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優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的52例患者,以電腦隨機編號發劃入綜合組與基礎組(n=26)?;A組行常規護理干預,綜合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結果:綜合組患者術后的肛門初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相對較短,優于基礎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可促進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的快速恢復,縮短其住院時間。
關鍵詞: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臨床護理;綜合護理
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患者的死亡率較高。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為常用的術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應用優勢[1]。但是作為有創治療方法,患者圍術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其治療與恢復的效果。為了深入探究圍術期不同護理模式的影響,文章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的52例患者,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討論,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的52例患者,以電腦隨機編號發劃入綜合組與基礎組(n=26)?;A組男女比值15:10,年齡44-68歲,均齡(54.05±6.86)歲。綜合組男女比值14:11,年齡45-68歲,均齡(54.14±6.72)歲。兩組基礎數據對比無顯著區別,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p>0.05)。
1.2 護理方案
為基礎組病例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術前全面了解基本情況且評估身體狀態。術中配合醫生操作,術后監測生命體征,檢查切口情況等,保持病房清潔干凈、溫度和濕度適宜。綜合組在此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疏導:術前主動與患者交流,詢問患者的感受及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適當列舉成功的治療案例,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2)營養干預:很多患者具有術前營養不良、食欲不振的情況,影響手術的耐受度。根據患者體質實施營養干預,指導患者進食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若體質較差,則可以靜脈滴注脂肪乳劑,補充復合維生素。
1.2.2 術中護理
協助患者保持正確且舒適的體位,全程陪伴患者。手術中適當為患者遮蓋非手術區域,保持手術室溫度、濕度適宜,輸液及輸血適當加溫處理。
1.2.3 術后護理
讓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平臥位。贊揚患者的表現,生命體征穩定后改為低半臥位,胃腸減壓處理。腸道減壓完成后讓患者服溫開水,適當腸外營養支持護理,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1.3 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病例手術后的肛門初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將數據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SPSS 20.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t計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綜合組患者術后的肛門初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相對較短,優于基礎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結直腸癌的臨床發生率較高,主要是手術的方式治療。圍術期護理干預的模式,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與心理狀態。常規護理以病情觀察為主,對患者的心理、認知關注不足。
綜合護理為全新的護理模式,在強化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拓展護理的內容,關注患者心理[2]。此次結果顯示,綜合組患者術后的肛門初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相對較短,優于基礎組,證實了綜合護理的價值。綜合護理作為全面性、系統化的護理模式,以病患為中心。在綜合分析患者恢復的影響因素基礎上,實施圍術期全面護理干預。術前疏導、術中專業配合,術后積極引導,能夠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保持良好的治療心態,促進其病癥的快速恢復。
綜上報道,綜合護理的內容更加全面,能夠幫助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排氣,減輕其心理壓力,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建議在圍術期護理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少華,路遙,李曼林,等.基于循證的圍術期護理在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20,18(02):325-328.
[2]白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0,52(01):112-113.
(廣東省水電醫院普外科 廣東省廣州市 5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