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榮
排球是高職體育教學中的主要體育項目之一,為切實強化排球教學的趣味性,需要基于快樂體育的視角強化排球教學的實施。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加強“快樂排球”的教學,必須注重學生的體能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多樣化訓練方法提高應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訓練,因此,本文主要是基于快樂體育的視角展開。
1 “快樂體育”理論在排球身體體能訓練中的運用
快樂體育是從終身體育和個人發展需要出發,身體教育為目標的理論下而提出的,學生通過各種有效教學途徑進行快樂體育,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基于快樂體育的排球體能訓練教學,主要源于脊柱和骨盆以及髖關節,這些部位位于人體上下肢結合的部位,不僅對周邊小肌肉群力量給運動效果帶來的影響最大,而且還能強化學生的體型訓練,塑造完美身材,有助于學生趣味性的提升,所以需要基于快樂體育的視角強化體能訓練。
2 快樂體育視角下高職院校快樂排球彈跳力訓練內容
2.1 原地彈跳和扣球爆發力的訓練
排球對彈跳的高度、助跑、原地彈跳高度要求較高,在對排球運動員進行彈跳訓練時,為促進原地彈跳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強快樂體育的實施。在快樂體育實施過程中,首先注重快樂體育的氛圍營造,比如告訴學生參與腿部關節、上肢關節、脊柱周邊的小肌肉群力量的訓練,有助于體型的優化,這是很多學生所關注的交底,作為快樂體育訓練的主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將上肢軀干力量訓練強度加大。這是主要是因為我們的體型所決定的,需要加強快樂體育訓練中的上肢軀干的訓練力度,既能促進絕對力量的提高,又能將上肢軀干的肌肉橫斷面提高,從而增加上肢軀干圍度,提升學生的身體中心,在提升擺臂力量的同時,提高運動員的原地彈跳高度。
2.2 彈跳力跳深訓練
跳深訓練是指提升其彈跳時的爆發力,借助肌肉等長與等張收縮運動原理來實施。排球運動員在扣球和攔網起跳以及在落地用力等方式上存在不同,需要在進行跳深訓練過程中設計不同高度的上跳高臺,并采取連續上跳和下跳的方式,最后迅速跳上高臺的一個循環周期,有助于肌肉快速收縮能力的提升,增強排球運動員身體體能訓練效果。
2.3 仿技術動作訓練
仿技術動作訓練就是模仿訓練,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通過對排球技術動作模仿,達到訓練身體的目的,不僅能促進技術動作的優化和完善,又能促進技術運用能力的提升。在身體訓練中,還要強化模仿訓練的開展。例如為促進運動員在發球時的速度與力量的雙重提升,需要單腿跪地的方式,單手遠擲的方式來訓練,而這些方式是模仿訓練籃球的方式,促進其擲遠球能力的提升。
3 快樂體育視角下高職院校快樂排球體能訓練方式
3.1 體操訓練
體操訓練不僅有助于運動員的移動能力與靈活性,而且還能提高高個子運動員的移動速度,促進其彈跳力的提升。比如為了對運動員的腹肌進行訓練,采取體操肋木來進行訓練,在訓練中通過前滾翻和后滾翻的訓練方式,有助于運動員在防守重心上將自己的轉換能力迅速的提升,而通過頭手倒立的方式,能對防守重化工的前撲以及魚躍等技術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但是在體操訓練的同時,還要切實強化對其訓練的指導,加強訓練過程的引導,確保訓練工作安全高效的開展。
3.2 田徑及其跑跳的輔助訓練
在對排球運動員進行提升素質訓練時,除了采取體操訓練的方式外,還采取田徑運動訓練的方式進行。比如將跑和跳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訓練,能達到良好的輔助效果。在排球運動中,不僅需要較高的靈敏度,而且在速度上也需求較高,必須切實強化對其哦的田徑訓練,在經過田徑方法訓練之后,運動員的體能素質均能得到良好的提升。在對早期運動員訓練時,就需要切實強化對其的田徑訓練,通過田徑訓練促進其速度與靈敏度的提升。在進行田徑訓練時,經常有多重關于跑和跳躍方面的運動。比如高抬腿跑訓練、跨步跑訓練、雙腿跳遠、單腿連續跳遠、跳欄跨欄、多級跳、雙腿助跑跳高和快速來回跑的訓練等,均能促進其跑跳能力的提升,進而將運動員在排球運動中的速度與彈跳能力的提升。
3.3 杠鈴訓練
排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中,杠鈴訓練是最為常見的訓練方法之一,對于排球運動員的力量、速度、反應、耐力等方面的能力訓練都有著較高的意義。在進退的實踐中,我們必須結合實際力量的需要,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方法的選取,強化運動員的訓練指導,促進其訓練效果的提升。
3.4 器械訓練
器械訓練也是對排球運動員進行訓練的主要方式。在常見的訓練中,利用器械進行體能訓練時,主要是將多種器械進行聯合訓練,以達到相應的效果。尤其是在利用聯合器械進行訓練時,有助于運動員快樂體育的訓練,隨著快樂體育訓練工作的深入實施,使得身體體能訓練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目前的排球運動需要強化運動員快樂體育的訓練,并加強器械的聯合應用,以達到良好的訓練目的,促進體能訓練理念的優化和完善。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快樂體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排球教學,主要是以快樂體育理論為指導,以體能技能訓練為目標,切實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的體育氛圍下學習排球知識,提升專項技能。
(作者單位: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