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加純
跳繩運動對運動場地、運動器械等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倍受學生喜愛。作為特色化的學校體育運動項目,跳繩校本課程的構建對于優化學校體育項目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拓展應用,借助互聯網技術,移動設備等可將“學校、家庭與社會”三個層次的教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為促進校園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動力。基于此,本文以文獻對比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家校社一體化”為研究背景,重點闡述跳繩校本課程的構建策略,旨在為提升校園跳繩體育運動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1 引言
校園體育發展是推動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提高的關鍵,也是發展核心素養,形成良好體育運動習慣的重要基礎。根據相關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身體素質呈現出下降趨勢,且身體協調性、核心穩定性等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很多體育項目由于運動器械的匱乏,導致學校體育教學資源不足,學生體育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因此,如何創新體育教學內容,優化體育教學項目成為當前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關鍵。基于此,本文以跳繩體育項目為例,重點探究了“家校社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思路,期望能夠為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 “家校社一體化”跳繩校本課程構建可行性分析
2.1 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基本需求
近幾年,教育部發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從中指出要以傳統文化理念為核心,將跳繩體育運動融入到校園體育課程教材體系中,以增加傳統文化的教學思想,堅持以學校教育教學為指導,實現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相結合。既要充分的發揮出學校主陣地的作用,同時要以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相互結合,促進形成教育“合力”,自跳繩運動在校園體育教學中的逐步推廣,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基本需求。
2.2 是提升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
在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體育教學能夠高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從跳繩體育運動自身看,跳繩是作為有氧運動,在跳繩運動開展的過程中,要首先全身各個器官的相互配合。通過跳繩運動和練習,可不斷的增強核心力量,提升自身的耐力水平等,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可協調性。此外,通過跳繩運動,還可有效的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心肺功能,并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2.3 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
跳繩運動在校園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創新思路不斷推陳出新,面對著各種挑戰,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的運動創造力和意志力等。同時,跳繩運動的過程中,學生間要相互配合,加強相互交流,尤其是在團體類的跳繩運動中,要積極培養學生勇于承擔失敗,加強學生體驗感和榮譽感。
3 “家校社一體化”跳繩校本課程構建實踐思路分析
3.1 細化跳繩運動教學目標,家校社一體化推廣跳繩運動
跳繩運動的推廣不能夠僅僅依靠學校體育教學,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愛好優勢等,不論年齡、性別和場地,讓家庭、學校和社會等人員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
(1)家校信息發布。以跳繩體育運動為例,借助QQ、微信等在線信息發布工具,積極與家長和體育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線上提問,如“你會跳繩嗎?”之類的話題,引導學生、家長共同探討跳繩運動,從而能夠有效的解決如何選擇繩子、確定跳繩的長度等。
(2)確立學期目標和跳繩的練習方法。每一個學期,針對體育運動設定的長期教學目標和計劃,跳繩體育項目也應設計出對應的鍛煉目標和計劃,這樣才能夠既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又能夠拉近父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3.2 開發跳繩體育教材,實現“家校社一體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首先,需要整理學校以往開展跳繩活動過程中的各項教學資料,有效編寫校本課程內容,實現跳繩校本課程或者教材能夠貫穿于整個學期體育課堂中。例如,以3min跳繩作為準備活動,集體長繩跳或者雙人組合練習方式可作為主要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管理。
其次,可組建跳繩體育運動社團組織,將家校社一體化的教學組織形成長效的管理模式,從而保障社團時間的不斷優化,保障營造一個良好的跳繩體育運動環境。
最后,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年級跳繩體育運動比賽,如3min集體“8字”長繩跳繩比賽,個人參加1min雙繩跳繩比賽等。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跳繩運動在校園體育教學中的推廣,不僅是傳統文化宣傳與發揚的基本需求,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優化學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根本需求。在終身體育教學大環境和大背景下,家校社一體化學校跳繩運動的開展,有效的促進了學校體育教學資源的拓展,為發展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上述研究和論述發現,只有讓學生、家長和教師能夠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促進跳繩運動進入校園環境中,這對于實現跳繩運動校園文化的不斷發展,營造良好的學校體育教學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廈門外國語學校湖里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