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非
如今青少年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越來越重要,因此教育領域普遍認為需要加強對于青少年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本文對我國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在培養過程中學校、家庭和社會都存著一些不足之處。因此認為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三方通過協同教育的方式進行開展,各司其職并且相互協調配合,共同實現對于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
核心素養是我國新時代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青少年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所得到的學科基礎專業技能知識和基本的品質經驗的集合。同時也是青少年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和在以后的生活中去適應社會的重要條件和保障。體育核心素養是青少年核心素養在體育學科中的具體化,體現了青少年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的認知能力、健身活動的實踐能力以及對于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全面落實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對于促進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尤為重要。
1 我國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現狀
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結果與四年前相比,學生的運動速度、耐力、爆發力等各項指標均出現下滑。從近年相關報道還能夠發現,青少年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同時營養過剩現象也趨于快速增長,導致肥胖和超重情況繼續惡化。我國青少年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參與積極度處于較低水平并且主要依托于學校體育課,通過家庭和社會的參與明顯不足。各類文化課輔導班占用了青少年學生的大部分課后時間,致使青少年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變得十分困難,出現了缺乏喜愛的運動項目、難以形成規律性的運動習慣等諸多問題。從而也就使得青少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和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不足,無法管理好自身健康狀況和遠離不良健康影響。
2 我國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培育中的問題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對青少年的體育教育理念不夠端正,體育被弱化為邊緣學科,使得開展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工作只能成為一紙空談。另一方面我國現有的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以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動作,獲得一定的成績為目標。體育教學中大量的時間精力被各種具體動作的精雕細琢所占據,反倒是更加重要的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的培養被漸漸忽視。學校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運動技術的教學上,更需要傳授體育健身的方法手段和教會學生如何提升自我健身的意識和能力。培養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不能只交付給學校和教師,家庭教育也同樣需要盡到相應的責任。家長對于體育的重要性存在嚴重的忽視,覺得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認為體育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教育。過于追求文化課的成績又使得家長讓孩子在課余時間盲目的參加課外輔導班。青少年學生缺少空閑去參與體育鍛煉,最終導致運動能力變差和身體素質下降。青少年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同樣無法脫離社會環境的影響,但目前我國社會體育體系并不成熟,校園與社會并沒有形成教育合力。我國許多城市的社區都建設了健身器材,但是其中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器材卻很匱乏,也沒有相關的社區體育指導員和體育鍛煉教程予以支持。
3 協同教育促進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
首先,體育教育力度在學校要得到高度重視和進一步加強。必須積極推進體教融合,培育青少年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養成體育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在教學方法上也應當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進行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體育課的內容不應該簡單定義為學生在操場上投、跑、跳,良好的運動習慣養成也不能僅靠掌握幾項運動技能。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將側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健康觀念和體育意識上,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參與鍛煉和養成運動習慣。學校應當定期開設一些公開體育課,以便家長能夠對子女的身體健康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主動配合開發社區體育教程,鼓勵體育教師進入社區參與體育指導。還可以偶爾組織一些社區青少年體育比賽,鼓勵倡導更多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體育活動中。家長們應當清醒地意識到增加孩子體育鍛煉的投資就意味著在醫療花銷上的減少。因此要大力支持孩子參與體育鍛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健康價值觀念,促使監督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長遠規劃,合理配置學校、家庭、社會體育資源,加強和完善學生體育運動所需的場地和健身器材建設。
4 結語
青少年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而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則是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對于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道德品質和意志力的養成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應當明確各自的角色定位并互相進行融合和補充, 加強三者間的教育交流與銜接,形成最大合力去共同參與和承擔對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為健康中國2030和體育強國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合格優質人才。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