利用這個契機,對孩子上交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了評比獎勵,并把優(yōu)秀的詩歌收集打印,裝訂成冊,讓孩子們輪流閱讀。頓時,班里人人都變成了小作家。
以上的“課前三分鐘”其實組織形式都差不多,只是內(nèi)容上要有心意,可以不必拘泥于一種,可以集中內(nèi)容間隔著玩,這樣孩子們的趣味性更濃,更積極,畢竟活動要有新鮮感、花式多樣才是滿足低年級孩子好奇心這種天性的最好手段。
多種形式的“課前三分鐘”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活動,既有效地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很好地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情緒,同時又能積極地幫助孩子們積累,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這個活動對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與氛圍,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有力形式,也可從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看到孩子們豐厚的文化底蘊、有意識的表達拓展能力與靈動的課堂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黃偉歡. 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的有效應用[J]. 語文課內(nèi)外, 2020, 000(014):368.
鶴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學 馮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