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楊濤 李啟超 陳冬亮


摘要:堆積成山的垃圾正在逐漸吞噬著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全國的600座大中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危機中國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建設,本文公開的智能垃圾分類回站是以物聯網+垃圾分類回收為核心,實現對分類垃圾的可回收物資的再生利用,減少垃圾填埋的占地、減輕垃圾填埋對土地的污染,有助于國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提高國民素質。
關鍵詞: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垃圾環保回收設備
1.引言
目前,我國對城市垃圾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燒兩種方式處理,堆積成山的垃圾正在逐漸吞噬著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尤其是城市垃圾焚燒后的二次污染,導致城鄉結合帶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全國的600座大中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危機中國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建設。
智能垃圾分類回站是以物聯網+垃圾分類回收為核心,使用者可通過掃碼、刷卡、手機號、人臉識別等多種方式登錄設備,智能垃圾分類回站設有金屬類投放箱,織物類投放箱塑料類投放箱、紙類投放箱、玻璃類投放箱以及有害垃圾投放箱等,采用模塊化設計滿足不同場景的應用,可根據不同的場景實現不同類別的垃圾分類的任意組合,投放完成后,設備自動稱重,稱重后的重量會折算成積分自動上傳至云端大數據平臺,將積分等獎勵自動反饋給使用者,使用者可使用累計獲取的積分通過指定的超市、網購平臺換取相應的商品,激發使用者對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2. 智能垃圾分類環保回收站的主要功能結構
如圖1所示,智能垃圾分類環保回收站是集軟件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等多學科的技術領域于一體的產品,其結構包括人機交互端、設備交互端、云端大數據平臺、運營端APP等。
通過物聯網技術領域研究開發大數據管理平臺,通過大數據管理平臺擴展硬件設備做為數據入口及數據來源,通過網絡傳輸的手段對數據采集模塊進行統一的數據來源搜集,將搜集的不同來源的數據通過數據處理值守進行數據過濾;平臺支持MQTT數據信息同步功能和Http數據接口同步功能;硬件設備對應的設備號進行不同區域內數據處理平臺的數據分發、整合及處理,并將匯總的結果呈現給所對應區域的用戶,不同區域內數據處理平臺通過網絡傳輸實現信息共享、數據的互聯互通。
使用者通過人機交互端實現與設備之間的登入、信息查詢,實現垃圾的分類投放,通過通訊協議與設備交互端實現信息的交互,設備交互端是采集使用者以及人機交互端的信息,實現對使用者對分類垃圾時的投體門的開合、對投放的分類垃圾進行智能稱重,當智能垃圾分類環保回收站內的垃圾存量至上線時發出提示信號,以及設備本身的安全性能的例行監測等功能。人機交互端、設備交互端通過無線信號將采集的信息傳輸至云端大數據平臺,云端大數據平臺將分析用戶行為習慣,讓垃圾分類具有可監督性,讓垃圾分類行為實現可追溯,同時,運營APP可與云端大數據平臺之間實現信息交互,使用者可以通過運營端APP實現積分兌換與查詢、查看附近回收機,提供上門回收服務等,例如:洗衣機、冰箱等大件廢棄物品,可通過運營APP實現上門回收服務。運營人員通過運營端APP進行對設備的在線監測、數據分析管理、設備管理、軟件系統的升級維護等等。
如圖2所示,使用者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時,通過ZK系列開放式液晶模組實現手機號、人臉識別、掃描二維碼登入、通過IC卡登入模塊完成設備的賬號登入,賬號登入后,在ZK系列開放式液晶模組的提示下選擇要投放的垃圾類別,同時,對應的垃圾分類投遞窗口開啟,投遞的垃圾落入到取物倉門的內部,垃圾分類投遞窗口自動關閉,塑料瓶是以計數形式折算積分,通過塑料瓶投遞口完成塑料瓶的投遞。完成分類投放的垃圾的智能稱重后的重量及積分顯示在ZK系列開放式液晶模組中。
3.運營實施例
本項目于2019年4月在沈陽地區陸續開展推廣運營,建立城市村、社區到街道、鎮再到區市級的垃圾分類回收網絡和體系,實現城市內部生活垃圾減量化。為智慧城市、垃圾源頭減量、中轉高效化、未端資源化和垃圾全程可追溯系統的建設做出了先行、先試、先應用的探索。
運營中,為保證長期的商業化運作,在控制成本和保證服務的同時,通過合理的配置運輸車輛,規劃路線和服務時間等運作模式,確定回收點到分揀中心之間的物流方案,保證以最小的成本,最大化的服務實現垃圾分類的全過程分類運輸和管理控制。
為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實現以最低的成本實現前端居民參與分類回收,通過交易模式和投放模式的設計,滿足居民對于最低成本最可行的方案實現垃圾分類參與的需要。通過禮品兌換、積分獎勵、價格設定等方式促進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通過標準化的管理,結合互聯網、物聯網等手段,保證垃圾分類回收的全過程監管,記錄過程中的運營數據,便于后續減量化目標的監管和持續的改進。
截止發稿日,目前設備投放3000余臺, 覆蓋小區 609個,當前在線運營的智能垃圾分類環保回收站1600臺,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200 多場次,開展教育培訓 300 多場次,發放宣傳手冊 10 多萬份,累計分類回收垃圾總量4545噸, 云端大數據平臺注冊使用人數300萬余人,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鏈產業模式。
5.結論
通過采用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環保回收站開展的垃圾分類,有助于國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提高國民素質。更有助于政府、相關運營企業的監管、運營。實現對分類垃圾的可回收物資的再生利用,減少垃圾填埋的占地、減輕垃圾填埋對土地的污染。
參考文獻:
[1]GB/T19095-2019,生活垃圾分類標志[S]
[2]遼寧佳創環保設備有限公司.一種物聯網可拆裝式智能垃圾分類環保回收站:中國, ZL2019215594833.3[P].2020-06-23
遼寧佳創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蒲松路32號 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