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娟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如今的社會需要的是一批專業技術技能強的人才,而職高則是專門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強人才的教育。隨著互聯網的產生,師范類學生都開設了計算機方面的相關課程,為了加強學生的專業性和動手操作能力,設計思維成為了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主要方式,本文圍繞設計思維的含義,以及設計思維開展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設計流程,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設計思維;師范生;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在職高教育如雨后春筍,躍升而出,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來說,能夠更快的掌握專業技術,鞏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就目前職高中師范生信息化教學現狀來看,師范生關注度不高,從而是設計思維的價值未能展現出來,為此教師應當設計能夠提升師范生技術和教學融合能力,從而實現設計思維的教學價值和方法。
一、設計思維的含義
設計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將設計與思維相融合,其是“以人為本”的行為模式,將問題作為起始點,并強調設計與思維相依的雙螺旋關系。設計思維是復雜、抽象的,具有復雜的思維能力,抽象的設計心理過程,其具有探索、制作、構思、評價特點,其本質是面對復雜問題,綜合地用設計師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并思考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而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來說,學會巧妙運用設計思維,通過“分析—構思—實施”三個環節,對設計對象展開全方位的了解。該構思環節綜合性強,被細分為理解、觀察、共情、定義或發現、解釋;在確立方案之后,加以實踐檢驗,最終將方案變成現實。設計思維通過反復迭代,強化師范生的知識,推動技術發展,倡導開放性合作學習,拓展視野,提高思想品質和思維能力。
二、設計思維開展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設計流程
設計思維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主要分為共情階段、定義階段、構思階段、下面給大家進行具體的介紹:
(一)共情階段
共情階段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之前,在設計思維方法支持下,教師通過訪問、問卷調查、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師范生的角度去看待計算機的學習,設身處地地了解師范生的學習起點,通過師范生參與調查結果,設計符合師范生需求的個性教學任務,根據真實地反饋,與師范生產生共鳴。
例如,職高小學教育專業選修“繪制平面圖”一課時,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訪問、問卷調查師范生的平面圖繪制基礎如何,在繪制過程中更偏向于哪種類型的平面圖等,做好記錄之后用來設計教學。共情階段是讓教師換位思考,去了解師范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這樣設計出來的教案更加貼切師范生的生活學習需求。
(二)定義階段
設計思維方法支持下在完成第一個階段之后,教師就要將收集到的信息整理起來,并轉換成教案,制作信息化資源。在組裝信息和問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設計一些問題,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也是對課程進行提前預習,培養師范生的知識理解和洞察力。
例如,職高小學教育專業數據表格處理中“數據排序”一課時,教師可以共情階段的統計資料或者給師范生規定一個主題,如“住校生一個月的生活費需要多少”讓師范生自行到校園或者社會上進行調查,最后將統計到的數據融入到教案中,先讓師范生自行嘗試進行數據排序,了解升序和降序排序后數據表格每行數據先后的變化。接著師范生上機完成某班級七門功課的成績匯總排序,總分從高至低的練習。讓師范生帶著新知識和問題去對自主學習進行挑戰,根據課本或者網上搜索查詢相關信息,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去自主學習,并收集相關資源。通過定義階段,實現“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教師將課堂教給師范生,實現學習自由,還培育了師范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構思階段
構思階段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就是構思的階段,該階段需要教師和師范生集思廣益,設計思維方法支持下教師要為師范生創建一個言論自由的開放性學習環境,師生對課程進行討論與探究,該階段為師范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師范生利用定義階段獲得的知識,來提出自己的質疑,或分解教學任務,設計解決方案。
例如,職高小學教育專業學習課件制作課程“圖層與濾鏡”一課時,當學生掌握圖層概念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自行或者小組合作進行對“海洋世界”案例圖層樣式中發光效果、文字蒙版工具和波浪濾鏡的使用項目設計實施。在設計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圖層的使用方法,在每一個圖層單獨自由地進行操作,在合并之前,每一個圖層都是相對獨立的,可以在所選定的某一圖層上進行編輯,所有的圖層疊加起來,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圖像。學生要有自己的創建思路,在其中,要正確對圖層進行操作,將學習項目解決方案付諸行動。小組合作一起設計圖紙、創建思路、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將課堂交給師范生,只需要進行不斷監控,而師范生在設計中要隨手記錄操作問題,做好組內匯報。最后教師再將問題統一收集,并一起解決。構思階段主要是師范生動手操作的階段,師范生的動手實踐得以提升,也形成了團結意識和集體精神。
(四)改進階段
改進階段作為設計思維方法支持下信息化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可以理解為是對課程的總結和點評,該階段需要師生一起分析構思階段時實踐作品,解決問題并修正完善,從而得出更好解決結果,其目的是應用技術平臺。
綜上所述,設計思維方法將“以人為本”為實施觀念,根植于問題解決,該方法還強調真實世界的活動內容和綜合性,對于職高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來說,學習效果有所提升,上課質量和效率有所提高。該方法擁有豐富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和教學內容,該方法一經實施受到了強烈歡迎,解決了師范生在信息化教學中的問題,幫助師范生積累經驗,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喆.設計思維方法支持下的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No.471(12):5-12.
[2]蒲彩霞.基于博弈論組合賦權的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3]陽永清.混合式教學視角下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018(012):76-77.