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紅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醫結合在中風恢復期的臨床治療療效。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開展研究,將47例中風恢復期患者以隨機抽簽法分組,對照組(23例)實施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24例)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分析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神經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西醫治療方案可提升中風恢復期效果,可逆轉患者神經功能,降低神經功能障礙發生率。
關鍵詞:中風恢復期;中西醫結合;療效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stroke. Methods 47 patients with stroke recov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0. The control group(23 cases)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nd 24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incidence of neurodys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effect of stroke,reverse the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Key words]stroke recovery period;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urative effect
近些年來,受到多因素的影響,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逐漸攀升趨勢,其中腦中風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可引發極高的致死率及致殘率【1】。對于腦中風恢復期患者來說,治療的目標是盡量恢復神經功能,減少后遺癥風險,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本次研究針對中風恢復期的中西醫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分析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7例中風恢復期患者納入研究,以隨機抽簽法分組。觀察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齡44-80歲,平均(60.8±6.1)歲。對照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齡45-78歲,平均(61.3±5.6)歲。納入標準:西醫診斷符合《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氣虛血瘀證中風的診斷標準;患者處于恢復期;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嚴重中風患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者。精神病或無法配合治療者。分組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均輔以常規治療,對照組口服阿托伐他汀(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408,規格型號:20mg),10mg/次/d。觀察組口服阿托伐他汀用藥同對照組,中藥以益氣補腎活血湯治療,方藥組成:黃芪、牛膝各 30g,白術、太子參、杜仲、桑寄生、熟地黃、生地黃、川芎、當歸尾、石菖蒲、香附、遠志各15g,全蝎10g,龍膽草6g。由中藥房統一煎制后,早晚溫服,每天1劑。以10d為1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為評估標準,評分0-42分,分數與神經缺損程度成正比;對比兩組神經功能障礙發生情況,統計肢體障礙、語言障礙及認知障礙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比數據。()為計量方式,檢驗值為t;n(%)為計數方式,以X2檢驗。P<0.05,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對比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指標更低(P<0.05)。見表1。
2.2 兩組神經功能障礙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神經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臨床治療過程中,以他汀類藥物治療為主。阿托伐他汀是一種常見的治療藥物,該藥物的作用機理為,通過發揮其競爭性還原酶抑制作用,可抑制肝臟中相關的還原酶活性,因而可有效降低體內的膽固醇水平。相關研究證實【3】,阿托伐他汀在治療過程中,可抑制各種脂質合成,在治療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中,有抗炎、抗氧化作用,還可降低脂肪含量。在對中風恢復期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時,可發揮較好的逆轉神經功能障礙的效果。
中醫研究認為,腦中風后神經功能障礙是一種本虛標實之證,是由于氣血瘀阻,氣機不暢導致的腎虛脾弱性疾病。而從患者本身來講,其身體機能不斷下降,臟腑功能出現逐漸老化情況,因而機體抵御能力差,氣血虧虛,因而認為中風恢復期患者出現的腎虛、氣血及血瘀等癥狀,需要采用益氣補腎活血湯治療。本次選取的中藥包括白術及黃芪聯合太子參入藥,可發揮較好的補氣益氣及健脾益胃作用,杜仲及牛膝入藥,可與地黃共同發揮滋補腎精作用,而腎精充沛,可補養腦髓【4】。以川芎及當歸尾、石菖蒲、全蝎、遠志等入藥,主要發揮活血化瘀及化痰通絡的作用。香附可發揮較好的補充氣機效果,甘草可發揮調和諸藥作用。益氣補腎活血湯有較好的益氣補血及補腎作用【5】。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來講,黃芪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機體血液循環,可降低腦組織損傷,川芎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預防血栓形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其神經功能評分較對照組低,認知、語言、肢體等功能障礙發生率相對對照組更低(P<0.05)。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可提升恢復期神經功能恢復效果,降低各種神經功能障礙發生率,因而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在中風恢復期的治療中,采用西藥阿托伐他汀聯合中藥益氣補腎活血湯治療,可發揮較好的改善神經功能效果,因而有提升恢復期康復效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佳,劉璐.特色中醫治療中風[J].醫藥前沿,2017,07(19):310-311.
[2]施蓉芳,劉慧慧,周立輝,等.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4):3858-3859.
[3]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07):617-622.
[4]陳迎,劉蓓.足底穴位按摩聯合活血通絡湯治療中風恢復期下肢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6,23(12):65-66.
[5]萬海同,侯群,劉華,等.缺血性中風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證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04):58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